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场救灾同时打响 挑战中国军队快速反应能力
来源:
中国广播网
2010年01月25日13:43
中广网北京1月2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12时13分报道,最近一段时间,连续发生的紧急事件,成为考验中国军队快速反应能力的试金石。在海地,中国国际救援队万里驰援,救死扶伤;在渤海湾,中国海军破冰船在坚冰中打通生死线;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新疆军区陆航旅直升机穿越风雪,营救被困群众。
三场救灾硬仗同时打响,中国军队交出了怎样的一份答卷?在应急反应能力的大测试中,中国军队又取得哪些经验?下面,连线中央台军事观察员梁永春,做详细介绍。
主持人:由中国军人组成的第二支“医疗防疫救援队”很快就要到达海地了。这次地震发生后,很多国家都派遣军人前往海地参加救援。各国军队在救灾行动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梁永春:可以说这次加拿大、法国、俄罗斯、以色列、多米尼加这些国家派出的搜救队员都是由专门经过训练的工兵组成的,特别是以色列的这支工兵分队,他们救出的生还者最多,展现出非常好的军事素质。
另外,因为美国现在有15000多名军人在海地活动,其中包括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这艘航母是美国救灾部队的指挥中心、物资转运中心,也是一个医疗中心。而且有了航母编队之后,美军现在可以迅速的调集上百架直升机,每天在海地上空活动。
另外,核动力航母还可以在灾区充当一个临时的自来水厂和发电厂,为灾区提供大量干净的淡水和足够的电力供应。所以美军指挥官说,没有一个救灾平台能像航母那样高效。当然现在因为美军完全控制了海地的机场、港口和公路,这在政治上引发了不少争议。但总体来看,在海地,军人构成了国际救援行动的骨干力量,他们在忠实执行着各自的国家利益。
主持人:我们中国军队表现怎么样?
梁永春:中国国际救援队是最早抵达海地的国际救援力量之一,主力是来自北京军区某工兵团和武警总医院,我们第二批医疗队也是由军队应急救援力量组成。另外中国援助海地的大批物资也是由军队来负责紧急筹措的。可以说中国军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是世界一流的。
从军事角度来看,中国军队其实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近年来中国空军的远程投送能力在不断的提高,这次海地救援行动中,中国空军从技术上来讲,完全有能力像美国、加拿大的空军一样走出空门,派大型运输机紧急空运救灾人员和物资,包括撤离侨民等。当然了,在具体操作当中还涉及到很多政治、外交等各方面的因素。主持人:从2004印尼海啸救援、2008汶川紧急救援,到现在的海地地震救援,中国军队的应急反应能力有哪些进步?
梁永春:我觉得最大的进步体现在科学化和正规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上。以前中国军队一直有抗灾救灾的好传统,但是一直缺乏专业的救援力量。从2001年开始我们组建国际救援队,那时候,武警总医院只有十几个人接受过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到现在全院上下有300多人随时都可以拉出来,承担这种紧急救援任务,专业队伍扩大了几十倍。
我们这次带到海地去的包括便携式B超机、X光机等,这些在医疗救援当中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而且很多其他国家的救援队都没有。包括我们的搜救分队,就是北京军区工兵团他们装备的声波探测仪、红外探测仪也都是现在最先进的搜索救生装备。应该说这些都是经过十几次救灾任务的磨炼之后逐步地积累经验,改善装备的结果,应该说现在我们的国际救援队是亚洲领先,世界一流的。
从全军来说,从去年开始新的军事训练大纲中明确规定,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中国军事的必训科目,所以说从下一步来讲,全军的应急救援能力都会再上新台阶。
主持人:目前中国军队正在同时展开三场救灾战役,同时完成多个方向的非战争应急救援行动,这给中国军队带来哪些新的考验?
梁永春:我觉得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软件方面,考验我们的综合统筹协调能力和官兵平时的训练水平,平时你能够达到什么样的训练水平,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才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另外是硬件方面的考验,我们的装备保养的情况怎么样,包括装备的基本性能怎么样,都会在硬碰硬的应急救援任务当中得到全面的检验。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