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世博部分场馆施工难度超“鸟巢水立方”
来源:
中国广播网
2010年02月03日10:36
现在距离上海世博会开幕已不足90天,好多人早早买好了票,也早早开始想参观的事——园区很大而时间有限,可不能错过那些精彩的看点!中国馆、世博轴等标志性建筑,当然非看不可,不过,它们有哪些值得格外细看的亮点?
参与世博会总体项目管理的同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乐云,给大家提了个另类的建议:看“施工难点”。因为,“世博会一些场馆一些局部的施工难度,超过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和"水立方"”,而施工“难点”,往往是设计师突破常规刻意求新的“看点”,更是建设者们想方设法攻坚克难打造出的“亮点”。
亮点一:中国馆“第一大台阶”
推荐理由:用濒临失传的绝技“三斩斧”纯手工打造
人称“东方之冠”的中国国家馆,肯定是世博会期间人人想一睹为快的头号热点。
“中国馆门口的"第一大台阶"先就值得细细品味。”专家说,大台阶的颜色并不抢眼,却是一件十足的“建筑奢侈品”,打造过程用了“鬼斧神工”。
中国馆大台阶共有76级踏步,用“紫晶白麻”和“华夏灰”两种富有中国特色的石材筑成;而看点,是石头台阶表面的纹理,那是一批顶尖石匠,用一种濒临失传的绝技“三斩斧”,纯手工“斩”成,比国外顶级机器加工出来的纹理更加均匀和细致。
所谓“三斩斧”,就是用斧头斩石,分初斩、细斩、终斩三道工序。据估算,每一米见方的石头表面要斩上万刀。考虑到每位石匠用斧的习惯和手腕力道不同,动工前每人的专用斩斧都特意“校验”,调整了重量和斧刃宽度,以尽量保证斩出的纹理一致。
中国馆大台阶每一级踏步的宽度为72米,总面积达4700平方米——初步计算,打造这个大台阶,至少需要石匠们斩5400万斧。而每个工人即便不间断地劳作,每天也只能完成1个多平方米的工作量。
乐云告诉记者,国内目前有“三斩斧”手艺的石匠已很稀少,为寻觅打造中国馆大台阶的这批能工巧匠,足足花了8个月,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55岁。去年夏天,石匠们人人身穿汉服在世博园区挥斧作业,绝对是一道风景!“三斩斧”工艺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亮点二:屋顶花园“新九洲清晏”
推荐理由:在13米高处再现圆明园四十景之终景
如果你有幸进入中国馆参观,一定要去看看位于“大斗拱”一侧的屋顶花园“新九洲清晏”。这个屋顶花园再现了圆明园四十景之终景“九洲清晏”,寓意“河清海晏,天上升平,江山永固”,是中国园林文化的展示。
乐云介绍,“新九洲清晏”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屋顶花园,面积约2.7万平方米。它开建时,中国馆四周建筑的立面都已经完工,如何把树木和泥土等等运上13米高的屋顶“腾空”造景,棘手难题多多。
运泥土,用了传输带;但泥土并不是运到堆起来就能栽树,它需要自然经历一段“休养生息”,才能保植物成活,为此园林工人们发挥聪明才智,给泥土加了多种“营养”;为防树木倒伏,他们又发明了八爪鱼形的地下支撑结构……一系列技术创新写成了我国屋顶造园的成功案例,“新九洲清晏”成了融合传统造园技法和当代造绿技术的一个典范。
亮点三:世博轴“阳光谷”表面
推荐理由:一个个三角形网格藏着一道道难题
世博轴也是参观者必到之处,镶嵌其上的“阳光谷”宛若6只晶莹剔透的水晶杯,非常抢眼。专家提示:“到了"阳光谷"跟前,一定要仔细看构成它表面的一个个三角形,研究一下每个三角形顶点的指向……”
“阳光谷”,“采集”并把阳光送到世博轴的地下通道,以节约能源;同时可以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出自德国设计师之手的“阳光谷”,是由三角形网格单元组成的单层网壳结构,从下至上,三角形由竖向叠加渐变为环向衔接——这种新颖别致的结构设计,却给施工人员制造了重重困难:异型结构的力学分析、复杂节点的精密加工、悬挑结构的稳定控制、高空焊接的变形控制……
“"阳光谷"上难以计数的三角形网格,包含的复杂节点有1万个之多,而且每个都不一样,没有规律可循。”乐云介绍,为了攻克难点,施工队请来专业科研团队进行技术攻关,把“大难题”分解为数字风洞模拟计算、缩尺模型实体风洞试验、节点受力性能与加工工艺分析等一个个“小难题”,最后逐一解决,终于大功告成。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