2009年6月25日,一代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因被注射了过量麻醉剂与镇静剂而意外去世,终年50岁。消息传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歌迷悼念高潮以及相关产品的热销。人们似乎突然发现,这位早已被媒体“妖魔化”的明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伟大歌手。他的纪录片《就是这样》票房收入目前已超过2亿美元。
杰克逊遽然去世,亿万歌迷痛悼流行之王
张颐武
像迈克尔·杰克逊这样全球瞩目的超级巨星现在已经不多见了,现在出现的巨星都有文化的限制,不可能像他一样具有全球性。
在人生的后期,迈克尔·杰克逊面临着许多麻烦和困境,媒体和公众对他也并不宽容,但他死去之后,人们才发现自己和他在一起的时光弥足珍贵,他的辞世让很多人意识到他无与伦比的价值。在他逝去之前,人们想到的是他的不完美,但在他逝去之后,人们想到的是他的音乐对生命的超越。
对于世界来说,迈克尔·杰克逊标定了上世纪末世界文化的一种独特氛围。80年代末,冷战还未结束,他就以一种“世界性”的形象从美国通俗文化中脱颖而出,变成了一个新的全球化的未来象征。所以,他的“世界性”是跨越冷战结构的一种可能性的呈现。他在东欧和中国引发的热情,其实意外地影响了世界结构的改变和冷战的终结。在冷战对世界造成的隔膜中,许多不熟悉自己所来源的那个文化的人、处于封闭中的人,从迈克尔·杰克逊身上受到启发和暗示。越是被压抑的东西就越被渴望,这是他的影响力的根本来源。
后来,世界越来越全球化,一切都唾手可得,人们反而在流行文化中不太需要跨文化的东西了,因为自己的文化更容易被理解、容易被迷恋,也更加适应人们的感情和生活。
但迈克尔·杰克逊的意义在于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这其实已经足够。所以,即便他的歌从来没有被真正地在中国大街小巷传唱,但他仍然具有影响力。他在人们中间时,人们当然要用显微镜来观察他,因为他是高高在上的明星,关于他的人品和行为的一切当然要让人们来检验和品评。但他一旦离开,人们就会用望远镜来看他,关于他的那些具体纷争都变得异常遥远而无足轻重了,他的价值被再度凸显了出来。于是,来自全球的伤悼淹没了一切。
1985年,迈克尔·杰克逊等100多位著名摇滚明星参加了名为“拯救生命”的大型摇滚乐演唱会,最后齐声演唱的主题歌《我们是世界》引发了中国100名歌手于次年同声高唱《让世界充满爱》。其实,两者是不同的,《我们是世界》是西方在那个特定时代的某种全球性的询唤,而《让世界充满爱》则是稚嫩的、刚刚开放的中国人的一种生涩回应。但后者也是“中国梦”的一个新的可能的呈现。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如何能够产生自己的跨文化明星,能够产生在其他文化中也能有影响的人。今天中国的发展和今天的全球化其实提供了更多联想的空间,但我们往往觉得需要最完美的、最足以代表我们自己的文化去走向世界。迈克尔·杰克逊的启示是,虽然他有这么多负面的问题,但他的影响力却并没有让他的社会受到困扰,而是赋予了那个社会一种多样性有活力的表征。因此,我们在文化传播上可以更加灵活一些,想得更开一些。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来源:2010年1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