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杨娇阳,是在她家的蔬菜大棚里,身着厚厚的衣服、一双相对时尚的黑色靴子,剪着一个简单的学生头,皮肤晒得黝黑。
如果不告诉你,恐怕很难想象,这个看起来还像个黄毛丫头的女孩,在当地有着不一般的名气,她是1500多亩地的“土地CEO“,也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杨娇阳,今年25岁,两年前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之后应聘在宁波一家园林公司做会计,一年后,她辞去工作回到老家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承包了1500多亩土地,做起了“土地CEO”。前不久,在台州“青年创业大赛”上,她一举夺得了二等奖,还被评选为“2009年浙江省农村十大新闻人物”。
无意中成了水稻种粮大户
杨娇阳家在农村。好不容易走出山区的她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当起了农民,这一举动几乎令所有的亲朋好友瞠目结舌。但杨娇阳却一脸坦然:辞去工作是因为自己一直想创业,回家乡承包田地种粮食是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
渴望创业的杨娇阳与许多有着同样想法的人一样,最初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资金,二是风险。
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的一个朋友告诉她,现在国家对农业十分重视,搞农业应该很有前途。长辈无意间的一句话,让杨娇阳萌发了去农村创业的念头,她开始关注国家的农业政策。
杨娇阳注意到,一方面,近年的粮荒、粮食价格上调,政府鼓励农民种粮,扶持的力度大大加强,另一方面,农民纷纷进城打工,越来越多的粮田被抛荒。
女儿的举动,得到了长期从事蔬菜种植的父母的支持,并帮助四处打探,在平桥镇后蒋村、白鹤镇的红旗村和双溪口村一口气包下了600亩土地。
就这样,戴副眼镜、一脸书卷气的年轻女会计开始了奔波于田间地头的农民生活。
创业的压力实在太大
“创业真的太辛苦了,压力很大。”回忆一年多来的经历,年轻的杨娇阳感慨万千。刚承包下土地的时候是5月底,周围其他水田早已插上了秧苗。杨娇阳心里着急,哪想到越急越容易出错。一天翻耕土地时,由于生田里有淤泥,两台拖拉机一不小心都陷了进去,从早上到晚上,怎么也拉不出来,当时大雨如注,手足无措的她急得直掉泪。
因为缺资金缺人手,许多时候,杨娇阳都是自己动手去干那些体力活儿。记得前年收割晚稻时,因为没有烘干机,收割上来的稻谷不得不晾在马路边。为防稻谷失窃,晚上娇阳就和妈妈一起守在马路边。实在挨不过,就在电动三轮车上打个盹,没想到晚上气温骤降,一早醒来,头发、眉毛上全是雪白的霜……
“其实,辛苦还是小事,我不怕吃苦。在所有的困难中,最让我担心、最折磨我的还是压力,创业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杨娇阳说,过去的一年是自己哭得最多的一年,一会儿担心水稻来不及种,一会儿担心水稻长不好,好不容易等到可以收割了,又担心找不到场地来晒稻谷……但所有的困难中,压力最大的还是资金问题。小杨解释说,因为创业初期几乎所有的钱都是找人借的,买化肥、种子的钱也都是赊的,所以平时她最怕的就是接电话,因为十有八九是催她还钱的。“特别是在急着要用钱却四处借不到钱的时候,我真的好无助,忍不住就掉下了眼泪,甚至还想到过放弃,不过最终还是挺过来了……”
到农村一样可以干番大事业
对于自己艰辛走过的创业之路,杨娇阳认为很值得,也对今后充满信心。杨娇阳告诉记者,除了最初600亩土地外,她后来又在邻村承包了近1000亩的粮田。去年她还筹措70万元购买了农用拖拉机、烘干机、育秧流水线、插秧机、收割机等,从翻耕土地到育秧、收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种粮的经济效益大为提高。
学会计专业的杨娇阳自然不忘算了笔账:承包土地15万元,翻耕土地、借机械设备、播种、雇人、杀虫、买肥料……种种开支算起来到现在已经花了近40万元,加上其他设备开销,全年的投入大概超过70万元。杨娇阳扳着手指头算:“现在水稻收购价格每斤1.07元,卖水稻的收入有60多万元,这样一算,就算去年亏了一点,但因为成本不用再投入更多,而且听说粮食收购价还要涨,所以,明年一定能赚。”
农忙时节,这个25岁的女孩管理着20多名工人。“每天晚上,我们就要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计划。第二天天没亮就爬起来,将农药、机器设备等一堆要用的东西准备好,等着工人来开工。”等大家开工后,杨娇阳还得奔来奔去,干些杂活儿。“最忙的时候连饭也顾不上吃。遇到高温下雨的天气,雨水和汗水也分不清。”
尽管如此,杨娇阳依然认为,广阔的农村天地是大学生创业的良好舞台,一方面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同时也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如今,杨娇阳还创立了一个“田禾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从最初的四五个人已扩至目前的30多人。合作社成员相互提供市场信息,采购生产、生活资料;一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组织技术辅导和培训;开展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杨娇阳如今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土地CEO,她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明年开始赚钱,后年我还想发展各种农业、制造农副产品,开"农家乐",也想发展生态农业。”
“以前农民都抛荒往外面走,去打工,我相信会有一天,农民会从城里回到地里。种地也能成为大老板、CEO。”杨娇阳说。
编后语
蜗居城市还不如拥抱广阔农村
梁国胜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杨娇阳,用稚嫩的肩膀在农村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成为地道的“土地CEO”,承包的1500亩水稻让她成为种植大户。更为重要的是,比起在城市的写字楼里面当白领,杨娇阳的选择中充满了一种职业幸福感,她不是被动的、带着许多辛酸和无奈之情勉强回到农村,她坚定的脚步中有父母的理解,有创业的梦想和激情作为支撑,因此,她回农村的梦想是理性的,是可以经得住考验的。
与杨娇阳相比,很多大学毕业生在面临就业的时候则显得十分茫然、无助,甚至充满了怨天尤人的味道,国际金融危机让部分大学生开始经受就业的考验。在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中,考上大学就等于跳出农门,大学毕业后理应留在大城市大公司里工作,桌上摆着电脑,房间有空调,里外出入鞋底不再沾泥土。这样的想法没有错,然而,在“蜗居”城市甘当“蚁族”的过程中,很多人内心却缺失了自我实现的感觉,似乎空有一身本领和热情无处发挥。其实,造成这种局面完全是因为自己的选择为城市二字所困,没有看到广阔农村大有作为,大有创业和就业的空间。
据了解,目前已经有一些省份把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作为政府工作的目标。如,黑龙江省近年来通过实施“村村大学生培养计划”,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人才。从2004年至今,全省已培养“农村大学生”近8900名,使近七成的行政村拥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黑龙江省教育厅表示,省里实施“村村大学生培养计划”既考虑了农村的实际需要,又考虑了目前全省农村实际的经济文化水平。招生对象定位在村一级的高中层次的毕业生;在黑龙江省内承认专科层次学历;毕业生实行“村来村去”,毕业后须回村生产、生活和创业5年以上;考虑农民的实际困难,实施了学费全免政策,由省财政负担三分之二,培养学校负担三分之一。
高职毕业生杨娇阳选择回乡就业是一种自觉和自发的选择,与当地政府的引导并没有直接关系。我们希望,全国各省份在推进类似“村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过程中,也应该把专业性强的高职生纳入其中,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政策上的支持,甚至可以针对农村的实际和需求开设一些新的专业和课程,如此以往,杨娇阳这样的“土地CEO”一定会多些,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