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消息

中央关注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实录)

来源:中国网
2010年02月01日11:23

  路透社记者:我看中央一号文件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城镇化的问题,提出要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这个概念跟过去提的城市化过程有什么区别呢?今后几年城镇化过程中,中国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你是否担心在城镇化过程中会出现新的问题,尤其是地方政府非法征地方面的土地矛盾等等。

  陈锡文: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概念,在英语中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中国,党和政府特别强调要推进城镇化,那是由于中国长期的概念中,除了城市之外,还有一类叫做城镇,相对来说,“镇”比一般的“市”小一点。所以中央2000年就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就是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城镇化”。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城镇化的发展偏重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城市、特大和超大城市的发展,忽视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二是在城市化过程中,比较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建设的美化,但是没有为农民真正转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根据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镇化推进要把握住两个重点:一是要注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要把它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二是要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的过程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这两个重点的突出,会使得今后的城镇化,对全国各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农民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带来更多的机会。

  中央电视台记者:陈主任,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重要的主题,但是实际上,早在2004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我国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不是第一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了,今年的统筹城乡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有什么新意,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它的内涵?第二,我们注意到今年一号文件有一句话,叫“我们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这个“新生代农民工”如何定义?中央又将采取什么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陈锡文:我回答一下你的第一个问题。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大家都知道,在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作的报告中就已经提出要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来解决“三农”问题。在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的怎么才能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是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统筹城乡发展当然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在这次中央一号文件中也能看到,重点在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城市的各种资源要素,比如资金、人才、技术等等,更多地向农村覆盖。二是要打破城乡之间的藩篱,使更多的农民及时转为市民。当然,中国的农村人口数量巨大,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继续在农村生产和生活,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使得基础设施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让农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请唐仁健先生回答一下。

  唐仁健:确实,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的报告里面已经提到新生代农民工这个问题,这次在中央正式文件第一次明确提了出来。这里讲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的八零后、九零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在调研这个问题的时候,地方有的同志很形象地讲,说现在拉着拉杆箱的农民跟当初扛着蛇皮袋进城的农民可不一样了。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享受现代城市的文明,而我们又总体上或者在很多方面也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这是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化,乃至中国整个社会结构变化的重大问题。今后可考虑的措施,一是刚才陈主任讲的,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城镇化,特别是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二是要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包括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也要把他们作为重点。三是要加强培训,“阳光工程”尽可能覆盖他们。这次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了,要加强农村新生劳动力的预备制的培训,初中、高中毕业以后没有升上学,给他们免费培训一定时期,作为劳动大军的储备。另外,这次文件提出,要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也涉及到440万人。

  美国之音记者:刚才提到城镇化,我们知道城镇化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包括农田。我的问题是,能不能保证、如何保证18亿亩的“红线”不被突破?有的学者分析说实际上已经被突破了,是不是这样一种情况?第二个问题,今冬中国出现了多雪寒冷的天气,对今年的中国农业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谢谢。

  陈锡文:城镇化一定会占用一些农田,世界各国都是一样。但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中央政府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200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又一次提出,除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之外,还要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这两个制度如果能够落实和有力执行,我想保护我们的农田,尤其是基本农田,是可以做得到的。

  在2008年底,国土资源部门调查统计的数字,我们实有的耕地18.26亿亩,超过18亿亩,去年的数字现在还没有公布。去年,我们进行了第二次农村土地的详查,详查的数据不久将会公布。由于我们坚持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实行了耕地的占补平衡制度。所以,总体上来讲,各位都能看到,第二次土地详查资料公布之后,肯定是在18亿亩以上,没有被突破。

  前不久发生的严寒天气,应该说对农业是有利有弊。从利的方面来讲,降雪很多,增加了降水的供给,对一部分地方缓解旱情是有利的。对于主要的冬小麦产区,降雪比较多,对夏粮的生产也是有利的。从不利的方面来讲,对冬季蔬菜的生产,特别是大棚的生产,有一些地方雪太大,把大棚压塌了,有些地方气温太低,棚里的温度不够,蔬菜生长就比较慢,同时由于道路交通冰雪阻碍,蔬菜的运输也有一定困难。所以,部分城市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感觉到了蔬菜价格的上涨。还有一些特定的地方造成了养殖业的困难,比如说渤海的海冰灾害,造成了相当多地区在海产品养殖方面,产品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海水的捕捞活动也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些弊端,一方面给农民带来了相当的损失,也说明我们发展农业保险的重要性。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我的问题是给陈主任的,记得前不久,您曾经说过,现在到了中国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为什么会持有这样的观点?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特色究竟是什么?另外一个问题,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推进城镇化建设成为“三农”的重要一环,各地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试点过程中,建设资金短缺是瓶颈,中央在此方面会有什么具体的举措?

  陈锡文:关于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问题,大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是可能性。从必要性和紧迫性来看,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以对农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这方面来讲,尽管我国的农业还在快速发展,但是在某些产品的供求上也出现了一定的缺口。因此,一些产品的进口数量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像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大豆和植物油,这两个产品的进口去年达到了历史上最高峰。如果不加快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这种供求缺口在其他方面还会扩大起来。因此,要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

  陈锡文:从发展现代农业的可能性来讲,主要是国家的财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过去十年之内,我们的GDP大约增长了3倍,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的GDP不到10万亿,现在已经有了30多万亿GDP。财政收入在2000年的时候只有1.34万亿,现在有6万多亿。所以,支持农业更快地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条件正在逐步具备。

  陈锡文:关于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我想主要可能体现在经营形式和经营规模上,由于中国人多、地少,大概很难想象在短时期内实现像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那样的一个农户经营几万亩土地的规模。所以,中央历来强调,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城镇化逐步转移人口、逐步扩大农户经营规模,引导农民发展自己的专业合作社,给农户提供多种多样的社会化服务,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来实现中国的农业现代化。

  陈锡文:具体到城镇化的资金问题,其实大家到各个大城市去看,城市的面貌的日新月异,城市化的钱还是有的。但关键是太过于集中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所以,下一步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是要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通过土地建设用地指标的分配、引导产业转移、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来增加这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更多地吸引农村非农产业以及农业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

  北京电视台记者:刚才多次谈到要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成市民,对符合条件,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有没有更加具体的可操作的界定?

  陈锡文:关于具体条件,今后还需要专门研究。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第一,农民工进城的就业年限。第二,有比较稳定的就业岗位。第三,有比较稳定的住处。如果符合这些条件转为当地的市民之后,他应享有和当地市民同等的权利。无论在就业、培训或者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都是如此。

  在我们的国情条件下,特别是各地、各个城市具体条件差别很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一般不会做统一的规定,要由各个城市自己去研究制定这样一些具体的措施。当然,中央政府会督促各地加快让符合条件的农民转为城镇居民的过程。

  郭卫民: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李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