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法院院长大调整 18个区县中共有12位履新 “60后”占近七成
法院新院长学历都在研究生以上
昨天下午,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小组讨论会热议两高报告。18个区县人民法院院长列席会议,接受代表的询问并答疑。
其中,12个新面孔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们就是在不久前区县两会召开后,调整上任的12区县人民法院院长。
据了解,此次基层法院院长调整是本市历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是一次多方位的干部交流。
此次调整的12位法院院长,“60后”占近七成,平均年龄比以往院长的平均年龄年轻6岁;学历都在研究生以上;一半以上曾经有过民庭的工作经验;大多在2至3个法院或单位工作过。
对此次调整,有关专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院长调整——学历
都在研究生学历以上 多出自法律名校
此次全市人民法院院长大调整,涉及到12个区县(见表格)。
在密云县人民法院新上任院长马强的履历上有这样一行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商法专业硕士、博士;经济学博士后。
本报根据资料收集发现,12名法院院长的学历全部在研究生以上,其中包括博士1位、博士后1位。
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认为,引起这种现象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国家对司法领域重视程度的提高。
对于全市法院系统学历增高的趋势,竹立家教授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司法系统是维护社会公正和正义的一个系统,社会对其要求高,所以学历高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12位履新院长中,曾经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的有3位。
现任海淀区人民法院院长鲁为,本科、研究生都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与他师出同门的还有怀柔区人民法院院长安凤德以及大兴区人民法院院长马来客。
另外深受院长青睐的高校还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
12位院长中,曾经就读于以上两所高校的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
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介绍,究其原因,除了名校效应、知名专业外,学校的地理位置也是一大影响因素。
“中国政法大学的影响力在北京当然相对较高,而在广东、深圳这一片,西南政法大学的影响力又会高一些。”竹立家说。
院长调整——结构
上下级穿插任职 城郊区双向调动
12位法院院长中共有4位原郊区法院院长调至城区任院长;2位原常务副院长调至其他法院任院长;另外还有4位来自高、中级法院的中层干部,分别被选派到了全市基层法院担任院长一职。
据透露,这种多方位的交流方式,主要目的还是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选拔优秀的基层法院院长到上级法院任职,对于下级法院的审判业务具有一定的指导和监督作用。而把上级法院优秀的中层派下去,对提升基层法院审判质量、确保司法公正有重要的作用。
对此,国家法官学院科研部教授曹全来认为,这种区县间干部的调动在增加干部阅历的同时,还能达到带动城乡互动的双重效果。
“相比而言,城区院长的知识结构更新颖。这种区县间的调动可以把他们先进的法院管理方式带到郊区去,促进郊区法院的发展。”曹全来说。
院长调整——经验
民商事案成重点 民庭法官占半数
统计数据显示,12位法院院长中,曾经有过民庭工作经验的人数已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
对此国家法官学院曹全来教授指出,这是由于民事案件在整体案件中所占比例和社会影响力逐年增大的缘故。
据了解,每年法院受理的案件中,70%以上是民事案件,涉及的审判队伍较大,所以民庭出身的法官担任院长的概率相对来说高一些。
曹教授解释,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全国刑事案件比较多,影响也比较大,打击刑事犯罪一度成为司法机关的首要任务。
“现在民商事类案件已成为法院工作的重点。”曹全来教授介绍,一般在中级法院以上和部分基层法院都会设立三至四个民事审判庭。
