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卫生局副局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称——北京甲流疫苗可供200万人接种
刚刚过去的2009年,因为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卫生部门的工作颇受关注。卫生部日前刚发出建议:甲流高危人群就地过春节。
北京甲流防控的形势如何?北京两会上,法晚记者独家对话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邓小虹。
“甲流高峰期已经过去了。”从邓小虹的语气中,透出对防控甲流的把握。
甲流·死亡人数
北京死亡最多因检测病例数高
背景
世卫组织15日公布最新疫情通报说,截至1月10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已经造成至少13554人死亡。
在我国,甲型H1N1流感已经造成700余人死亡。从全国的统计数字来看,北京的死亡人数最多:截至2010年1月17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10966例,死亡76人。
政协委员邓小虹摄/记者曹博远
面对面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北京的流感死亡人数在全国是最多的,这是为什么?
邓小虹(以下简称“邓”):这可能是因为检测的病例数比较高。我们有个规定,凡是流感样病例,必须做甲流的检测。此外,检测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因为这些原因,北京地区的甲流死亡人数才比较多。但即便这样,死亡人数也没有超过往年历史同期居民死亡的平均水平。
FW:2009年11月,钟南山院士表示对我国公布的甲流死亡人数不太相信。您怎么看?
邓:钟南山院士说的应该是全国范围的情况。在北京没有出现因甲流死亡而瞒报的情况。
甲流·疫苗
已有200多万人接种疫苗储备充足
背景
2009年11月16日起,北京地区的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病人群开始接种甲流疫苗,接种范围并扩大至高校。随后,所有3岁以上60岁以下的市民陆续可以接种。
目前3岁以下的婴幼儿也可以接种甲流疫苗了。可以说甲流疫苗的接种范围实现了“全覆盖”。
面对面
FW:北京目前有多少人接种了甲流疫苗?
邓:现在有200多万人接种了甲流疫苗,接种比例比较高。特别是30岁以下的容易聚集的人群,比如大中小学生等,疫苗接种情况都比较好。他们现在已经有了保障之后,防控流感的形势就变得比较好了。
FW:甲流疫苗的接种人群一直在扩大,为什么?
邓:实际上北京一开始在疫苗接种方面就是全方位覆盖的,只不过当时生产疫苗的数量比较有限,所以才先从老年人、学生开始。
FW:现在北京储备的甲流疫苗还有多少?
邓:非常充分,还有200多万支没打完。
甲流·春运
春运不会影响北京甲流疫情
背景
卫生部本月13日公布一周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建议,慢性病患者、肥胖者、孕妇、婴幼儿和老人,要尽量在本地过节,避免春运高峰期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旅行,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以预防甲型H1N1流感。
面对面
FW:我刚说要跟您谈谈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您就说“高峰期已经过去了”。但刚刚开始的春运,不是可能给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带来麻烦吗?
邓: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可以说基本到了尾声阶段。春运高峰对流感带来的压力应该不会太大。
从现在检测的情况看,所有的流感样病例和往年同期相比持平甚至更低了。我们认为,现在的甲流实际上已经不会构成太大的威胁。
FW:但卫生部为什么在不久前还下发通知,建议甲流易感人群就地过春节呢?
邓:这是针对全国的情况。全国各地甲流发展的态势不一样,疫苗接种比例也不一样。我刚才提到过,北京的接种比例还是相当高的。
FW:但北京的流动人口也很多,春节期间进出北京的人口次数也会非常多啊?
邓:本地居民如果大多数都已经建立保护屏障,他们是在这固定的,又有保护屏障,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就小。即便春节期间人口流动性增大,他们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甲流·未来
流感疫情中甲流降到四成以下
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大流行性流感特别顾问福田敬二日前表示,目前宣布流感大流行已经结束还为时过早,因为许多国家的甲型H1N1流感活动仍很活跃。
面对面
FW:在甲流防控方面,春节期间会有新的压力吗?
邓:压力谈不上。但我们也建议大家,身体比较弱,有基础病的老人、孩子等甲流的易感人群,要特别注意。另外,如果自己得病了,最好别去串门,要不然会传染别人。科普方面的工作,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做好。
FW:春节过后,随着天气转暖,会不会有甲流反弹的高峰?
