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新指标:资源产出率
耿雁冰 北京报道
所谓资源产出率,是指消耗一次资源,包括煤、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稀土矿、磷矿、石灰石、沙石等,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
“资源产出率”将成为“十二五”规划新的关键词。
1月30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司长何炳光在社科院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幸福经济学》与《数量生态经济学》的首发式上透露,国家发改委将根据“十二五”规划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及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把资源产出率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标。
所谓资源产出率,是指消耗一次资源,包括煤、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稀土矿、磷矿、石灰石、沙石等,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越高则自然资源利用效益越好。
“环境政策最需要能够量化,国民经济核算中的绿色GDP尺度太大,不容易出政策,但是具体分析到某一个行业一个产品,比如生产苯胺的不同企业,环境代价是多少?实际代价是多少?这些是可以测算出来的。”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庆丹说。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建立相关评价和统计制度,建立以资源产出率为核心,反映循环经济发展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统计制度。
“以农业为例,我们准备从土地开始,对土壤成分、肥料的使用,有用产出、无用产出等用模型加以计算,得出它的环境成本、经济代价,直到整个系统运行的经济效果,做一个完整的记录,从微观层面加以量化。”中国社科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介绍说。
“从操作上来看,循环经济不仅是从宏观层面上提出要减排多少的数字,更是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考虑,从一个化工厂的减排数据开始。”齐建国说。
目前,我国编制发布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十个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示范和推广了一批对行业有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联接技术,制定并发布了宏观和工业园区两个层面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发布了30个重点行业经济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发改委正在总结、筛选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大概50-60个,很快向全社会发布。”何炳光表示,“最后会推出几种思路和模式,目前正在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在做总结。”
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提出节能减排的两项约束性指标——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尽管两项指标都有望在今年达成,但是过程不乏跌宕起伏。
“资源产出率”可以说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新任务,如果保障落实是个极大的考验。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突出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战略地位,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结构,转变方式,解决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根本性举措来抓,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何炳光表示,发改委将构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政策体系。同时,还将发布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指南,指导各地区编制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