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博物馆“地王”与公益的南京博弈
东箭道以东,长江路以北,原汉府街车站地块。从车站搬迁到3年前以“地王”身份拍出,这块“荒废”多年的土地,最近终于有了用武之处。
南京市政协委员、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在本周刚刚结束的南京市两会上透露,该地块将建设南京六朝建康都城遗址博物馆(以下简称“六朝博物馆”),而且该馆将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操刀。
作为六朝古都,南京一直缺少一个六朝遗址、文物集中展示的地点,建造六朝博物馆这一消息可谓是圆了南京文博界乃至普通市民三代人近百年的梦想。
“地王”是如何“炼”成六朝博物馆的?企业如何会将到手的利益让位于公益?针对这些引人关注的话题,现代快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一断曲折博弈的历程也由此展现。
贝聿铭出手南京六朝博物馆
六朝烟雨,繁华都城。走进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的南京城,能看到以明城墙为代表的明代建筑,以总统府为代表的民国建筑,却独独缺了六朝风采展示,这也成为百年来南京文博界人士心中抹不去的遗憾。
1月15日,南京市政协委员、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带着一份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南京六朝建康城都城遗址博物馆建设》的提案参加今年的南京市两会。他向媒体表示,原汉府街车站地块因为发现了南京六朝建康都城遗址,将在此处建设南京六朝建康都城遗址博物馆,并且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已经同意主持设计工作。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厚的历史遗产。但是,如今我们能看见的大多是明代以及民国时期的历史遗存,而六朝文化遗迹,除了书本,也只能在郊外寻觅一些散落的石刻。”杨新华说,南京的六朝遗迹有很多,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南京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30多处比较重要的六朝遗址、遗存,但因为没有地方可以集中展示,往往在考古工作完成后就会将其掩埋,继而被一座座高楼大厦取代。这是很让人心痛的。
而此次通过六朝博物馆的建设,已经发现和今后可能发现的与六朝建康都城有关的遗迹和遗物就能集中到这里,进行全面保护、展示和科学研究,建成六朝建康都城遗址考古发掘、陈列展示、科学研究基地,以提升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影响和知名度。
杨新华在提案中写道,虽然原汉府街地块已经挂牌出让,但该地块的开发商南京圣和药业集团公司对在地块内建设六朝博物馆十分支持,积极与世界著名设计大师贝聿铭联系,贝聿铭先生已经答应主持该馆设计工作。
“贝聿铭还派两个儿子前来南京考察,与我们文物局达成了一致的设计理念。”杨新华说,目前六朝博物馆的建设已经列入南京市三年规划,春节前将拿出设计草案,估计造价将达到2个亿。
快报记者从城建部门了解到,1月9日举行的南京全市城市环境“三个提升”暨2010年城建工作动员部署大会上,六朝建康都城遗址博物馆已经明确列入南京城建三年计划,将采用社会投资、政府补助的形式建设,投资规模约0.8亿,2010年启动方案设计,2011年完成方案设计与评审,2012年开工建设。
重现六朝,南京百年的期待
“建设六朝博物馆,再现南京六朝古都风采,我们已经提了好多年。”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历史系教授贺云翱听到这一消息,欣喜地和快报记者说。
六朝,指的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定都于南京。贺云翱一直致力于南京六朝遗迹研究,他告诉快报记者,对六朝都城的研究南京学者已经历经了三代。“最早是上世纪30年代,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朱偰,当时考古发掘比较少,主要限于文献和帝王陵的研究。”贺云翱说。
根据原南京市文物局局长、现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谭跃撰写的《南京六朝文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933年以后,朱希祖、朱偰父子及德国哲学博士Metaener和奥地利音乐博士Strass等对南京附近六朝陵墓和其他文物古迹做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并与文献记载相印证,撰写了《六朝陵墓调查报告》(1935年)、《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1935年)、《金陵古迹图考》(1936年)、《金陵古迹名胜影集》(1936年)等最早的一批有关南京六朝文物的著作。
“实际上那时候南京文博界的专家学者就希望能够有一个综合的平台展现南京六朝古都风采,但当时出土文物少,仅有文献记载,也只能作罢。”贺云翱介绍,南京和西安、洛阳等古都不同,后两者属于迁移型,改朝换代建造宫城往往异地而建,而南京则是重叠型的,历来都是先拆后建,所以南京历代遗迹大多埋葬在建筑物底下,由浅入深,年代也越来越久远。
“正是这个原因,直到改革开放前,南京城区出土的六朝古迹寥寥无几,而以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蒋赞初为首的六朝都城第二代研究者,仍然主要停留在文献研究上。”贺云翱说。
