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人民网发布2009年四季度地方舆情能力排行榜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1月18日15:36
具体得分及排名情况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09年四季度地方舆情能力排行榜

  人民网北京11月18日电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今日发布2009年第四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新疆建设兵团因迅速处置网民举报“最牛团长太太”敦煌打人事件,而名列第四季度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之冠;成都拆迁暴力事件舆情热度居首,但政府舆情应对能力,特别是政府公信力居末。

  新疆建设兵团迅速处置网民举报“最牛团长太太”敦煌打人事件,云南昆明螺蛳湾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实时发布信息,广州市政府网上公布财政预算,被评为政府应对总体较为得体,属于政府和民意良性互动的“蓝色区域”。四川成都拆迁户自焚事件,浙江湖州“临时性强奸”事件,内蒙古阿荣旗女检察长豪车事件因政府应对严重失当、存在重大缺陷,亮起“红色警报”。政府应对有待进一步加强(黄色警报):江苏南京徐宝宝事件;湖南湘乡校园踩踏事件;政府应对存在明显问题(橙色警报):广东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事件;重庆打黑律师门。

  这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第三次发布“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2009年第四季度,互联网上延续了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此起彼伏的状态。随着民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在互联网上的落实,随着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以及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人民网等重点新闻网站对网络舆情的积极呼应,各地进一步掀起了重视研究、引导互联网舆情的新高潮。网民进行“公民报道”和意见表达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官民良性互动的局面日益显现。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希望通过这项持续的研究,更好地为地方提供尽可能客观、科学的舆情参考数据和舆论引导建议,帮助地方准确把握社情民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处置突发事件,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以下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与特邀专家对部分上榜大事的点评:  

  新疆兵团:最牛团长太太  

  处理好源头,才能扭转网上不利局面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胡江春

  “最牛太太”事件处理得相当迅速,毫不拖泥带水。从10月8日帖子开始在网上热传,到10月10日新疆建设兵团注意到此事并开始调查,感谢广大网友对兵团的关系与支持。再到10月12日晚,新疆建设兵团新闻办高调回应网上盛传的“最牛团长夫人”事件,通过天涯社区宣布免去有关责任人职务。在特殊时期网络通讯不畅的情况下,多管齐下迅速的平息了社会舆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不过我们要防止网民对这类事件处理的诉求仅仅是简单的当事人被处分(撤职、免职等,甚至不属于处分性质的“停职”)。公众应当更期待事情的真相,追问事件背后的制度、文化等深层原因。如果公众仅以当事人是否被处分为目的的而忽视事情真相的话,一旦当事人被处分,恐怕会让众多网民失去追寻事情真相的动力,那么问责将很可能变成“秀”,流于形式。因为,相关部门为了平息舆论,就可能与当事人达成某种“协议”,让这种有“身份”的人在家休息几个月或者挪个窝,今天在这被免职,明天可能在另外一个高职位就职。毕竟,这种事情并不少见。在这类激起民怨的事件上,民众和相关部门可能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切实改良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如何加强对干部党纪政纪法纪的约束上来。  

  特邀嘉宾胡彬(天涯社区总编辑)

  正常情况下,我们对网络舆论,对正常的投诉和批评,可以有一个适度宽容的心态,不必动辄如临大敌、草木皆兵。只要不是恶意造谣和违法攻击,让他说说也罢。但面对触犯众怒的突发事件,特别是基层公职人员横行霸道引发的公众对立情绪,我们就不能无所谓,不能听之任之,而要迅速反应,积极应对,尽快去化解危机,消除负面影响,如有可能,还要尽力争取将坏事变成好事。在这次网络危机中,新疆建设兵团反应快,有诚意,惩治当事干部不良习气的态度鲜明,尤其在当地网络不通的条件下,打电话、发传真,请网站协助,想方设法保持对话和信息及时透明,很快赢得了网民的普遍支持,乃至一片较好声,这是一个非常正面的案例。天涯的编辑也乐于配合,半夜三更起来接电话做记录,第一时间将兵团的处理决定发出来,再次扮演了“义务消防员”角色,这也是网站应尽的社会责任。

  事实证明,处置网络风波并不是天大的难事,成败关键取决于我们的认识、态度和办法。不管什么都要一律删除,以为删除了就万事大吉,这最常见的思维误区。事件的源头在网下,只有源头处理好了,网上的不利局面才能扭转。比删除更好的办法有的是,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做、会不会做。单靠删除无异于掩耳盗铃,化解矛盾、争取多赢才是硬道理,也是从对立走向和谐的根本途径。建议将如何化危为机、提高应对能力,纳入政府形象管理的机制和预案中,以便集聚智慧,共创和谐多赢。  

  重庆:打黑律师门

  依法治国,疑义相与析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汪冬莲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重庆打黑案进入收官阶段的时候,由于李庄的“律师造假门”,此前一直占领民意制高点的重庆打黑除恶行动,出现了诸多不同的声音,有些声音还异常尖锐。从管辖权异议到律师“眨眼”也成犯罪嫌疑,再到警方所称的抓捕李庄所依据的证人证言及证据链的前后说法不一致,包括李庄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所声称的,公诉人的法律审判已经输光,想进行道德审判,所有这些,都挡不住重庆司法系统用不到一个月的“重庆速度”以辩护人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判处被告人李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在演绎了“挑灯夜审”(一审庭审从头天上午9点10分开庭,至第二天凌晨1点多结束,马不停蹄地连续奋战了16个小时)的司法程序后,律师李庄先于他的当事人、重庆“黑老大”龚刚模获刑。