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流感样病例已经呈下降趋势,流感样病例中甲流所占的比例在减少。据我了解,北京最高的时候,甲流病例占流感样病例的90%多,但两周前已经降到了40%以下。说明甲流的流行态势已经比前一阵明显缓解。
按照往年的流感防控经验,春节后流感疫情不会再出现反弹。往年我们也都在做哨点检测,流感基本在秋冬季流行,高峰在元旦前后。流感是一个季节性的传染病,有它流行的规律。文/记者曾佑忠
缓解北京交通拥堵政协委员建议——
调整停车费限制小汽车进城区
达到400万的机动车保有量,早晚高峰22公里/小时的平均车速,路网全年平均严重拥堵时间为40分钟/天,一系列的数据,构成了北京交通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
1月23日,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接受《法制晚报》记者专访时,详解北京交通状况。
郭继孚表示,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利用经济手段调节停车费,限制小汽车进城区等方式来缓解北京交通压力。
政协委员郭继孚摄/记者王楠
委员调研
数据显示北京属于轻度拥堵
郭继孚接受法晚记者专访时表示,根据北京交通研究发展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五环以内早晚高峰的车辆平均速度在22公里/小时左右,北京路网全年平均严重拥堵时间为40分钟/天。
郭继孚介绍,目前北京设有拥堵指数观测,北京路网拥堵指数分畅通、基本畅通、轻度拥堵、中度拥堵、严重拥堵。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路网全年的拥堵指数为5.4,属于轻度拥堵。
“客观上来看,目前北京的交通运行状况和国内其他一些城市相差不大,其实运行速度并不低。”郭继孚表示,之所以现在大家感觉北京堵,是因为北京拥堵的“面”比较多。
记者了解到,根据交通部门的数据统计,本市常发拥堵路段570多条,早高峰为114公里,晚高峰为231公里。郭继孚表示:“北京的交通状况依然形势严峻,我们希望北京的拥堵指数能够控制在6左右,属于轻度或中度之间。”
尾号限行拥堵时间少半个小时
郭继孚介绍,2009年北京路网全年平均严重拥堵时间为40分钟/天,比2008年减少了30分钟/天,最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公共交通近两年发展非常迅速,另外就是限行的效果明显。
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00万时,曾有评论说快速增加的机动车保有量,让北京的限行效果丧失殆尽。
郭继孚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如果不限行,北京的拥堵指数马上就会达到8以上。”郭继孚表示,“如果不限行,拥堵不是更严重吗?只要每天有不开出来的车,就会对缓解交通有利。”
解决措施
调整停车费限制小汽车进城区
郭继孚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要采取“推、拉”的“组合拳”来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状况。
“所谓‘推’,就是要大力推动公共交通的发展;‘拉’就是指要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减少小汽车进入中心城区。”郭继孚解释。
郭继孚认为,差异化上调中心区停车费是目前世界通行的最有效,也是比较公平的一种手段。
郭继孚表示,北京的停车费目前比较低,而且多年没变化,和上海、深圳等国内城市比都有差距,小汽车的使用成本低,必然会刺激小汽车的使用。
“虽然有关部门还没有透露北京上调中心区停车费的时间表,但我个人认为应尽早调整。而且应根据区域的划分,并且可以采取累进制。”郭继孚表示。
郭继孚建议,远郊区等密度不大的地方,相应的公共交通并不发达,可以使用小汽车,停车费不应过高。而城市的中心区功能、交通、人口聚集,应该尽快提高停车价格。
重要交通枢纽应建低价停车场
郭继孚表示,在停车位的供给上应体现差别化,比如伦敦的市中心,想建停车位是不批准的。所以,北京的中心区也应该减少停车位的修建,来控制小汽车的使用。
郭继孚的观点是,在城市中心区,应限制新建停车位,特别是在地铁、公交车站的一些重要枢纽站建立一些低价甚至免费的停车场,来引导市民驾车到这里换乘公共交通工具。
建自行车停车场接驳公交
郭继孚表示,倡导在短途出行时选择步行、使用自行车的绿色出行方式,也有利于改善北京交通状况。
从短距离出行来看,步行和使用自行车是最方便的,也是最快捷的。
上世纪80年代,北京居民60%的出行是使用自行车,到2009年北京居民出行选择自行车的比例只有18.1%。
居民普遍感到骑自行车出行越来越难,比如小区、单位的自行车停车场不足,以及路面安全无法保障,造成选择骑自行车出行的比例在减少。
据郭继孚介绍,从出行需求构成来看,像北京这样大规模的城市,人均出行距离是8公里左右,已经超过自行车舒适骑行的3到5公里的距离。
这就需要规划、路面管理、交通设施建设、运营各方面改进完善。比如公共交通线路沿线的主要枢纽站,除了建小汽车停车场,还应该建立自行车的停车场。让更多的人在短途出行时愿意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 文/记者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