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记者探访郑州本地车改 相关部门选择沉默

来源:大河网
2010年01月29日07:59
  本届省政协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张景林提交《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公务车的浪费问题》提案,建议通过组建公车租赁公司的形式,解决财政浪费等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调查数据,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200多万辆(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一年消费2000亿元左右。庞大的数字里面,郑州是其中一分子。而早在2004年,郑州一些县区就开始探索公车改革。

  历经6年风雨,这些探索如何?

  商报记者王向前

  车改之提案节流

  不管国家两会还是地方两会,关于公车改革的提案、议案,这些年来不断被委员、代表抛出。这背后,是公车高昂的消费支出。

  在此次河南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张景林提交的《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公务车的浪费问题》提案,再次引起热议。

  他介绍说,提交这个提案的背景,是不久前国家财政部、发改委、统计局发布的调研报告: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到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

  并且,全国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各地在公车开支上都不心疼,费用高得离谱。”张景林说,国家有关部委调研,每辆公车年消费额平均为8万元到10万元。

  在张景林看来,河南是一个大省,行政机构相对较多,公车用量也较大,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肯定能节省大笔费用。

  车改之探索郑州

  谈到公车改革,张景林以义煤集团作为榜样。这个国有企业前年完成公车改革,原则上职务用车全部取消,进行货币化补贴。这样的改革方式,其实郑州也早已试行。

  2003年,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郑州首个试点,踏上车改路。

  彼时,正值全国第二次公车改革浪潮。

  1998年,国家体改委制定《中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部分中央部委进行车改试点。同时,黑龙江、浙江、重庆等省市部分地区也启动试点。其中,最出名的当为大庆车改。此为中国车改的第一次浪潮。

  到了2001年,江苏省从单个乡镇车改试点起步,扩展到300多个乡镇。此后,湖南资兴、浙江杭州、河南郑州等地,都相继加入,郑州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根据当时文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车改范围包括区级机关各部门,从主任、书记到所有普通干部,共有100多人将失去坐公车机会。对他们的补偿,就是货币补贴。

  参考外地经验,他们制定了那时的补贴标准:主任科员每月1500元,副主任科员每月800元,一般干部每月300元。

  车改一年后,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对外公布车改“战果”:该区50辆公车2002年财政支出为389万元(不包括新车购置费),平均每辆车一年就要花费七八万元。车改一年半,交通费用补贴仅用了100多万元,区财政支出减少350万元,用车成本压缩了2/3。

  此后,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迈出车改步伐。

  车改之敏感车补

  公车改革话题年年有,公车改革问题年年新。

  省政协委员张景林的一个提案,将大家的目光又引向了河南公车改革的“先行者”。

  6年之后的今天,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车改推进情况如何?

  1月25日,当商报记者来到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解情况时,相关负责人已不像当年那般乐意向媒体介绍车改情况了。

  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一工作人员称,今非昔比,现今这件事不方便再说。

  高新技术开发区负责接待媒体的党政办工作人员也表达了类似意思,称事情敏感,再宣传不合适。

  “去年就有记者来采访,我们回绝了。”他说,“这里面涉及车补等敏感细节,其他县区对我们的车补可能也会有意见,还是不说好。”

  让这两个区不约而同采取了保守态度,话语中听得出,是去年7月,辽阳弓长岭区的天价车补事件。

  从前年开始,该区试行车改。在该区的车改补贴方案中,区委、区政府正职8万元/年,区人大、政协正职6.5万元/年,区人大、政协副职4.5万元/年,享受副县级待遇的领导、区长助理4万元/年。

  其他干部,补贴同样按级别依次递减。

  这些车改细节一经曝光,超出民众承受能力,立马将弓长岭区推向风口浪尖,称其为“变相福利”,质疑声不断。随后,该区车改被叫停。

  基于此,曾经高调的郑州车改虽然还在进行,但都选择了沉默。

  车改之源头特权

  据了解,早在1994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联合颁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拉开公车改革的序幕。

  然而16年过去了,公车改革仍然步履蹒跚。

  回顾三次浪潮中的车改试点,包括郑州在内,都是“从下至上”的路径,更多属于地方自发行为。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锡锌看来,正是这样的路径设置,使得车改难以效果明显。

  “公车改革在程序上已经迷失了方向。地方政府自己改自己、自我推动、自我革命,这是一个很大的悖论。”他说,“改革者是革自己的利益,这种自我革命的方式,注定不可能把公车改革真正向前推进。要么就是变花样,换汤不换药;要么就是你真的改了,但公众还是不认账。”

  他认为,改革方案不能由领导者内部来设计,自己拍板不行,因为他们是最大的利益相关者,可能变相为自己谋福利,把特权通过公车改革的方式合法化。

  “公车其实是一种特权,而历史证明,用货币赎买特权的改革是不会成功的。”他说。

  对待特权的最好办法,就是发挥监督作用。

  王锡锌称,公车改革是公共财政支出范畴的问题,当务之急,要发挥人大等代议机构和媒体公众的监督权,让财政审核制度归位。

  另外,中央不能只喊口号,要制定详细目标、清晰路线图和切实可行时间表。然后将这些方案向民众公开,接受监督。

  “自上而下拿出具体的目标方案,由地方贯彻,才能适时把控改革的方向。”他说。

  车改之路径公司

  对中国官员来说,轿车已经不再是出行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征。这项向“特权”开刀的车改之路,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针对目前各地流行的“货币式改革”,王锡锌并不看好,认为,有的地方只算经济账,认为经济上划算就行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哪个地区原来公车浪费严重,它改革之后的成果就比别人显著,但是改革之前这个地区有多少公车超标,却没人追究。

  “以一个本来就不实在的数字作为基点,来看改革以后进步了多少,非常不客观。”

  在提出加强监督这一车改源头后,他还提出了具体看法:相对于货币化的车补方式,公车的集中使用和社会化管理更符合中国实际。

  河南省政协委员张景林在提案中也指明了类似车改道路:组建公车租赁公司,公务需用车,请租赁。

  至于郑州两个区目前正在探索的车改,进行6年之后效果如何我们暂时无法得知,但郑州在车改上的决心,还是坚定的。

  2007年,郑州市财政局专门到外省市进行车改调研,并在郑州市组织人事、公安等部门配合下,开始草拟郑州市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方案。

  去年8月,郑州市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的工作意见》,再次强调,要借鉴先进城市推进公车改革方面好做法,总结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试行公车改革的经验,探索形成适合郑州的公车改革模式,并向省政府申请成为公车改革试点城市。

  而改革的原则是“有利于工作、有利于节约、有利于廉政、有利于稳定”。

  记者试图向郑州市财政局了解更多细节,却被一一回绝。

  “郑州市的车改方案涉及部门利益太多,还没有最终定稿,时机成熟,我们自会公布。”郑州市财政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答复。

  王锡锌说,不管怎么改,车改前用于公务车支出的资金数量、车改要节约的目标资金数量,都要计算得清清楚楚,一定要避免简单按照级别高低来定标准的货币化分配取向。

  这,是理性化公车改革的起点。

  消费支出高

  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

  维修虚开发票

  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维修费用高达10万元以上,甚至有的公车一年换了40多个轮胎,平均每周换一个。

  私用现象严重

  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即公用三分之一,领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
责任编辑:廖恒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