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中国发展模式坚持三不

来源:《环球》杂志
2010年01月21日14:24

  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乐玉成:中国发展模式坚持“三不”原则

  《环球》杂志记者/李晓明

  2009年已经过去。一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深刻演变,中国外交备受瞩目。如何看当前世界大势?如何解读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如何认识中国特色外交理念?《环球》杂志就此专访了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乐玉成。

  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环球》:2009年是人类进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或者所谓“00”年代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里,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之大、之快、之深,超出很多人的预料,你怎么评点这一年的国际形势?

  乐玉成:我觉得有6个字大体可以概括2009年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即危机、变革、合作。

  危机改变世界。发端于美国华尔街进而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风暴来势凶猛,影响深远。它使美、欧、日三个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同时“失灵”,酿成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在各国及时采取金融救援和经济刺激措施的作用下,世界经济虽然开始复苏,但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迪拜债务危机就是一个严重警醒。

  这场危机实际上是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金融领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它源于金融领域,但反映的问题很深,波及面很广,既是经济金融危机,也是思想危机、体系危机、秩序危机。

  危机催生变革。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治理机制的种种弊端、不足和局限,要求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治理机制的呼声空前高涨,核心诉求是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二十国集团峰会机制化拉开了国际体系改革的帷幕,成为打破发达国家长期主导国际经济治理的标志性事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改革也加快了步伐。危机还促使美国和其他大国纷纷调整内外政策,大国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不少新变化。

  危机促进合作。面对金融海啸和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打独斗、独自应对,就连美国也反复强调它离不开世界。国际社会普遍展现出合作精神,多边外交空前活跃,国际峰会接二连三,人们看到领导人都在握手言欢,而不是横眉冷对。也正因此,世界虽遭遇大危机但没有陷入大动荡,而且很快出现复苏势头,避免重蹈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覆辙。

  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

  《环球》:现在国际上对中国的关注和评论越来越多,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写了本书叫《当中国统治世界》,你赞同他的观点吗?

  乐玉成:马丁·雅克先生是英国著名学者,中国问题专家,前不久我在伦敦和北京同他见过两次面。他也问我对他的新著《当中国统治世界》的看法,我对他能正确认识“中国发展道路”表示充分肯定,这在西方学者中还是不多见的。但我也对他明确指出,不赞同中国“将统治世界”的观点。

  “中国将统治世界”反映的是“国强必霸”的西方传统思维。这与当今世界现实和中国传统文化是格格不入的。在当今的“地球村”时代,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度比任何时候都要高,单边独霸,单打独斗已经行不通。同舟共济,携手合作 ,互利共赢日益成为时代潮流。

  走一条有别于历史上传统大国崛起之路的和平发展道路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说中国强大了就必然会“统治世界”是没有根据的。19世纪以前中国在世界上一直是数一数二的强国,GDP一度超过世界总额的30%,比今天美国所占的比重还要大,但中国并没有像历史上其它帝国那样热衷于扩张称霸,而是修建防御性的长城,与各国发展贸易,郑和下西洋带去的不是武器大炮,而是丝绸茶叶。中国在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都没有“统治”世界,凭什么说将来中国强大了就一定会称王称霸呢?

  《环球》:现在,国际上关于“中国模式”的议论又在升温,最近也有几位国内知名学者连续发文发表看法,你作为外交部政策规划部门的负责人,对此怎么看?

  乐玉成:“中国模式”主要是西方学术界的一种提法,客观上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关注。国际上有关发展模式的讨论升温,实际上反映了一个真理,即文明是多样的,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在发展模式问题上,我们坚持“三不”:不照搬、不对立、不输出。不照搬,就是主张一切从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搞教条主义,在实践中探索最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就是这么做的。不对立,就是不把自身的发展道路与其他发展道路对立起来,而是兼收并蓄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吸收各国的文明成果。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得很成功,也很有中国特色,同时这与我们学习借鉴国外许多城市办奥运的经验是分不开的。不输出,就是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强加于人。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明确表示,“各国及各国人民都有权选择自身发展道路。各国应相互尊重对方对于发展模式的选择”。中美两国之间达成这样的共识,意义是不一般的。

