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头,太子港广场上搭起帐篷
医疗队身穿防弹背心露天接诊
毕晓红 海地时间27日上午8时(北京时间28日晚上21时),天气晴好,湿热难当。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为主组成的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从中国维和警察防暴大队营地出发,前往太子港万国广场开设诊点。
穿十几斤防弹服搭帐篷
烈日下,全体队员穿着重达10几斤的防弹背心,戴着钢盔,在中国维和警察防暴大队武装护卫下,分乘两辆旅游车和一辆卡车,于上午9点来到太子港万国广场,此时的温度已上升至摄氏30度。空气中夹杂着说不清楚的腐烂气味,即便是隔着厚厚的口罩也无法消除。
大家肩扛手搬,挥汗奋战,不一会儿,就在广场绿地上搭起两顶帐篷,一顶用于清创缝合和输液,一顶用于检验、检查和药房,并紧急开辟3个就医台,开设了内外科、妇产科、儿科和传染科露天门诊。
第一天接诊427人次
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的露天诊所展开后,周围迅速聚集了六七百人,有看病的灾民,也有不少围观采访的德国、韩国的记者。
太子港广场议会大厦人流大、不安全因素多,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员威武地站在“露天门诊”前,摆开战斗队形,执勤维护秩序,紧盯异常动向,为医疗防疫救护队保驾护航。
在中国维和警察的护卫下,就诊有条不紊地展开,各检查点顿时繁忙起来。前来就诊的绝大多数是当地居民。
他们中有刚刚在骚乱中中弹的青年,有腹泄、耳朵灌脓、眼睛肿起来嗷嗷待哺的幼儿,有在震灾中腿骨深度受伤溃烂的妇女……
一直忙碌到当地时间下午16:00,才结束了一天的“门诊”。经统计,救护队共接诊427人次,其中为7名枪伤和外伤患者进行了消毒、清创、换药和包扎处理,完成了2例清创缝合手术。
就诊患者中,妇女儿童占了40%左右,疾病以外伤疼痛、伤口慢性感染、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为主,占所有疾病种类的75%,救护队共为灾民共发放药品420人份。
队员迷彩服上一片片盐渍
烈日暴晒下,救护队员汗水湿透,救护队五朵金花“花容失色”,皮肤逐渐由白转红、转黑,且留下海地特有的馈赠——太阳斑。
经受了连续一天的暴晒,队员王立军、张利东、许兵、管群皮肤已经灼伤,迷彩服上一片片的盐渍,到了后来,汗液也被烈日烤干了,连小便都解不出来。
一些女队员因为接诊现场忙碌异常,且往返途中的安全难以保障,工作时间无法解决“如厕”问题,因此都不敢多喝水。
劳累了一天后,队员都累得快散架了。时差、炎热、蚊虫叮咬、体力透支,但大家都没有怨言。
本报记者毕晓红
通讯员:潘正军、高铭华
链接:
被埋废墟半个月
17岁女孩奇迹生还
1月27日,一名年仅17岁的海地女孩在震后第15天奇迹般生还,创造了迄今为止海地地震被埋时间最长的幸存者纪录。当天,人们听到废墟中传来一个十分微弱的声音,随后一个法国救援队赶到现场。救援人员扒开一层层瓦砾,最终接触到了这个女孩。随后,救援人员挖了一个大“洞”,向艾蒂安输送氧气和水。45分钟后,救援人员终于将她从废墟中拉出来。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