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家:气候变化威胁中国粮食安全
来源:
新华网
2010年01月19日14:27
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周舟)农业专家19日指出,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将加重中国农业生产的灾害风险,加剧农业产区生产力失衡,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部“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技术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促进了光合作用,或将提高作物产量;但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及病虫害灾害高发等将抵消有利因素,从而引起粮食产能的不确定性。
潘根兴说,近50年来,中国冬小麦、春玉米和水稻种植区明显北移、西移,水稻种植已扩大至中国最北部的三江平原,耕种面积大大扩张;但另一方面,全球变暖可能引发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平原地区土壤涝滞、盐碱化加剧,从而严重降低农作物生产力。
专家指出,极端气候变化的灾害性影响对农业破坏更为明显。2009年全年有9次台风(热带风暴)登陆中国大陆地区,较常年多2个,受灾地区的农作物遭受毁灭性破坏。民政部数据显示,2009年农作物受灾面积4721.4万公顷,绝收面积491.8万公顷。
潘根兴说,气候变化导致的持续性少雨,不仅在半干旱区十分明显,在湿润区同样可能诱发大范围干旱。
2009年,中国中部冬小麦主产区出现30年一遇的冬春连旱,局部地区旱情达50年一遇;8月末长江以南部分地区旱情迅速发展,许多江河和水利工程蓄水偏少二至四成,对农业生产影响甚于往年。
潘根兴还说,温度升高导致病虫害泛滥,近10年来水稻螟虫成灾的早发和高发,成为影响南方水稻高产最严重的病虫害,稻飞虱和南方果树黄萎病也明显扩张。可以预见的应对技术包括提升耕地地力、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控以及加强抗逆农作物品种的筛选等。其中地力提升还可实现固碳效果,是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双赢技术。
在运用农业科技、加大抗旱力度的基础上,2009年中国粮食产量超过10600亿斤,实现近40年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日前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增多,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2010年必须立足抗灾夺丰收。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