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社会最新要闻

民调:41.2%网友看春晚成习惯 没什么期待(图)

来源:现代快报
2010年01月26日02:42
春晚看的不是喜欢而是习惯
春晚看的不是喜欢而是习惯

  调查动因

  春晚,你看不看?

  “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夜不同。”每年除夕夜和家人团圆的时候,有一台广受瞩目的电视节目总会准时准点开始直播。对,就是春节晚会。现在,有着近30年历史的春节晚会已经成为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每年除夕的20:00,央视多个频道都会进行现场直播,节目时间长达4.5小时,个别年份还要更长。全国很多观众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但是这两年,有关春晚争议之声此起彼伏。最近有媒体还评出了你最不想在春晚看到的十大老脸,指责主打节目老是那几个人挑大梁,缺乏新鲜血液。更有声音指出,春晚的热心观众多是中老年人,这档节目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另外,随着人们娱乐生活的不断丰富,有人甚至质疑,到底还有多少人在看春晚。

  网友原声

  [夏雪]看春晚和开车时听音乐,顺带看风景一样,除夕吃个团圆饭,顺便看春晚!娱乐而已不是必需!

  [xbbee]基本年年都看,小时候,看春晚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现在看其实是陪爸爸妈妈,谁上春晚无所谓,关键是一年到头,难得回个家,陪陪他们。今年比较期待小虎队。

  [ggb631003]总觉得春晚是除夕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年年要吃,百吃不厌,从1983年至今,《难忘今宵》、《好日子》、《常回家看看》等优美的歌曲,令人一生难忘。但愿虎年的春晚能够再推一些好歌!我们在期待!

  [Ginny]在大多数老百姓的心目中,春晚已经融进过年,像一杯珍珠奶茶,若没有春晚的粒粒珍珠,春节这奶茶味道也就大减。殊不知,春晚是节后上班族的主要议题之一,春晚万万不能走,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

  [南田公园]看,但原因不是因为春晚有多好看,有王菲,有小虎队,等等。只是为了感受过年大团圆的氛围而已。

  [景行厅男孩]基本不怎么看了,不过今年还挺期待小虎队的复出。

  快报记者 张虎

  网调呈现

  春晚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

  网上调查显示,18岁以下观众占比仅0.7%

  相当多的网友看春晚不是因为春晚多好看,而是因为习惯。

  本期有关您对央视春晚的看法的网上调查,经过3天在都市圈圈网、化龙巷、梦溪论坛的挂网投票,截至昨天19点,共计600多位网友参与投票。在调查收集的686份对春晚的“态度”中,41.2%的网友认为“成了习惯,但没什么期待”;22.2%的网友仍充满期待;表示无所谓的,占了26.1%;另有10.5%表示不感兴趣。

  “你这几年看没看央视春晚?”该问题总投票数689票,其中28%的投票选择“都看了”,35.9%的投票选择“看的多,偶尔漏掉了”,另有15.4%的投票给了“几乎没看”。总体而言,看春晚的网友还是占了绝大多数。

  与“几乎没看”的15.4%得票率相对应的是,在“你是怎么看的央视春晚”的问题上,总得票688票,其中13%的网友投票选择了“我不看春晚”。“专心致志,全程观看”的网友占比23.3%;而有将近一半的网友是“开着电视忙别的,有好看的就看”,占比48%;边看边换台的占比15.7%。

  本期调查还对喜欢看春晚的观众年龄做了了解。“你身边喜欢看春晚的人处于什么年龄段?”的总投票数为691票。数据显示,春晚主力观众人群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得票占比41.8%;30-50岁的占了31.9%。30岁以下的观众占比很小,特别是18岁以下,仅0.7%。

  快报记者 宋学伟

  百姓声音

  春晚就算不看也不能没有

  南京市民:

  春晚就算不看

  也不能没有

  如何对待每年的春晚?少了春晚可以吗?昨天下午记者在南京街头进行了随机调查,受访的10位市民中,有8人每年看春晚,1人从来不看春晚,1人已经好几年没有看春晚了。受访的10人都认为,春晚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少了春晚肯定不行,就算不看也不能没有。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冉冉:不管好坏,每年的春晚我都坚持看完。如果没有春晚,吃完年夜饭,就没有全家男女老少可以共同参与的活动了。

  三牌楼郑先生:春晚我们家人每年都看,但是不一定看完,每年都要办春晚,已经没什么新意了。

  广告行业樊女士:春晚可以营造一种欢欢乐乐过大年的氛围。每年除夕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就算不看,电视里也会放着春晚,已经是二十几年来养成的习惯。

  工程制图行业王华锋:我已经很多年没看春晚了。不过少了春晚也不行,虽然我不看,但会关注,会拿春晚当话题和朋友们一起聊聊。

  市民陈女士:我不爱看电视,从来不看春晚,但家里人是每年必看的,如果没有了春晚,大家也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快报记者 张虎

  专家观点

  当传统文化流失

  春晚便钻了空子

  徐艺乙:

  当传统文化流失

  春晚便钻了空子

  “春晚之所以会成为中国很多老百姓除夕夜的固定节目,是与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内容逐渐流失有关的。”南大教授徐艺乙说,过去中国各地大年三十的内容极为丰富,从早到晚都排得很满,并且相对固定,但因为各个地方的风俗不同,内容也都不一样。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民族虚无主义盛行,我们国家对春节等一些传统节日,开始出现认识的局限性和偏颇性,认为其中的很多内容,比如祭祖、守岁等,带有封建色彩,武断地将其否定了。“于是,大年三十内容的丰富性便随着传统文化被忽视而逐渐流失。这些年来,对春节等传统文化只重视了食品方面的保障,其民俗内容方面几乎是空白的,春晚填补了这个空白。再加上这些年来,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其传播力量越来越大,所以春晚吸引了全中国人的眼球,并逐渐形成一种全国统一的除夕夜的节目。”

  “作为央视办这样的晚会无可厚非,但若想成为艺术大餐、‘新民俗’,应该做根本性改变。如果不改,在现在这样一个文化越来越多元的时代,可能会有更多的人选择不看春晚。”

  (徐艺乙,南大历史系教授、民俗学专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快报记者 王竞

  演员访谈

  春晚也要不断创新

  国家一级演员惠娟艳:

  春晚也要不断创新

  曾多次参与央视举办的各种大型晚会的国家一级演员惠娟艳认为,全国老百姓每年对春晚的期待都非常高,而很多观众又觉得春晚越来越不尽人意,原因应该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全国十几亿观众追求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可谓众口难调。一台几个小时的春晚既要满足不同观众的不同口味,又要做到健康、和谐,在现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是有很大难度的。

  其次,春晚是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节目,因此肯定有个大方向上的限制。许多文艺工作者创造出来的节目,被一次次地审核、修改,节目质量会有所影响。

  最后,春晚的主创人员思维固化、缺少创新。春晚的负责人包括中央电视台的领导,要做观念上、意识上、行为方式上的调整,要到民间发掘更多精彩的民间艺术形式,要不断挖掘新面孔,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

  惠娟艳认为,春晚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舞台,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喜庆吉祥、和谐向上的全国人都爱看的节目,这样才不会辜负全国人民对春晚的期待。

  (惠娟艳,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员、江苏省电影家协会理事)快报记者 张虎

责任编辑:李孟漪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