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双边贸易突破500亿美元
中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有多远?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北京报道
与商务部以往精准的开会时间大不同的是,1月19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和印度商工部部长夏尔玛原定于上午11点共同会见中外记者的新闻发布会被一再推迟。直到下午1点,经过“坦诚交流”的两位部长才步入会议室,在记者们的注目下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印度共和国商工部联合经济工作组关于扩大贸易和经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沈丹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两位部长的时间安排得很满,当天在发表完中印经贸论坛的主旨演讲之后,两人先进行了一场私人会谈,“这个会谈时间就已经严重超时了”。双方随后进行的中印经贸科技联合小组第八次会议也严重超时,“双方还是同声传译呢,否则你们等的时间会更长。”沈丹阳说,而下午,双方还将进行下一步的商讨。
2010年,恰逢中印建交60周年,以夏尔玛率领的代表团访华为开端,中印经贸合作出现新的契机。《中国经济周刊》1月19日获悉,此次,包括印度航空、印度银行、塔塔集团等39家大企业的高管随夏尔玛来到中国,涉及汽车、IT、机械制造、家电、食品加工、钢铁、制药等领域。而中国企业更是有365位代表参加了1月19日的中印经贸论坛。
陈德铭和夏尔玛均表示,“不应该单纯从竞争角度看待中印发展,中印两国是伙伴而不是对手,更不是敌手,”两国的经贸合作将为推动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已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
“2008年至2009年,我们在印度的各类本地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就达4000多家,直接本地采购达4亿美元。未来两年,印度本地直接雇佣员工将扩大到6000人到10000人的规模,本地化率将达95%。”1月19日,参加中印经贸论坛的华为技术公司副总裁姚卫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为等中国电信企业已经成为印度电信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山东潍柴华丰动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华东则看中了印度的市场潜力,他说,在发动机市场上,印度的本土产能无法满足该国需求。
据陈德铭介绍,最近两年,中印两国双边贸易额翻了一番,年贸易额突破了500亿美元。双向投资增长了10倍。中国企业在印度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超过10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陈德铭透露,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印双边贸易合作有小幅下降。但是双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一直在积极需求解决办法,2010年1月份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夏尔玛表示,中印是友好邻邦,也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双方合作有极大的潜力可挖,可以在基础设施、农业、制药、医疗、新能源等行业开展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力争实现双方领导人确定的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达到600亿美元的目标。夏尔玛表示,对此他“心怀乐观”。
根据印度商工部统计,2008-2009财年前11个月(2008年4月-2009年2月),中印贸易额约360亿美元,同比增长7%。同期,印美贸易额约340亿美元,同比下降7.5%。当时由于印度对来自美国的产品需求疲软,而对中国产品需求旺盛,“中国曾经超过美国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夏尔玛说,“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还会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贸易协调措施正在发挥更大作用
去年以来,中印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印度大众传媒产生的不绝于耳的所谓‘国家安全’问题矛头已经明确指向中国企业特别是电信企业,”姚卫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商务参赞彭刚表示,金融危机以来,印度出于保护国内就业等因素,出台了新的签证政策,限制外籍人员在印务工,已经导致大批在建项目搁置。另据记者获悉,2009年印度成为对华发起贸易摩擦案件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印度在WTO仍然有10余起针对中国的未结反倾销案。
就此,陈德铭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国和印度整体上仍然呈现合作态势。“虽然去年两国贸易中,贸易救济措施有所增加,但中国建立了新的专家级合作机制,以解决贸易摩擦。”
陈德铭说,目前贸易协调措施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些问题不等成为救济措施和案件时就已经协调解决了。”
就印度收紧中国工人赴印签证一事,陈德铭表示,中国工人赴印签证的确偏紧。一年以来,中国已就此事与印方沟通,目前情况已有很大改善。随着中国在印度工程规模的扩大,他希望印度能够给予符合条件的中国公司更多签证。同时他还表示,中国也欢迎印度企业来华投资,对印度企业所需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签证会给予保证。
“当经济出现困难时,一些人便会将贸易与本国经济发展放在对立面。”夏尔玛说,在此情景下,维持两国贸易的进出口平衡变得非常重要。夏尔玛表示,印度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到印度投资,将进一步采取相应措施为中国企业赴印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简化投资审批手续,透明政策环境。夏尔玛希望能有更多印度产品出口中国,特别是印度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他还希望两国贸易更加多元化,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例。
夏尔玛还透露,今年印度将在中国的不同城市举办20多场活动,展示印度的文化、经济行业等,使中国能够有机会了解印度在经济发展方面的长项。
双边投资增长空间仍然巨大
“世界上最具外资吸引力的前三名国家中,中印占了两席。”夏尔玛在会见记者时表示,“但我们互相投资的水平仍旧较低。”
据悉,截至2009年9月底,中国对印度非金融类投资总额为2.5亿美元;截至2009年10月,印度对华累计投资总额为3.3亿美元。如此的投资比例在两国各自的利用外资总额中都是非常低的,“与中印两国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不对称。”
彭刚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印经贸合作中的一大亮点是基础设施合作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参与印度基建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目前中国企业已在印度承建了大批电站、电信、地铁等项目。“而从长远看,中印两国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需要在产业结构方面所具有的较强的互补性,决定了两国在各自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诸多利益共同点和广泛的合作空间。”
彭刚介绍说,中印货物贸易结构和产品种类互补优势明显。2003年-2008年的5年间,中国自印度进口的主要商品包括:矿产品、棉花、化学品、药品、钢铁、塑料及塑料制品、铜及其制品、珠宝及贵金属等,“这些商品约占中国自印度进口总额的90%。”而同期印度自华进口的主要商品包括:电机电气设备、机械器具及零件、工程机械等机电产品、有机化学品、钢铁及其制品、焦炭等矿物燃料等,其中中国的机电类产品占据中国对印出口的半壁江山。在绝对量及占世界总额的比重持续提高的服务贸易方面,中印两国也各有所长,双方在IT人力资源开发、产品设计研发、金融服务、信息通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都大有可为。
陈德铭表示,印度拥有日益庞大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发达的信息产业,而中国国内消费市场也十分巨大,以制造业见长,两国可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双方还可探讨在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积极迹象,但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陈德铭说,“在此背景下,中国、印度更应该加强合作协调,开创经贸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