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大难伤痛深 海地小伙不消沉
来源:
解放军报
2010年01月29日06:32
早上9点,炙热的阳光和潮湿的空气就把太子港变成了一个大蒸笼。不用干什么,只要在太阳底下站一会,记者的衣服基本就被汗水湿透了。
太子港市中心的“建国二百周年纪念广场”附近聚集了大量海地灾民,当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在这里开设了医疗救治站,数百名当地民众纷纷聚拢过来,在强烈的阳光下耐心地排起队来等候医疗帮助。轮到自己就诊时,一些人会对中国医生喃喃道一声“MERCI(法语:谢谢)”,不过更多的人则显得有些麻木。因为带去的药物有限,前来就诊的人又很多,每位患者只能领到三天的药量,许多人就又一次排到队尾去,站在大太阳底下等着。
除了前来就诊的,医疗救治站周围还聚起了不少当地人,有男有女,或站或坐。他们没有去排队,显然他们期待的并不是镇痛的药品,而是果腹的食物。也有几个人拿着一些手工艺品站在一边,一声不吭地盯着任何一位可能的买主。可当生存是第一位的时候,哪个海地人还会对这些色彩鲜艳的油画或是造型独特的木雕感兴趣?
中午,顶着大太阳工作了一上午的第一批医护人员回营地。一路上街道两旁的地震废墟、在垃圾中讨生活的当地人处处可见。有一个黑人青年扒在国际救援机构的车辆上寻求帮助,伤口还在往外渗血,让记者心里充满了无以言表的哀痛。
有人说,地震可能会让海地这个“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从此一蹶不振。然而,海地建国以来经历了太多的天灾人祸,灾难虽然给这个国家带来巨大的伤痛,但也磨砺了海地人百折不挠的精神,使他们能够从危机中爬起,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
今天上午,当看到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开设了医疗救治站,海地青年赫克比和莫蒂斯名主动跑过来当志愿者。这两个黑人小伙子用英语自报家门后,马上跟着中国医护人员一起从卡车上卸设备、搬箱子、架诊台,忙前忙后一点儿都不惜力。很快,医疗救治站旁围过来不少黑人青年,有的用英语大声说也想来帮忙,有的干脆就用手势比划着同样的意思。
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希望。忙碌间歇,赫克比对记者说:“虽然地震带来的痛苦让我无法忘却。但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我的同胞们一起战胜这场灾难。”
(本报海地太子港1月27日电)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