  李庄案会不会成为重庆打黑行动的一个民意拐点?它将世人关注的焦点从重庆打黑除恶的得民心之举,转到了李庄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律师行使权利能否得到公权力的尊重。李庄案一审过程中所显露出来的瑕疵与漏洞也受到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的关注,舆论普遍认为该案的影响早已超出了案件本身,成为律师辩护权与警察权和政府公权冲突的经典案例,也或因其巨大的争议性成为中国法治进程中一个标志性事件。  

  特邀嘉宾牧沐(凯迪网络总编辑)

  “重庆打黑”被网民谓之为“打黑风暴”,曾获互联网社区上几乎一致叫好的正面评价和媒体舆论的默契配合,一级政府的行为被网络民意簇拥并被舆论追捧,可以“空前”与“罕见”来形容。呈井喷形态的信息量清晰表明网络大众对黑社会的痛恨,对政府果断的打黑作为的肯定和赞许。

  其后打黑风暴以“从重从快”的形态推进,随着黎强受审过程中的辩护律师、法学家赵长青的现身成为聚焦点并因此触发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有网友提出所谓“打黑运动化”的质疑,引发网上热议,但挺渝网民仍为主流。

  而形成网络舆论两派的对掐始于“李庄案”,高潮是以媒体披露重庆惊爆“律师造假门”引发的,其发帖数量迅速增加,向质疑李庄被捕的程序正义引申。至此为止,应该说观点对立双方的讨论虽然激烈,却也不失为理性。此后,有不少帖子曝出“李庄捞人”或与之相关的揭内幕性质的信息,并未平息质疑声浪,反而凭添“转移焦点、转移公众视线”的批评。争执焦点集中有网友提醒“支持打黑、反对黑打”上,“挺渝派”观点认为打黑是大局,是民意主流、其社会意义深远,不容杂音干扰;其对立面也不一定都属于“挺李派”,正如微博客上的网友贴而言:“别搞错了,我不同情律师李庄,我说的是李庄案,是说司法制度的表现。”这一派坚持:打黑无可非议,但打黑不能违背程序正义,支持李庄案中的律师合法权利。

  在重庆打黑风暴中的舆论交锋中,个人认为最意味深长的莫过于:当地政府在推动打黑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舆论引导和舆论保护的重要性。从打黑开始到纵深阶段对舆论的应对,其对时效注重和信息反馈姿态都是得法的。但当舆论形势大好时对质疑声音似乎过于敏感,司法部门对专业领域里疑问的回应未能抓住重点,有相当粗糙草率之处。须知舆论利器是一把双刃剑,尤须警惕过犹不及,使用得当与否决定引导成败。这里所指的还包括,当地媒体在此过程中反应快捷,配合积极,但也对某些质疑与批评反应过当,操之过急。须知全国乃至全球各类媒体形形色色,评论界高手如云,也不乏吹毛求疵的见缝插针,在这么一场万众瞩目的典型事件中,即便掌握了足够的一手情资,也忌讳那类居高临下的“政治正确”身段,媒体强势的客观体现不在信息量上,而在于表现手段的客观,有中立立场的行业秉持。媒体保驾护航的核心价值是依靠事实说话、能凸显还原真相的能力。应该说,当地媒体的表现在后半场对重庆打黑是起了减分作用的,值得省思。

  还要特别肯定的是,重庆当局在“打黑风暴”的舆论交锋中,未采取那类针对全国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联动封杀方式,大体上保持了对此事件媒体发布正反信息的对称与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重庆当局做出的这个表率也算加分之举。  

  四川成都:拆迁户自焚事件

  不要挑战公众智商和人伦底线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王俊岭

  这是一个痛入骨髓的悲剧。一个本来可以妥善解决的民事纠纷竟然以最坏的方式了结。备受争议的拆迁条例合理与否姑且不论,当地政府对于这一个案的应对也存在诸多严重失误。

  在唐福珍屡次向自己身上浇汽油并声称要自焚的时候,拆迁人员仍然没有停止强拆行动,置人命于不顾,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人的生命不容“猜测”,即使仅有1%的风险,也应该把保护公民的生命放在首位。为了公民脚下的一块土地而如此漠视公民的生命,必然会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严重流失。

  官方始终咬紧唐福珍“暴力抗法”的定性不松口,是网论最大的争议点,让网民感到匪夷所思。首先唐福珍并没有对执法者施暴,至于唐的家人如果如官方所说曾“向执法人员投掷砖头、石块、汽油瓶及点燃汽油等方式阻挠”,那么他们在凌晨5点从家中睡梦中被惊醒后,以及节节败退到四楼屋顶的过程中,强拆一方究竟对他们做了些什么,官方并没能成功说服公众。如唐福珍亲属所陈述,拆迁人员“不分男女老少,见人就打”,官方对此显然还需要给出进一步的澄清。

