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被鞭子撵着去开会的人大代表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1月21日09:30
前不久,我有幸旁听本市“两会”的人大代表分组讨论,听到这样一则“趣闻”:在分组讨论前,主持人先宣布了前一天出席人大会的情况,称缺席代表很多,市委领导很生气。市委副书记要求,所有缺席代表必须书面向大会秘书处作出说明,此外,明天起的会议,所有代表都必须出席,确需请假的,必须书面交大会秘书处,由秘书处转交市委组织部长批准。
应当说,各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缺席“两会”的事情时有耳闻,而有关领导批评缺席代表、委员的声音也经常听到,有些省市甚至规定旷会多少次就取消其资格。但这种事发生在我身边,现象又如此严重,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
我不知道其他国家的议员缺席议会有什么制裁措施,但除非因为对大会某一事项不满,公开退席以作为抵制,很少听说议员仅因私事而经常缺席议会和议员大面积缺席。反倒常听说议员非常积极地参加议会,有些国家和地区的议员为了某一议题甚至大打出手,开会热情特别高涨。怎么到了我们这里,代表如此懒散,如此不珍惜选民赋予其的代表资格呢?亲历了本市这次分组讨论,我对这个问题多少有了些答案。
分组讨论的代表要么是县长、书记,要么是局长、科长,要么是乡长、镇长,最差也是村党支部书记,这些“红花”只有极少数劳模或职工代表等“绿叶”陪衬。在讨论拆迁问题时,我听到大多数“红花”代表称拆迁户“漫天要价”,只有一片“绿叶”称:“把工作做到位,老百姓其实也是讲理的。”
接下来讨论“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我听到的最多的声音是“这份工作报告是实事求是的”、“我表示赞同”,在花团锦簇的赞同声中,我听到的最多异议声不过是“人大常委会是否可以多组织代表视察”。这好比民主生活会上,上级要求下属提意见,结果下属说“领导的缺点就是工作太认真,晚上加班太多,不注重身体”。
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大多是“官员代表”,而这些“官员代表”又大多是“被代表”——不是选民选举产生的“被代表”,而是由上面摊派指标下来的“被代表”,选举只是一种形式,而担任“代表”则是这些官员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他们到“两会”,下意识中就不过是表表态、举举手。
并且,他们的官员身份决定了事实上不方便监督上级。如果不是领导和上面强行要求,他们对“两会”兴致并不浓厚,要不家里有事干脆不来;要么来到市里、省城,抓紧时间会会上级和老朋友、老关系,或顺便招个商什么的。我看到人大会场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大概有个一二千人,一个代表加入进去,就像一颗小石头投入大河里,一个泡也起不来。我想,会不会是那些缺席代表认为,多我一个或少我一个举手、发言、提议案,既起不到任何作用,也产生不了任何影响?当然,我的这一猜测没有问过任何一名代表。
如果这样的分析有道理,那就不难理解市委领导的震怒了。本来,代表大面积缺席,该震怒的是市人大领导而不是党委和政府领导,因为他们是来接受监督的。不过,也许在市委领导眼中,代表是他们指定下去的,所以,领导要营造一种团结、欢乐、祥和的面貌,营造人民代表积极参政、议政的气氛,表明在其治下有一股浓厚的民主氛围,代表当然必须准时参会。
也可能,在一些市委领导眼中,“两会”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等并没有什么两样,代表既是代表更是官员,开完会后负有向下传达上级精神的任务,焉能随便缺席会议?所以,市委领导就要拿着鞭子撵代表们去开“两会”了?(杨涛)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