  《环球》:伴随着对中国关注的上升,各种“中国责任论”也与日俱增,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乐玉成:这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中国是不是个负责任的国家?二是中国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首先,中国一直是负责任的国家。政治上,中国一贯坚持原则,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畏强权,敢于仗义执言,主持公道与正义。经济上,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之一,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与日俱增。2009年中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出钱出力,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安全上,中国积极倡导互信协作的新安全观,致力于调解朝核、伊核等国际热点问题并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中国从拥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就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当年北约、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我们面对霸权强权的压力,从维护和平与正义的角度坚决反对。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我们的立场是正确的,体现了我们的大国责任。

  由此可见,中国负不负责任,不是由某些人说了算,更不是以某些国家满不满意为标准。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列世界第105位,仅残疾人口就达8000多万,与德国总人口相当。中国要为国际社会作贡献,必须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同时积极承担与自身国力相称的国际责任。中国越是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就越大,担负责任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环球》: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安,并出现了引进外力“制衡中国”的说法,这也引发国内网友的议论,你怎么看“制衡论”?

  乐玉成:“制衡论”反映的是传统均势理论,是一种旧思维,它不利于地区的和平稳定,也不符合当前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更有利于亚洲。中国一贯奉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无论国际形势怎么变,中国始终是周边国家可以信赖的好邻居、好伙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东南亚国家摆脱危机起到关键作用。此次金融危机,中国尽管自身受到很大冲击,但仍尽己所能地帮助周边国家,深化地区合作,增强共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反过来说,这些年如果没有中国的强劲增长和牵引,亚洲恐怕也不会有今天的整体崛起之势。实践证明,中国的发展对周边国家绝对是福而不是祸。

  至于所谓拉美国等外力制衡中国的说法并不新鲜,但事实上是行不通的。美国在亚洲已存在多年,影响比中国还大。中国无力也从不寻求排挤美国在亚洲的存在。中美都认识到双方在亚太地区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我想,一个和谐合作共赢而不是相互制衡对抗的亚太符合包括中美在内的亚太各方利益。

  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

  《环球》:现在中国在对外合作中突出强调“互利共赢”,这可以说是中国的“利益观”吗?

  乐玉成:我在大学时代刚开始接触国际关系理论时就听说过“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名言,不少书籍将其称为外交的经典之语。近年来,又有人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思想。对此,我实在不能赞同。我觉得,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能搞利益至上,更不能追求所谓的利益最大化。道理很简单,如果每个国家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就必然导致冲突,最终也会损害自身利益。

  中国当然也讲利益,但主张取之有道,反对唯利是图,损人利己。中国古代思想家倡导重义轻利,甚至舍身而取义。我们主张互利共赢就是既讲利也讲义,要利益共享,共同发展。据我所知,“互利共赢”是中国首创,此前没有一个大国将共赢的思想上升到外交理念和政策。所谓共赢就是对各方都有好处,谁也不吃亏,谁也不占谁的便宜。这是对“赢者通吃”、“丛林法则”的否定,也是人类文明交往的大势,利己、利人、利世界。

  《环球》: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津津乐道民主与良政问题。在这方面中西方的差异似乎更大?

  乐玉成:我们并不反对民主和良政,但同时认为并非只有西方那一套才叫民主和良政。

  民主可以有多种形式,而且也是不断发展的。各国国情不同,民主的实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中国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民主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进步,这是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人都能看到的事实。

  至于良政,关键要看是否真正造福于本国和本国人民,老百姓是否满意和幸福。过去我们的确是走过一些弯路,现在也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使2亿多人口脱贫,实现经济腾飞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奇迹。从2008年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到2009年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政府表现出了非凡的执政能力,西方很多官员和学者也都表示钦佩。我想,这应该是对良政的一个最好的答案。

  反过来看,西方长期在世界各地推行所谓的民主、良政,对一些国家进行“民主改造”,搞所谓“颜色革命”,其结果又如何呢?所以,像民主与良政这样的问题最好不要从外部去强加、移植,还是由实践去检验、由各国人民自己去选择为好。

  《环球》:“和谐世界”已成为中国外交理念的主题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你个人对此怎么理解?

  乐玉成:2005年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首次阐述“和谐世界”理念。这一思想根植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普遍心愿和共同追求,顺应了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历史潮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倡导的“同舟共济”、“风雨同舟”成为国际社会的流行语。危机时刻更显和谐、合作的重要和紧迫,和谐世界理念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和谐世界既不是“乌托邦”,也并非歌舞升平,天下太平无事,没有任何矛盾。而是国际社会像大家庭一样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互利合作、和平解决各种矛盾和争端等等,只要做到了这些,我认为就是和谐世界。

  来源:2010年1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