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专家认为北半球异常低温缘于北极圈定期释放寒气
山东莱州湾海面冰封;北京1月上旬的气温突破1971年以来同期最低气温纪录;韩国首尔积雪深度创1937年有记录以来之最;德国巴伐利亚最低气温达零下33.6℃,创下欧洲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英国正在经历一场近30年来最长的寒流;美国东北部部分地区降雪量创下单次风暴降雪40年最高……凛冽的寒风在欧洲、北美洲、亚洲部分地区强力推进,气温之低、雪量之大,创下多个近年之最。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的观点近来开始悄然升温,有观点甚至认为,近来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气变冷的开端。但近日,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表示——气候变暖趋势没有改变。日本气象厅认为,今年的寒潮是北极圈自身不断蓄积和定期释放寒气的一种现象。
宗和
气象学家认为,北半球的寒潮来自北极圈。 缘于北极涛动负异常
及强盛暖湿气流
日本气象厅认为,北半球的寒潮缘于北极上空出现高气压,导致北极附近的寒流南下。
日本《每日新闻》昨天报道说,使得部分国家出现近30年来的最低气温的长时间异常寒流来自北极圈,是北极圈自身不断蓄积和定期释放寒气的一种现象。
科学家以“北极震荡”指数来衡量北极气压的变化。当这一指数是正值时,北极上空是低气压,北极的寒流不会南下。而当“北极震荡”指数变成负值时,北极上空出现高气压,寒流会大举入侵中纬度地区。
另一些气候专家则以北极涛动负异常解释这一原因。当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时,中纬度的低气压和高纬度的高气压都会加强,从而使中纬度地区西风减弱,即盛行经向环流,在对流层低层产生强的北风异常,将冷空气从较高的纬度输送到较低的纬度,导致中高纬度地面气温降低。
从2009年11月开始,北极涛动出现明显调整,促使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不断地向中纬度扩散,分别造成北美、西欧、东亚等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我国西北北部、东北大部和华北北部地区气温异常偏低。
而美国东部的暴风雪和我国东部的大雪均是由冷气团自大陆出海后导致异常强的自东向西暖湿水汽输送造成的。欧洲的暴风雪则略有不同,极地冷空气南下与当地北大西洋暖流控制的暖湿气流汇合,导致大范围降雪。
寒潮暴雪并不意味
全球温度停止上升
这种近年罕见的酷寒天气是否意味着“小冰期”的到来,气候变暖将不再持续?
专家表示,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温度上升0.74℃左右,北半球冬季和陆地变暖更为明显。1905年至2006年,中国大陆年平均地表温度也呈明显变暖趋势,速率为每100年增温0.81℃,与全球平均增暖速率相当。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存在区域性差异,包括温度上升的大小、速度快慢都存在区别,甚至有的地区温度可能下降。自1998年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有停止继续上升的现象,但温度曲线仍在一个较高平台上波动。
2009年11月以来,北半球频繁出现异常低温和暴风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此,科学界给出了多种解释,但多数科学家认为是气候系统年代和年际尺度自然波动的反映。
气候系统年代和年际尺度的自然波动叠加在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上,可以由太阳活动、火山活动等外强迫以及“海洋—大气—冰雪”系统内部震荡引起。平静的太阳活动和北极涛动负异常等因素,致使近10多年全球气候系统处于冷位相,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造成的全球增温效应。这也提示,过去学术界关于气候系统对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敏感性的估计可能偏高,气候变化仍有不确定性,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不能简单地将所有气候异常都归结于全球气候变化。
综合来看,2009年11月以来北半球寒潮暴雪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并不意味着全球地表温度已经或即将停止上升,在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升高的情况下,未来一定时期气温将依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