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展开,那些深埋于建筑物底下的历史遗迹开始重见天日。“作为六朝都城的第三代研究者,我以出土的瓦当为研究切入口,开始圈定六朝都城的范围。”贺云翱告诉快报记者,根据他当时的研究,六朝都城的大体范围为:北面到小九华山以南,东面到龙蟠路一线,西面为五台山到朝天宫一线以东,北面则为雨花台以北。
“那时,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建筑工地上隔三岔五就会发现古代遗迹,瓦当碎片更是数不胜数。”贺云翱说,瓦当出土最密集的要数大行宫到新街口一带,可见这一带是当时建康城的核心区。
六朝遗迹、遗物的大量出土,引起了南京文博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被誉为“三老”的东南大学建筑系潘谷西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蒋赞初教授、原南京博物院院长梁白泉研究员。但令人痛心的是,由于出土遗迹往往位于建筑工地上,要不就是再次掩埋,要不就是毁坏,真正保护下来的很少。
近几年,南京市博物馆经过大量的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很多重要的遗迹、遗物,比如在南京长江路南侧南京图书馆新馆工地发现一段从东晋到南朝的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城墙遗迹,在东西向夯土城墙的外侧还发现有多个时期的壕沟;南京中山东路以南利济巷西侧的长发公司工地东部发现六朝墙体,呈南北走向,最晚阶段的城墙宽达24.5米,有关学者认为该遗迹应属宫城外重城垣东墙的一部分等等。
随着出土遗迹的增多,文博界建造六朝博物馆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由于很多遗迹都是在建筑工地发现的,当时我们提出过一个保护的办法,就是将建筑整体抬高,在地下留出一层对遗迹进行保护和展示,但这项提议并未被采纳。”贺云翱说,如果这一动议能被采纳,那么在南京城地下,将出现一个六朝遗迹博物馆群。
也正因为如此,建造一个六朝博物馆用以保护和展示南京六朝风采显得尤为迫切。当南京市考古人员在原汉府街车站工地东部发现六朝时期的南北向夯土城墙及外侧城壕时,“三老”联名向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建议在东箭道原汉府街车站工地设立“六朝建康都城考古展示中心”,成为六朝博物馆建设最终获通过的发轫。
“其实,南京图书馆新馆也做了一个象征性的六朝遗址复原,但完全看不到真实再现的风采。”贺云翱说。
博弈:地王让位六朝
2007年5月22日,南京圣和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以3.85亿元的价格拿下了原汉府街车站地块,2.88万/平方米的地价一举创下了当时南京商业地块拍卖史上的最高价,成为当年的“地王”。拿地之后,圣和药业董事长王勇曾放豪言,要打造一个对得起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传世之作。
据当年南京市国土局颁布的土地出让公告,该地块实际出让面积为1.3万平方米,规划用地性质为商业及办公,“容积率”一栏上则写着“以市规划项目审批小组审定的方案为准”。地块内将分为A区和B区两个板块,其中A区的建筑高度为12米,B区的建筑高度则为18米。
当年圣和药业拿地后非常高调,声称要在此地块上打造“圣和文化广场”,是广场文化融合商业街区的模式。王勇曾透露,未来项目建筑将会是60%的欧式风格,40%的中式风格,相比1912酒吧街区,会有更多的现代化元素。而且,该公司还声称将投资10亿元打造汉府街地块,项目预计在当年9月前确定设计方案,第二年3月动工,年底左右竣工,2009年正式开放经营。
但是,如今已经过去3年,原汉府街车站地块却仍然是“荒”地一块,而且即将变身为六朝博物馆,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杨新华介绍,原汉府街车站地块是南京地下文物的重点埋藏区,六朝时期的宫城很有可能就埋藏在这片土地之下。果然,2007年7月,该工地就发现了地下遗迹,南京市博物馆随后进驻工地进行考古发掘,于是圣和广场项目就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南京市国土局土地利用管理处一工作人员也向快报记者证实了这一状况。“那块地由于发现了文物,一直处于文物发掘保护阶段,规划方案还没有定,所以一直没有开发。”该工作人员说。
而从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南京市考古人员对原汉府街车站工地地下古代遗存进行了考古勘探和3个阶段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发现了民国、明代及六朝时期的众多重要遗迹和遗物,特别是在此工地东部发现六朝时期的南北向夯土城墙及外侧城壕,它们与2004年在利济巷西侧长发工地发现的同类遗迹在同一延长线上,极有可能是六朝建康宫城(台城)外重城墙的东墙,对研究六朝建康宫城(台城)四界、布局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这段城墙宽有25米左右,两侧为砖砌,中间是夯土结构。虽然城墙上段破坏较为严重,但从留下的半米多的残根来看,基础部分保存十分完好,对城墙的走向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杨新华说。
于是,2008年12月15日,“三老”联名提出在该地块设立“六朝建康都城考古展示中心”,该建议获得了南京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并要求市文物部门牵头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六朝建康都城遗址的保护工作召开专家座谈会。
