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医疗分队队长侯世科及医疗分队副队长、呼吸科博士樊豪军做客新华网,讲述海地救援经历及所见所闻。图为嘉宾做客新华网访谈直播间。新华网陈杰摄
新华网北京1月28日电(闫帅南)在圆满完成海地地震灾区救援任务后,中国国际救援队27日早上顺利返回北京。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医疗分队队长、首席医疗官侯世科及医疗分队副队长、呼吸科博士樊豪军28日做客新华网访谈间,刚刚凯旋的他们难掩满脸倦容,讲述了在海地救援的震撼救援经历和鲜为人知的感人细节。
海地地震发生后,由搜救队员、医疗队员和地震专家等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第一时间紧急赶赴海地,成为最早抵达海地的国际救援队之一。抵达海地后,中国国际救援队立即开展震后搜救和医疗救治。搜救分队赶赴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大楼和海地总理府等地实施救援行动,搜寻到被废墟掩埋的数名联合国高级官员遗体及我维和警察遗体共20多具;医疗分队设立医疗点,开展巡诊、心理疏导和卫生防疫,救治伤员2500余人,其中救治重伤员500余人。
候世科说,救援队员这次海地救援与以往的历次救援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险”。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最危险的一次任务。地震后海地政府处于瘫痪状态。一些监狱里面的重刑犯因为监狱坍塌外逃,一些灾民因缺水和食物情绪很激动,在街上聚集骚乱,导致海地社会治安危险。
樊豪军说,除了社会治安形势严峻,还有两个“险”:一是“余震险”,在救援队员头上悬置的楼板可能随时砸下。二是“疫病险”,海地气候炎热,加上蚊虫叮咬很可能会有疟疾等传染疾病的蔓延。救援队员要到在灾民中进行卫生防治,本身也要面临巨大地被传染的危险。他说,安全地方无病人,有病人的地方无安全,救援队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不眠不休,尽一切可能救助当地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