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我从组织工作民调引发的“非份之想”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1月20日13:54
  中组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第二次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终于水落石出。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对组工干部的满意度微弱上升,对干部选拔任用情况的满意度、对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勿用置疑,这是个令上上下下都感到鼓舞的成绩。但我在关注这个"成绩单"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个"非份之想":能不能把这种评价组织部门工作的民调方法推而广之,运用到对地方政府工作的评判中,向人民群众广泛地、经常性地开展民意调查,并将评判结果公之于众,让地方党政负责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群众监督的压力、增加一些踏踏实实做工作的动力?

  根据政府的工作业绩打打分,无所顾忌地对政府官员(包括在目前政治体制中实际上制定政策、决定大事的党委领导)进行品头论足,是人民群众体现当家作主应有的权利。这些年来,中组部已经制定并在一定范围的干部考核中试行了民意调查方法,其动机不仅是为确保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参与权、选择权,把干部考准选准,也包括建立一种引导干部眼睛向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工作导向。但客观地说,这种民意调查的面还不够广,普通群众的参与度还不够深,民意调查的结果人民群众往往还不知情,民意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也不够大,所以民意评价的高低对领导干部的触动还不够有力。

  受中组部开展广泛民意调查并敢于亮相调查结果的启发,我斗胆建议:把对地方政府的民意调查制度化(比如,每个季度电话调查一次,一个地级市调查1000人),并把结果在媒体上公开(公布每个季度的民调结果、民意指数,公布与上期相比的得分升降),让政府切实感受到民意的压力,增强做好工作的动力。

  有中组部开展民意调查做范例,有各级统计部门的专业队伍作依赖,开展这样的调查本身不是件难事。而且,我认为,做这样的调查对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群关系改善是大有好处的,这可以导引各级领导更加踏实地实践科学发展观,订计划、办事情更多地顾及民生,更多地关注群众疾苦。即使有些事情是因客观条件或者政策规定的限制而满足不了群众要求、招致群众不满,我们通过制度化地调查和定期公布的民意指数,也可以引导各级领导重新拿起"群众路线"这个武器,多深入群众,做说服疏导工作,而不是像目前一样"你怨你的,我干我的",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我揣摩,实施这样的调查,目前最大的障碍是被调查的相关官员有多少人心理上做好了直面调查结果的准备--

  如果群众评价不满意,岂不难看?如果民调结果是群众连续地不满意,这地方官还好意思当下去不?

  用民意来驱动官员,无疑会打破官场传统的四平八稳的运作机制和皆大欢喜的氛围,也必然会招致软磨硬抗甚至公开抵制。但创新是需要胆识和决心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中办《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要求要严格管理干部。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李源潮和中组部放出的样子,我"用经常、公开的民调,让各级官员时时感受到民意的压力"的想法是不是非份呢?(三叶草)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