“另外,从两类案件的比例来讲,民商事案件往往更加复杂,遇到的疑难案件也相对来讲较多,它为干部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容易出成绩,也更容易成长到领导岗位上来。”曹教授说。
12位院长轮换情况列表(排名不分先后)现职 原职 姓名东城法院院长 密云法院院长 董建中宣武法院院长 北京高院执行庭庭长 田玉玺海淀法院院长 昌平法院院长 鲁为朝阳法院院长 平谷法院院长 李瑞翔丰台法院院长 朝阳法院副院长 夏俭军房山法院院长 丰台区政府法制办主任 蔡慧永大兴法院院长 延庆法院院长 马来客昌平法院院长 北京铁路法院院长 刘毅平谷法院院长 二中院民四庭庭长 赵军怀柔法院院长 东城法院副院长 安凤德密云法院院长 北京高院办公室主任 马强延庆法院院长 一中院民五庭庭长 杨柏勇
院长调整——年龄
“60后”占近七成 平均年龄小6岁
此次调整的12位法院院长中,“60后”共有8人,占总数的67%,平均年龄46岁。据了解,这个数字比以往法院院长的平均年龄年轻了6岁。
12位院长中,最年轻的是房山区人民法院院长蔡慧永,现年40岁,也比此次平均年龄小6岁。
“法院干部年轻化已成为一个显著的趋势。”国家法官学院曹全来教授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在国家在任用干部时比较重视学历。”曹教授说,自1979年恢复高考以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轻干部的学历水平逐年提高,专业知识也更加全面,相对于一些老干部而言,更能适应形势要求。
另外,曹全来教授解释,由于“文革”对司法教育系统的破坏,全国法官在人才结构上都普遍存在一个断层。老领导退下来之后,能够接替的只有一些现在刚刚40多岁的年轻法官,中间缺乏衔接。
曹全来称,这也是造成现在法院干部年轻化现象的又一原因。
“这种年轻化的现象有它的合理性。”曹教授认为,这个年代的人有学历,有干劲,受过专业的教育,也有比较长的实践审判经验。与一些老法官相比,更能适应我国目前司法改革的大趋势,担任现在的岗位从总体来讲应该说是合理的。
院长调整——成绩
院长多是行业尖子 创造有影响模式
翻看相关材料记者发现,每位院长从法院最基层的书记员、审判员一路走来,都经历过长时间、多方位的有关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考察,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丰台区人民法院院长夏俭军在朝阳法院任职期间,曾提出调解和解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法官助理庭前调解试点工作,促成法院系统首个和解大厅的建成,以及首个调解工作办公室的成立。
类似的经历在每位院长的简历上均能得到证实。
房山区人民法院院长蔡慧永,曾先后在丰台法院、丰台区政府法制办任职。在丰台法院工作期间,蔡慧永提出并实践了“1211”审判模式(一种高效运作的审判单元运行机制,编者注),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影响。
怀柔区人民法院院长安凤德在东城法院任职期间,在主管的商事审判工作中,推出双主动的审判模式。近80%的案件在进入执行程序之前就调解解决或由当事人主动履行。
这一模式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获得广泛好评。
院长调整——阅历
跨多家法院任职 基层审判经验丰富
据统计,在此次调整的12位院长中,几乎所有人在就任院长一职前,在2至3个法院或单位工作过。其中有过中院、高院工作经历的就有7位,占总数的58%。在12位院长中,有两位在就任现职前有过在外地挂职市委副秘书长的工作经历。
现任朝阳区人民法院院长李瑞翔,在基层法院工作已经长达29年。
李瑞翔先后在宣武法院民庭、行政庭任职,2006年10月调至平谷法院,2009年11月调任朝阳法院任职,基层审判工作经验非常丰富。
此外,现任密云县人民法院院长马强,也曾分别工作于辽宁通辽铁路运输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三家法院。
对此,曹全来教授认为,工作时间长、审判经验丰富确实是法院选任院长的两个基本条件。
“几个部门的工作经验既是公务员法中的明确规定,同时也能够说明备选干部具有驾驭不同事务的能力,这肯定是优先考虑的一大因素。”曹教授说。
两位院长就职前 在外地市委挂职锻炼
据了解,2009年4月至10月间,房山区人民法院院长蔡慧永在浙江温州市委挂职,任市委副秘书长;平谷区人民法院院长赵军,2008年3月至7月间,在浙江金华市市委副秘书长一职挂职锻炼长达四个月。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给予了肯定:“基层挂职工作经验能够提升领导干部对工作的了解,对于未来工作协调、指导工作的能力都有好处。”
竹立家教授认为,这种挂职锻炼不只要熟悉本系统的工作,还要熟悉政府其他部门的工作,熟悉社会情况。
文/记者孙慧丽 实习生胡相宜本报数据分析组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