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淼的滇池(1月20日摄)。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一副大观楼长联描绘出了“高原明珠”滇池的绝美画卷。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侧,是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被称为云南的母亲湖。
千百年来,滇池一直是昆明地区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具有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渔业、航运等多项功能,对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滇池地区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与滇池自净力减弱的矛盾日益突出,致使滇池水体饱受污染之苦,水质富营养化速度加快,滇池外海水质沦为劣五类。“为了母亲湖”“救救滇池”的呼声日益强烈。
滇池污染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切实开展滇池治理工作,出台了保护滇池的法规,确定了综合整治的规划,专门成立了昆明市滇池保护专职机构等。
多年来,滇池保护工作“摸着石头过河”,曾经走过一些弯路。但近10年时间里,滇池治理的思路和方案日渐清晰,在“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综合整治、合理利用、协调发展”的原则指导下,逐步走上正轨。
近年来,云南省和昆明市扎实推进六大工程治理滇池污染,即环湖截污和交通、外流域引水、入湖河道整治、底泥疏浚、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取得了较有效的治理成果。据了解,滇池环湖截污工程预计2010年6月完工,届时昆明主城区生活污水将实现100%收集处理;滇池主要入湖河道水质逐步改善。目前,滇池生态修复与建设成效显著,已完成4万余亩湖滨湿地和生态林建设。外流域引水工程已经开工,3年内牛栏江的清水有望进入滇池。
根据2009年的水质监测,滇池水质全年仍为劣五类,但污染程度与前两年相比有所减轻,其中作为滇池主体的外海水质第三和第四季度达到五类,这意味着滇池水质开始出现好转的苗头。滇池治理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也进入了最艰难、最关键的时期。云南省政府要求各级政府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尽最大的努力,继续扎实推进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让“高原明珠”滇池早日重放异彩。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一个姑娘在滇池游船上给红嘴鸥投食(2009年3月摄)。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穿城而过的盘龙江是滇池的入湖主要河道,经过治理后焕然一新(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上图:2006年,治理中的入滇池河流大清河河道;下图:2009年,治理后的大清河景观。新华社发
上图:2006年,治理中的入滇池河流船房河河道;下图:2009年,治理后的船房河景观。新华社发
滇池边的第六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在加紧进行中(1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渔政作业船在滇池进行底泥疏浚工程(2007年7月摄)。新华社记者秦晴摄滇池开湖时节,渔民满载而归(2009年7月摄)。新华社记者秦晴摄工作人员在清除滇池水域的蓝藻和污染物(2008年7月摄)。新华社记者秦晴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