2009年6月8日,南京市文物局邀请包括潘谷西、蒋赞初、梁白泉等专家,以及规划、土地等市区部门和南京圣和药业集团公司召开了咨询会。
据参加此次会议的贺云翱回忆,会上专家一致建议建设六朝博物馆,并肯定了其意义。特别让人意外的是,南京圣和药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勇在会上对此建议表示支持,愿意放弃自身的一部分利益。“他甚至说,哪怕这块地全部都用来做博物馆都可以,圣和文化广场的项目可以挪到其他地方做。”贺云翱说。
据杨新华介绍,南京圣和药业集团公司和已经承诺,建成后的博物馆将与文物等部门共同进行管理和有效利用。而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在有关会议上提出该地块用地问题,明确将该地块应收取的土地出让金中扣除建设博物馆用地部分。
六朝博物馆主色调应为青灰色
六朝都城是3—6世纪东亚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之一,在中国和东亚地区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南京城市发展中第一次进行规划,是南京城市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当代南京的根。博物馆如何展现六朝神韵成为各界的焦点。
“在上次咨询会上,与会的专家就对六朝博物馆的建设提出了要求。”贺云翱告诉快报记者,
一是要和周边建筑相协调,二是要有六朝建筑的文化符号和风格,三是要兼顾博物馆的功能要求和圣和药业的用房需求。
贺云翱表示,虽然六朝博物馆的设计者是贝聿铭,但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将相关设计要点和他说清楚。比如设计要考虑到原真性遗迹的保护和展示;在博物馆展览内容上,必须特别强调地下发掘出土遗迹的原状保护等等。
“我的设想是,地下一层就是原生态的遗址实物展示,地上则是可移动的文物、遗物展示。”贺云翱说,他还建议圣和药业将地上除展馆外的其他楼层用作研发和办公用地。
据杨新华介绍,六朝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将和国际接轨。此前,他们去希腊考察了新建的雅典卫城博物馆。“我们将借鉴古城雅典的经验,外观完全是现代化元素,高度控制在18米,分三层空间,展区面积可达15000平米,馆内除了举办常规展览,临时展览外,观众还可以查阅资料,休闲娱乐,甚至包括‘钟点房’,你参观累了,有休息的地方。这在国外早已成一种趋势,我们也要与国际接轨。”杨新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六朝都城的研究,贺云翱还表示,六朝博物馆的色调应该以青灰色为主,“因为出土的六朝瓦当大多是这个颜色”,另外展馆设计一定要考虑到实际展览需要。“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唯一的一个缺陷就是展示功能少了一些,展馆空间偏小,一些大件的文物都进不去。”贺云翱表示,当然整体来看,作为一个建筑艺术品,苏州博物馆是成功的,既有江南特色,又有现代符号,而且和周边环境十分协调。
民营博物馆之惑
虽然,六朝博物馆尚未开建,但其民间资本介入的模式让许多人担心其开馆后的后期运作。杨新华曾表示,政府将和企业在博物馆的建设中寻求新的合作模式。
据悉,南京六朝博物馆就有意向由圣和药业出资建设,而在后期与政府的相关部门,像南京市博物馆等共同管理。“现在博物馆已经进入免费开放时代,所以民营博物馆不得不考虑运营问题。”贺云翱说。
而就在距离原汉府街车站地块不远处,矗立着仍在建设中的南京江宁织造府博物馆。该馆由浙江广厦集团投资,两院院士、国内著名建筑学专家吴良镛设计,是一所民营博物馆。该馆馆长徐湖平在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博物馆还没有最终完工,所以现在一切仅仅是空谈。
快报记者在南京江宁织造府博物馆内看到,内部装修完全没有做,裸露的屋顶上各种管线交错着。徐湖平的办公室在主体建筑的三楼,室内空空荡荡,只摆了几样简单而必须的家具——办公桌、书柜、沙发和椅子。而在墙上,则挂着周汝昌、冯其庸25年前的墨宝,这也是这个博物馆仅有的文物。
徐湖平告诉快报记者,南京江宁织造府博物馆肯定是打造红楼文化品牌。按照他的设想,二楼三楼搞红楼文化会馆,一楼设通灵宝玉馆、刺绣馆、现代美术馆,每年可搞二三十个现代艺术展;曹雪芹故居纪念馆、红楼梦文学馆、云锦博物馆以及多功能厅在负一层。
但是,到目前为止,徐湖平还没有一件像样的藏品。“这么大个馆,一年的维护费用就要2000多万,现在博物馆迟迟不能开馆,如何布展,我更是无从说起。”对于开馆后如何运作,徐湖平现在充满了困惑。
您觉得六朝博物馆如果做起来,也会面临和您一样的尴尬吗?面对这一问题,徐湖平苦笑着说:“它会比我这里更难。”
“《红楼梦》仅提到的传统工艺就有1700多种,而且现在大部分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们办展览载体很多。而六朝古都有什么呢?那些遗迹会有多大的吸引力?”徐湖平说。
快报记者试图就六朝博物馆的运作问题采访南京圣和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但由于该公司董事长王勇不在国内,最终未果。而该公司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件事他们要保持低调,毕竟东西还没有建起来。
“我倒是建议可以采取部分收费的办法。”贺云翱向快报记者表示,他在韩国、日本等地看过类似的遗址性展示博物馆,他们采取的是公共空间免费向市民开放,而核心展览区则进行收费。“如果六朝博物馆也采用这一模式,那么市民多了一个休闲的广场,博物馆方面还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
□快报记者 陶维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