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陈锡文:农村社会变迁亟须理论和实践的回应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1月20日09:35
  改革开放31年来,我国农村改革重点做了三件大事:一是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微观经营主体;二是培育了市场机制,促进了农产品和农村生产要素流通;三是实施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这三件大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调整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从而引发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交汇、交融与交变。其一,产业之“交”。受市场机制作用,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农业从原来的种养业向现代农业体系演进,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现代农业与其他经济部类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进一步提高。其二,职业之“交”。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成为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城乡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因此发生巨大变化。其三,城乡之“交”。社会流动日趋频繁,城乡二元结构壁垒逐步松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有了实质性进展,城乡统筹和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城乡互促共进不断深化。其四,文化之“交”。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逐渐走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这些情况表明,我国农村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整体演进。这其中既存在诸多发展的机遇、变革的空间,也存在诸多社会难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比如,农业在资源环境趋紧的双重约束下如何稳定增产增效;农业的基础地位如何在农民迈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得到有效巩固;农村的优质资源单向流入城市后,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世代靠血缘关系实现生活保障的传统模式被打破后,如何构建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冲破二元文化的影响,确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框架;农村的总体发展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等。总之,农村社会的急剧变迁,对于农村新制度的生成、社会观念的变革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等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如何准确把握、积极引导这种全方位的变迁,建立高效务实的动力机制和有序规范的平衡机制,保持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作出理论和实践的回应。

  刘奇撰著的《中国农村观察:转型之变》(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从转型期的农村社会、农民、政府等方面对“三农”问题进行了较为辩证、客观的剖析,许多观点、建议视角新颖、见解独到,既有鲜明的理论独创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对于学术研究和政府决策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该书语言鲜活、笔触生动、事例丰富,读起来流畅自然、发人深思,有益于读者加深对农村社会变迁的认识。

  (作者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