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在海地下一步做什么
陈晓晨 孙文竹
编者按:
截至今日,海地大地震已过去整整两周,而其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据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找到尸体数量,就已达到15万。劫后重生,这个国家未来将向何方去、民众将如何度过艰难岁月、各种势力将在这个国家怎样此消彼长,这一切不禁引人探究和唏嘘。本报今日起推出“海地追问”系列观察,与读者一起思考这个加勒比岛国的未来。
联合国安理会19日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向海地增派3500名维和人员,以协助海地的人道援助、维护稳定和灾后重建。这使得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下称“联海团”)人数增至1.26万人。
现在的疑问是,获得增援的联合国力量将在海地应对什么任务?他们怎样才能发挥最大效力?
社会秩序:需要“重拾旧山河”
联合国力量的当务之急是稳定海地的社会秩序。海地刚刚经历了震后极其混乱的14天。目前,海地首都太子港的秩序已开始恢复,但抢掠救援物资和抢劫事件仍时有发生,混乱局面并未得到完全扭转。
新华社的报道称,广东中山边防支队赴海地的维和警察彭华林24日表示,太子港的生活秩序正在进一步恢复,但震后治安状况比震前更不容乐观,骚乱频发,部分灾民、闹事者劫掠商店、哄抢物资、袭击物资运送人员,危及救援人员安全。目前,太子港仍是物资奇缺,武装冲突不断,时有流弹横飞。
对于海地的重建来说,首先也是最迫切的当属改善社会治安。我们可以以2009年6月结束任务回国的中国第七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战果为例,看看地震前海地的治安状况:这支防暴队在海地的10个月期间,先后完成海地总统大选现场警戒、秘密搜捕、解救人质、武装警卫等119项“红色高危”级别的任务,参与抓获黑帮“太阳城”、 暴力武装团伙“马提桑”头目及其他犯罪嫌疑人136名。
经过联海团5年多的努力,海地的治安本已稍有好转。但一场大地震使得局面重归混乱,特别是有上千乃至数千名囚犯趁地震后的混乱越狱,更让联海团必须先将其缉拿归案,确保天灾不至于加剧人祸。
物资发放:代行民政职能
不过,哄抢物资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还是物资无法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因此问题在于如何有效、安全地进行发放。
新华社22日称,海地现在一面是灾民嗷嗷待哺、伤员急需救治,另一面则是救援物资、药品和医疗设备在机场堆积成山,整个救援物资的发放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实施。
针对这种情况,海地总统普雷瓦尔23日表示,由于海地政府机构在强烈地震中遭受重创,已无力承担救援物资的统筹与分配,必须依靠联合国的力量,才能让救灾物资早日到达灾民手中。他呼吁联合国设立与维和“蓝盔”部队相对的“红盔”救援部队,帮助海地政府分配救援物资。
从前方发回的消息看,联合国的确需要增派人手来行使本属于海地政府民政部门的职能。例如,乐施会向《第一财经日报》发来邮件称,成千上万的幸存者一无所有,需要干净的水来饮用和洗漱,需要公共厕所,以控制疾病传播;需要避难所和简单的生活用品,比如做饭的锅。
“三驾马车”关系微妙
联合国增派的3500名维和人员的任期是6个月。这表明,他们不仅要参与救灾,还要承担部分重建的职能。
下一步,海地维和的一个方向或许是加快重建本土治安力量,包括训练当地警察。震前,太子港共有4500名警察,目前能找到并回来上班的只有约2000人,不足以应对突发状况。
当然,重建海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仅仅是维和部队与警察的工作。毕竟,一个人均GDP只有几百美元、半数以上人失业的国家,单靠军警是无法恢复秩序的。海地整个社会——从有形的基础设施,到无形的社会管理机制,都需要重建。
自2004年以来,联海团一直主导着海地的维和。但此次地震后,根据海地政府的请求,美国向海地派出了1.3万名军人,超过了联海团的总人数。
联合国与美国22日达成协议,确认联合国负责总体协调海地震后国际救援行动,同时授权美国发挥“配角”的作用。但从法理上说,这些美军并不在联合国编制内,联海团与美军也不属于同一个指挥体系。对联合国来说,如何处理与突然多起来的美军的关系,恐怕颇费考虑。
本质上说,今后一段时间内,海地的管理将由联合国、美国和海地政府这“三驾马车”主导。海地的稳定与否,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三角关系”是否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