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2009年的世界经济及对2010年的展望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1月17日10:21
  人们将会记住2009年,因为全球经济遭遇二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而且衰退幅度很可能超过1%。作为导致本次全球衰退起因的美国次贷危机及金融危机,目前已大体上得到控制。受其波及和拖累的世界经济,去年下半年开始反弹,并显露出各种复苏的迹象。鉴于未来还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断言目前全球经济已全面摆脱衰退并进入复苏还为时尚早。2010年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可能性甚大。

  此次经济衰退呈现以下七个特点:一是全球经济自二战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为-1.1%,其中发达经济体为-3.4%,发展中经济体为1.7%。二是发达经济体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极大打击,其中以日、欧尤甚。日本和欧元区的经济估计全年将分别萎缩5.4%和4.2%。三是作为危机发源地的美国,其表现并非最差,增长率为-2.7%,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3.4%的平均水平。四是发展中经济体当中,中国和印度表现最佳,有望分别实现8%和5%以上的增长,而巴西和俄罗斯则表现欠佳。五是在地理上和制度上与发达经济体关系密切的发展中经济体,如墨西哥和中东欧国家,其经济增长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六是中东和非洲的经济增长虽然因为国际金融危机有所下滑,但总体上受负面影响不大。七是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增长率虽然波动方向同步,但波动幅度差别巨大,这一自本世纪初以来的趋势在此次危机中得到了延续。

  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出现回暖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连续四个季度大幅下滑后,于第三季度强劲反弹,实际GDP增长折年率高达2.8%。这一数据与一、二季度的负增长(-6.4%和-0.7%)形成强烈反差。从环比数据看,欧元区在2009年第三季度终于结束了连续五个季度的负增长。不过,若把环比数据折成年率,该季度欧元区GDP仍然下降了4.1%。欧元区投资也出现了积极变化,表现为第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降幅缩小。2009年10月,欧元区的产能利用率小幅回升至70.7%(美国为71%),但相对于2007、2008年80%以上的水平,仍然处于低位,这无疑将是欧元区未来投资增长的制约因素。据IMF预测,2010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5%、欧元区为0.3%、日本为1.7%,而整个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率将达到1.3%。

  对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而言,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是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IMF的预测显示,2009年美国的失业率为9.3%,2010年将跃至10.1%;欧元区的失业率问题更加严重,预计将达11.7%;日本全年失业率估计为5.4%,2010年将达6.1%。发展中经济体就业状况虽然要好于发达经济体,但就业市场也十分脆弱。经济回升初期企业用工模式的调整、美欧等国较低的产能利用率与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失业叠加以及并不牢固的全球经济反弹,意味着世界范围内的高失业率问题短期内无法有效解决。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贸易锐减。据IMF的估计,2009年全球贸易量将萎缩11.9%,发达经济体进口和出口分别降低13.7%和13.6%,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相应的数字为9.5%和7.2%。除了需求方面的因素外,导致贸易萎缩的其他原因还包括金融市场收缩带来的贸易融资困难、国际分工深化产生的连锁效应以及各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相对而言,贸易融资问题影响范围有限且易于解决,而贸易连锁效应则有其必然性。最需要关注的应是未来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只有那些能够影响贸易条件并从中获利的大国,才有足够的动力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但是,鉴于决策者对贸易战带来两败俱伤后果的担忧和相对强有力的国际贸易规则的约束,类似于上世纪30年代世界主要国家竞相提高关税、引发贸易战的局面不会出现。同时也应该看到,失业率居高不下使得各经济体内倡导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压力不断加大。未来一年内,人们将看到形式更加多样、数量更庞大、范围更广泛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它们无疑将延缓世界贸易的增长,不利于经济复苏。不过,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也不能夸大。截止2009年10月底,各国采取贸易措施所涉及的总金额尚不足全球贸易量的1%。

  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连续4年的增长势头在2008年出现逆转,2009年的降幅更为明显。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去年第一季度,占2007—2008年世界FDI流入量91%的96个国家的FDI流入量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44%。因此,无论是联合国贸发会议还是经合组织均大幅度调低了2009年FDI的预测。发达经济体FDI流量的显著减少和跨国并购的冷清是造成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展望2010年,全球FDI流量只会缓慢上升。危机中跨国公司的利润大幅缩减,主要发达经济体银行系统仍在收缩,全球范围内金融监管将会加强,欧洲和美国等产能利用率处于低水平,缺乏IT业这样带动经济增长的新兴主导产业,世界经济未来增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将严重影响跨国公司的投资动力和投资能力,决定了全球FDI流量的整体低水平反弹。而像中国和印度等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其具有长期增长前景的行业及一些需求稳定的服务业,将成为未来外商直接投资青睐的热点。

