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杏小区高龄老人的 “老年友好型生活”
来源:
新华网
2010年02月02日15:37
新华网上海2月2日电(张建松、罗争光)64岁的蒋伟庆老人住在上海卢湾区丽园路银杏小区,在他的家里,打浦桥街道和银杏居委会送来的大米、油、羊毛衫、毛毯等慰问品已经堆满了半个沙发。老人一生未娶,最近生病后,低保收入也不够支付医疗费,居委会就动用帮困资金补助他。
78岁的钱阿婆也住在银杏小区,不过她的身子骨特别好,5个儿女都已经成家搬出去了,但她却舍不得走。“居委会干部常来看我,还有社工照顾我,住在这里很开心。”钱阿婆说,“我在这里当过近30年的楼长,邻居们都很熟,现在年纪大了,大家都很关心我。”
为了照顾好小区里独住的孤寡老人,银杏居委会专门安排了社工提供服务,每月请医生为老人们检查身体,有什么小病,居委会工作人员也主动帮老人们买药。
冬天的上海,天气时常有些阴冷,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服务却让孤寡老人和困难人员感到温暖。据上海民政部门预计,今年春节前夕,上海对全市孤寡老人和困难人员的慰问活动将覆盖150多万人,投入5亿多元。
95岁的陆广英老人和93岁的梁爱珍老人是两位住在银杏小区的高龄老人,都没有子女,完全依靠社会救济。从1987年春节开始,银杏居委会就安排两位老姐妹住到了一起,长期承担老人生活的全部费用,聘请了一位阿姨24小时照顾她们的生活起居,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每周还对两位老人进行健康检查。
记者来到了这两位高龄老人居住的小区“家庭敬老院”里,梁爱珍老人正在吃着一大碗年糕拌面条,见到有人来,连忙放下碗亲热地打着招呼。她一边感谢社区工作人员对自己多年的照顾,一边撩起袖子让大家看她身上的一件新羊毛衫,那是前几天街道社区干部刚送来的。
陆广英老人因为腰腿酸疼卧病在床,在她的床头,悬挂着用玻璃框装裱起来的《看护措施》,详细地记录了老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看护要求和看护人的名字、救急电话等。记者注意到,落款处的时间是“一九九五年七月”。
负责照顾这两位老人的阿姨送大家出门时,笑呵呵地说:“我就像照顾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她们,能照顾这样高寿的老人也是自己的福气!”
作为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300万人。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上海老年人口中还呈现出高龄化趋势,全市有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共53万多人。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纯老家庭”在上海也越来越多,目前“纯老家庭”人数有86万多人。
多年来,上海一直致力于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从城市物质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三大方面入手,切实减轻老年人医疗负担,推进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生活水平高了,许多上海老年人对物质方面的资助要求不高,他们真正需要的还是生活和精神上的关心。”卢湾区打浦桥街道民政科科长林捷说:“除了政府对老人的关心外,我们呼吁子女们常回家看看。”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