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铭记汶川地震 > 汶川地震一周年 > 汶川地震一周年最新消息

汶川地震对灾区动物区系演变影响深远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1月27日14:48
  新华网成都1月27日电(记者杨三军)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26日共同发布的《汶川地震对小型陆栖脊椎动物的影响评估报告》显示,汶川大地震在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的同时,对灾区山体植被破坏极为严重,给灾区动物区系的演变带来深远影响。

  2006年8月,WWF开始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合作,在大熊猫监测的基础上,对岷山山脉的3个保护区南部的都江堰市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部的北川县小寨子沟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北部的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大熊猫伴生物种——小型陆栖脊椎动物试点监测。

  研究人员通过对保护区小型陆栖脊椎动物4年的区系定位监测,采用围栏陷阱法,把动物引到陷阱里,用来确定一个区域中物种的丰富度,并调查区域中存在的稀有物种,同时也可以获得物种相对多度和被捕物种的生境数据。结果表明,地震与小型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具有相关性;在地震及次生灾害的干扰下,小型脊椎动物区系出现了明显的演替现象。

  综合3种两栖动物的受胁程度以及其在震区的分布范围,可以发现汶川大地震主要影响到震区南部(都江堰市、彭州市)和中部(汶川县、茂县、安县)的两栖动物栖息地;而以海拔区段分析,地震对中低海拔(小于2000米)的两栖动物居群具有较大影响;这些地区尤其是中低海拔的两栖动物栖息地应该成为生态修复和保护的重点区域,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两栖动物物种受威胁状况需进一步评估。

  基于调查评估结果,WWF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提出了相应的栖息地恢复和种群保护措施,如加强地震灾后植被、动物等演变格局、动态的研究,选择地震形成的典型遗迹,开展动物区系演替等生态过程的长期定位观测;恢复和保护在震区南部和中部地区—重灾区的植被,特别是2000米以下的低海拔区段等。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