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新思维:以“发展”反恐
“招安”塔利班胜算几何
宋冰
编者按:
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曾说过,恐怖主义是“绝望的人做绝望的事”。通过发展,给绝望的人以希望,可能是消灭恐怖主义更有效的方法。而美国的反恐一直带有强烈的政治动机和双重标准。上月底在伦敦举行的关于阿富汗和也门反恐的两个国际会议,开始强调“发展”在反恐中的重要性,是对布什时代反恐策略进行理性反思的结果,这样的变化值得关注。
1月28日在伦敦举行的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下称“伦敦会议”)上,有两个数字引人关注:一是英国首相布朗宣布将建一个总额为5亿美元的专项基金来“招安”塔利班;二是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提出,需要北约军队在阿富汗多待15年。
此前,这次峰会一直被认为是美英两国部署“退出战略”的开始。但卡尔扎伊此言一出,无疑给对北约从阿富汗撤军的乐观者当头一盆冷水。
美2011年起撤军绝无可能
久拖不决且错综复杂的阿富汗问题已成为西方国家绕不开的一个泥潭,士兵的伤亡持续上升和高额的军事投入,让美英政府始终承受巨大的国内压力。尽快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阿富汗政府以稳定局势,成为美英的脱身之策。
布朗在伦敦会议上的讲话充分显示了这样的意图,他说,此次会议“标志着阿富汗过渡时期的开始,到明年中,我们必须改变清剿形势。”根据会议达成的共识,阿富汗安全部队到2011年底将超过30万人,大大超过11.2万人的北约驻军。
美国国会也在1月25日通过决议,拟在2年内拨款142亿美元训练阿安全部队,以帮助后者早日自主控制国内的混乱局势。
阿富汗至今仍乱象丛生。仅1月份,就有包括25名美军士兵在内的38名外国驻阿士兵丧生。
针对并无任何好转的局势,卡尔扎伊在伦敦会议上表示,阿富汗要到2024年前才能有足够的资金维持自己的安全部队,在此之前仍需北约军队维持秩序。这比起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12月宣布的“美军2011年起开始撤军”的时间表,往后拖延了足足13年。
由此可见,各方对目前形势的判断存在较大分歧。英美希望早日从泥潭中脱身自不用说;阿富汗政府则认为仍然无法独自应对塔利班势力,希望北约军队在阿富汗民选政府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后再离开;塔利班则一直强硬表示,外国军队撤军之前免谈和解。
“从纯军事角度来看,美军2011年起撤军是绝对不可能的”,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阿富汗问题专家王世达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但来自国内的政治压力是美英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
“招安”只针对塔利班底层
除了关于延长驻军时间的讨论外,伦敦会议另一项重大议题是“招安”塔利班,为此,各国一致决定成立“和平与再融入信托基金”,初期金额可能为5亿美元。
事实上在伦敦会议之前,卡尔扎伊就已经透露了对塔利班的招安计划。阿政府将为放下武器的塔利班武装分子提供金钱、工作和安全保护,让他们重新融入主流社会。这样做是因为,很多人都是生计窘迫才投奔塔利班及“基地”的。阿政府希望釜底抽薪来瓦解塔利班。但那些强硬的塔利班成员并没有被纳入“招安”范围。
不过,王世达认为,阿富汗和英美政府的招安政策未必奏效,“英美和阿富汗政府打算招安的仅仅是塔利班的底层分子,对于牢牢控制住权力的塔利班核心领导层并不能造成很大的冲击——走了一个底下的小头目,可以再随时更换一个”。
他表示,除此之外,阿政府经费不足和塔利班独特的宗教信仰,也都使招安计划不容乐观。
但博联社总裁、国际问题专家马晓霖则持不同意见。他对本报记者说,美英打塔利班已经打了9年,还没能彻底消灭,“说明光靠打是打不下去的,最终只能靠政治谈判来解决问题。”
是作秀还是转折性会议
有英国媒体评论此次伦敦会议为“一场秀”,这固然是因为它们认为布朗政府在利用会议为今年的大选争取民意,但这种评价也体现了对此类国际会议效果的普遍悲观。实际上,仅经费这一项,前几次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上承诺的250亿美元援阿资金,截至2009年2月底就还有一半未到账。
不过有专家认为,此次伦敦会议在战略上有一定的转折性意义:首先,与以前数次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维稳、援助”的主题不同,此次峰会的议题首先是西方国家商量撤军,而设想出来的途径之一则是“招安”塔利班。这是西方国家在解决阿富汗问题上的新思路。
另外,区别于之前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大包大揽,西方国家在阿富汗的协作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英国带领下的欧洲,开始协调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奥巴马甚至没有出席本次峰会。
“可以说伦敦会议对阿富汗问题的解决进程具有战略意义,至少各方都协调起来表了态,并承诺了义务。但是结果如何,只能拭目以待。”王世达说。
的确,西方国家面临的难题丝毫未减。一旦北约过早撤军,阿富汗局势可能再次失控;而如果真应卡尔扎伊所求再驻军15年,美英等国将在阿富汗泥足深陷。即使对塔利班“招安”成功,阿政府也将面临道德困境,因为阿民众至今对塔利班的暴政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