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的提案组内,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 |
酒店工作人员正在布置通知板。 |
五洲大酒店客房,床单、被罩每天都要换洗。 |
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15时开幕
为期5天,将安排选举事项,举办3场专题座谈会
本报讯 今日下午3时,市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在5天的会期内,700余名委员将听取讨论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将举办民生主题的记者招待会和3场专题座谈会。
将举办3场专题座谈会
此次全会,委员们将听取并审议十一届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列席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讨论关于北京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北京市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大会还将安排选举事项。
全会还将举办3场专题座谈会,分别为“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创新专题座谈会”、“改善民生与促进和谐稳定专题座谈会”和“城乡建设与管理专题座谈会”。
增补20名委员将亮相
上周,北京市政协增补了20名委员,他们将集体在本次全会上亮相。据介绍,市政协现有委员742名,除10多人身在国外或因病无法出席,绝大多数委员已确认参加今年全会。
目前,全会已收到提案115件,大会发言稿77篇。市政协在会前开通的4条委员热线已经收集群众建议意见600余条,这些来自市民的呼声将成为委员提案的重要线索。
以前每年市政协全会的地点固定在京西宾馆及京丰宾馆。今年会议地点改为北四环边上的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代表驻地则选择了旁边的五洲大酒店,距离人代会地点北京会议中心只有几公里。
探访
随着此次政协全会地点移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700余名政协委员的驻地今年也首次转至旁边的五洲大酒店。昨日,本报记者来到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和五洲大酒店,对委员的住宿、饮食等方面进行了探访。
住
房间温湿度保证舒适
洗手间备“盥洗礼包”,取代一次性包装
昨日下午3时许,五洲大酒店最后一批客人已办理了离店手续,该酒店也正式进入了“两会时间”。
酒店门口,悬挂起了欢迎委员入住的红色条幅,大厅醒目处标有每个组别委员的楼层分配。酒店走廊内,不时可见身穿白色工装的工作人员推着服务车经过,车上载有毛巾、床单等。
“委员们的床单、被罩每天都要换洗。”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以前客人们换洗床单等主要根据具体需求,此次服务“规格”有所提升。
五洲大酒店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刘晓菁表示,酒店共有536个房间,目前已经全部开启,等候委员入住。普通房间为27平方米,可住宿两人;此外还包含41个VIP间。
走进一间“VIP”房内,房间足有50平方米,白纱落地窗占据了整整一面墙。房间可休憩、可会客。温度、湿度均开启了专门的调节系统。“能保证人体感觉达到‘舒适’的标准。”刘晓菁说。
刘晓菁说,虽然房间没有预备电脑,但都配有网线,委员们可在自己的房间里上网。此外,洗手间内还备有“盥洗礼包”,取代了酒店惯常的一次性包装。为筹备会议,酒店提前对所有房间“查漏补缺”,确保所有设施正常运转,部分洗手间还改造成为了干湿分区。
在安保方面,刘晓菁介绍,酒店安保系统已经检测完毕。其中,委员入住的每个房间还特别设置“扩音器”。平时,该扩音器均处于关闭状态,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即可通过扩音广播提醒房内人员。
会
会议中心特辟“吸烟区”
三层西边专门划出一片提案服务区
今日下午3时起,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作为政协全会的会址将正式启用。昨日中午,会议中心外已拉起警戒线,并有专人看守。
会议中心内部有3层,为环形结构。十余间分组讨论的会议室已准备停当,每间会议室大约200平方米,设有40余个座位,入口处还准备了衣帽架。由于会议室内禁止吸烟,会议中心在每层的公共区域特别辟出了“吸烟区”。
三层西边专门划出来了一片区域,作为提案服务区。昨日下午,提案服务台已设置好,近百平米的服务区内设置了15台电脑,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现场负责人表示,虽然委员都可以在房间通过联网电脑递交提案,但考虑可能有委员对操作不熟悉,或对提案的格式等尚不清楚,提案服务台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
由于多数政府部门今年采取网络视频接受政务咨询,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特设了一个总指挥中心协调,政协委员驻地五洲大酒店也设置了一个分指挥中心。
食
食品留样48小时备查
配备专门的清真餐,原材料全购自牛街
对于委员的就餐,刘晓菁说,为了食用安全,所有的食品和原材料都是来自指定供货渠道,并从集团内部调配厨师和餐饮人员,工作人员凭胸卡进入操作间,并在划定区域内工作,不能随意进入其他区域。
“我们所有做好的食品都要48小时留样备查。”刘晓菁说,考虑到少数民族政协委员比较多的情况,酒店不仅准备了专门的清真餐,其原材料也都采购自牛街。
另外,对政协委员的自助餐,酒店准备了数十个丰富的品种,饺子可现吃现包。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傅沙沙 温薷 廖爱玲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