  在多方联合且强劲干预下,一度处于崩溃边缘的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基本稳定下来。银行机构问题贷款规模增速放缓,流动性短缺问题得到缓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降低,投资者信心逐渐恢复。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全球主要的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均出现反弹。同实体经济类似,金融市场正常化过程仍然处于萌芽状态,基础极其脆弱。美国问题银行的数量还在增长,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各国的经济刺激政策并没有充分传导至实体经济部门,反而带来了金融风险向财政当局转移以及财政刺激措施加重政府融资负担等新问题。美国2009财政年度的财政赤字已经超过GDP的11%,累计的国债正逼近其GDP总额。更令人担忧的是,到目前为止,美国的救助计划并没有解决金融体系中的关键问题——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巨额不良资产。比较而言,欧洲的情况更加悲观。不久前出现的迪拜世界公司推迟偿付和希腊等国家政府信用降级引发的市场大幅度震荡,均反映出全球金融市场的高度不稳定性。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在2009年被提上了议事议程,并集中于IMF改革和加强金融监管上。改革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增加可利用资源和改善贷款职能两个方面。在更为关键的份额改革方面,9月美国匹兹堡G20第三次金融峰会上,与会者承诺提高发展中国家在IMF的份额,幅度为5%以上。这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方的投票权比例有望由57∶43调整到52∶48。金融监管上的严重疏漏被普遍认为是爆发金融危机的基本原因之一。包括金融稳定理事会(FSB)、IMF、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在内的主要国际组织以及美国、欧元区、英国和中国等重要经济体,目前都在着力推动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加大监管力度。峰会还进一步明确了改革方向和具体时间表,即在2010年底前制定出为各国所能接受的规章制度,改善银行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并在2012年底前将其全部付诸实施。不断强化的金融监管将带来一系列后果,其中之一是未来融资成本的提高。

  2009年也是美元汇价波动幅度较大的一年。在经历了快速上扬之后,4月以来美元持续走软。而在迪拜世界推迟偿付和希腊政府信用降级两大事件之后,美元兑欧元汇价有所反弹。促使美元贬值的因素包括: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处于历史最低点(0—0.25%),并且在未来几个季度内保持不变的可能性极大;处于低位的美国利率推动投资者从事套利交易,从而增加外汇市场上美元的供给;美国2009年财年预算赤字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并且不大可能在2010年大幅减少,从而强化了人们对美国通货膨胀的预期;美国金融系统极度脆弱且经济复苏前景扑朔迷离;为鼓励出口、应对眼下的通缩,美国政府对美元汇价持放任政策;全球经济企稳后美元及美元资产作为避风港的作用降低。而诱发美元止跌回升的因素包括:美国的综合实力、经济复苏前景等均明显地优于欧元区和日本;而经合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BIS)认为,目前美元币值已经被低估;全球经济复苏仍旧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从总体看,美元中短期内仍将走软,但幅度不会太大;同时不排除较大幅度回升的可能性,因为美元相对应的主要是欧元。

  根据IMF编制的初级产品价格指数,几乎所有主要初级产品价格都在2008年第二季度达到高位。之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价格又在三、四季度同时快速下跌,到2009年第一季度跌至谷底。从峰值到谷底,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平均降幅高达55.6%。其中石油降幅最大,高至68.7%,带动能源产品价格整体下降64.1%。非能源产品价格跌幅相对较小,但也达到35.5%。在经历快速大幅下降之后,2009年二、三季度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全面回升。在6个月时间里,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了27%,其中能源上涨35%,金属37.3%,农业原材料14%,食品7%。鉴于世界经济目前尚处于反弹而非周期性复苏阶段、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在长短期利益分配以及替代能源开发与使用等问题上的相互博弈,2010年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窄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大,出现价格下跌的概率在1/3上下,其中石油价格很可能在70—100美元一桶的范围内波动。

  总体来看,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已大体上得到控制,受其波及和拖累的世界经济也已经显露出各种复苏的迹象;同时,有关世界经济形势及走势的各种主要指标给出的信号方向不一,强度各异,许多深层次问题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解决的难度甚大。基于此,断言世界经济全面摆脱衰退、进入周期性复苏还为时尚早。IMF的预期比较乐观,即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3.1%、2011—2014年平均增长4.4%。不过,保守一些估计,尽管存在着出现二次衰退的可能性,但2010年全球经济实现2%—3%温和低速增长的概率可能更大一些。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国家间经济实力的相对变化,引起了世人对美元本位制下储备货币发行缺乏约束的质疑,激发了国际社会对现有世界经济秩序的反思,也促使人类对现有发展模式可持续性与合理性的探究。当2009年整个世界急于摆脱危机时,另一场变革也在发生。我们将在2010年感受到它的影响,同时也将面对新的挑战。

  (作者:张宇燕,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田丰,该所副研究员) (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