  在整个事件的应对过程中,金牛区官方表现得冷漠而倨傲,对于公众的质疑和愤怒不屑一顾。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千万不要挑战公众的智商和人伦底线。霸王硬上弓和瞒天过海的手法虽然可以一时平息事态,却把不信任的种子长期种植在公众心中。  

  特邀嘉宾姜明安(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以唐福珍事件为代表的拆建纠纷是我国新时期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突出反映。要解决社会这些问题和社会矛盾,首先要搞清楚产生这些问题、矛盾的根源是什么,只有认清楚问题、矛盾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近年来暴力拆迁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当政者未坚持以人为本,而是以GDP 为本、以政绩为本的思路处置问题。拆迁说是为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但是老百姓不一定乐意。他不愿意离开他祖辈居住的地方。再说,补偿标准定那么低,你把他的旧房子拆了,他买不起新房子,他当然不让你拆。实质上,有些人不是真替老百姓着想,而是替自己着想: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甚至是为了与开发商共谋利益。《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人过分依赖“卖地”,依赖房地产业发展当地经济的思路和政策。

  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明显与《宪法》、《物权法》和《房地产管理法》要求的“先征收补偿,后拆迁”的规定相抵触。我们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条例”的建议,也希望推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设计和确立的法规违宪、违法审查制度实际运作起来。因为没有违宪、违法审查,就没有对政府权力和地方权力的制约,就没有人权保障。而没有权力制约和人权保障,就没有宪政和法治。

  从网络舆论角度看,唐福珍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巨大反响并不偶然,在现代信息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自由发表观点的重要渠道,在这种背景下,突发事件的信息透明度大大提升,任何官方即使有动用权力封锁此类新闻事件的心和胆,也没有封锁此类新闻事件的术和力。网络舆论通常能反映多数民众的良知,表达正义,“同情弱者”在通常情况下就是良知和正义的体现,任何机关都不能无视网络舆论;当然,对网络舆论也需要加以引导,防止情绪化,防止“多数人暴政”,民主需要法治制约,民众激情需要法律规则、法律意识、法治理念去中和,我们应尽可能营造一个司法与舆论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  

  特邀嘉宾杨良化(《新闻战线》原总编辑)

  人民网“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测评中,四川成都市在处置“6.5”公交车燃烧事件中,以政府响应、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恢复秩序、动态反应、官员问责等多项指标居首或领先而被排名全国地方政府应对能力之首。当时我曾为此写过点评,对成都市的开明态度和积极对策多有褒赞。然而,面对今次的成都拆迁户自焚事件,我无论如何都无法说出赞同的话。

  对唐福珍浇油自焚对抗拆迁这件令人痛心疾首的惨剧,至今也许仍众说纷纭:当地有些官员可以从建筑确系违规、拆迁程序合法、事主行为极端、现场施行抢救等方面为自己解脱,而更多的人则从物权、法制、人性、文明执法等方面予以探究和申斥。依我看,这里有必要引入“执政效应”的概念,从更高的层面加以审视。任何行政措施,当然以收效为目标,追求“执行结果”是很自然的。但不要忘记,任何施政行为,也会或多或少带来深层次的“执政效应”,即公众对施政的接受度和对当局的认同感。“执行结果”和“执政效应”在实践中并非完全一致,你可以依靠行政能力推展和实现许多目标,却不一定能让这些举措都得到大多数人的由衷拥护并赢得对政府的加分。清醒的、负责任的政府和执政者,必须追求二者的统一,不仅要致力于“实事”的办实,而且要讲求把“实事”办好,既要“办事”,更要“赢心”;不仅要依法行政,而且要理性行政、科学行政、人性化行政。不要再干只看短期结果、不顾长远效果,办了傻事、丢了人心的蠢事。时下,各地因个案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其深层次原因正是长期不问效应的执政行为积下的矛盾和情绪的爆发,而今天的不当执政,也同样为将来埋下积怨的种子。古往今来有关鱼与水的关系、民与舟的关系的古训,其警示意义不可不察。成都拆迁户自焚事件在国内外所带来的严重恶果,可谓是执政效应极劣的典型案例。有人痛惜,如果有办法检测人心向背票,此案有可能使政府流失1000万张选票!

  从上半年的全国第一,到四季度的倒数第一,成都似乎坠入悖论,其实并不奇怪。这反映的恰恰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高速发展、深刻变化、深度转型的社会现实给政治组织、政权机关和从政人员带来的新挑战和新课题。面对社会公民化、利益多元化、生活多样化、传播现代化的现实,许多过去尊崇的信条发生了突破,许多过去制定的政策已不合时宜,许多过去行之有效的措施不再可行,“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各地各级政府在任何处置危机、处理公共事件、善待媒体、应对网络舆情等方面都面临着适应、学习、创新的任务。成都市看似坠入自我冲撞的怪圈,实则折冲调整过程中很正常的反复,相信从上下半年一正一反两件事的对比反思中,必能获得更深刻的醒悟和自觉。

责任编辑:杨文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