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解放军报综合

何祥美:中国士兵的时代形象(组图)

来源:解放军报
2010年02月05日06:27




  具有传奇色彩的“三栖精兵”

  南京军区某部六连二班班长韩昌生

  我与何祥美是朝夕相处的战友。我俩同年入伍,同在一个连队,他是四班长,我是二班长。11年来,我们相互学习,并肩战斗,他既是我一直想超越的“对手”,更是我由衷敬佩的榜样。

  何祥美是我们部队具有传奇色彩的“三栖精兵”,被誉为“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猎鹰”。在我们部队,军事训练一直抓得很紧,各种训练尖子高手如云,相互之间比学赶帮,大家在一起往往互不服输。自从何祥美有了“枪王”的名头后,我就暗暗和他较上了劲。心想,我个子比他高半个头,训练成绩说什么也不能“矮半截”。2005年底,部队组织手枪速射尖子选拔。初选时,我的成绩是0.59秒,何祥美的成绩是0.60秒,我以0.01秒的优势赢了他一回,心里不禁暗暗得意。没想到,在随后的强化训练中,何祥美玩命地练习出枪、上膛、击发、收枪,他手指磨出了血泡,破了以后,就用卫生胶带包起来继续练,破了再包,包了又破,6天时间用了5卷卫生胶带,根根胶带沾满了血迹。在最后的考核中,他以0.58秒出枪毙“敌”的成绩反超了我,获得第一名。

  何祥美不仅射击速度快,而且打得非常准。狙击射击,200米目标,指哪打哪;400米距离,精确杀伤;800米靶子,发发命中。2006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召开在即,上级决定从我部挑选一批狙击手执行安保任务,我和何祥美同为选拔对象。选拔考核的条件是,300米外的人像靶,目标距离由射手自行判断,射击部位由考官随机指定,每名射手只打一枪。何祥美上场时,考官要求他打人像靶的左膝盖,那是个直径5厘米的小圆点,肉眼基本看不清楚。只见何祥美卧倒、据枪、瞄准、击发,一气呵成,枪响靶穿,弹着点距中心点仅3毫米。结果,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指定为1号狙击手,我被指定为2号狙击手。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何祥美是一个百步穿杨的优秀狙击手,其实,他陆上作战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武装越野,部队训练通常只跑5到10公里,他背着20多公斤的装备,一口气跑完27公里,挑战了亚洲人的生理极限;丛林潜伏,他冒着高温酷暑,不顾蚊虫叮咬,在山上连续潜伏3天3夜,创造了我部潜伏时间最长的纪录;悬崖攀登,40米高的悬崖峭壁,他手攀脚蹬、多法并用,飞檐走壁般第一个登上了顶峰。

  2006年9月,部队组织自主对抗综合演练,我连的任务是,48小时内渗透到90公里外的“敌”后获取情报。连队先后派出9个小组,何祥美率3名队员最后一组出发。为检验部队的实战能力,导调组派出200多名“蓝军”围追堵截,沿途必经之地都设置了哨兵、巡逻兵,还动用了10多种侦察装备。何祥美带领队员时而化装潜行,时而穿越丛林,躲避技术侦察,突破合围搜索,一路与“蓝军”周旋。30多个小时过去了,正当他们又饥又渴、精疲力尽时,一架“敌”侦察机呼啸而来,此时,他们身边有一个臭水塘,何祥美用手一比划,几名队员迅速潜到泥水里,成功躲过了“敌”机侦察。刚上岸抹了把脸上的泥水,小股“敌人”又追击而来,他又带着队员奔袭七八公里,甩掉了“尾巴”。这次演练,何祥美这一组第一个到达预定地域,成为演练中完成任务最好的战斗小组。

  何祥美不仅陆地作战功夫过硬,海上作战本领也十分了得。赤臂游泳和武装泅渡,他的成绩都是优秀,10公里泅渡只需2个半小时。驾驶冲锋舟和摩托艇,能在六级风浪中穿梭如飞、操作自如。他参加过“蛙人”集训,掌握了水下渗透、水下射击、水下格斗、水下爆破等战斗技能,还下潜到30米的海底执行过任务。

  战斗潜水,本来是我的强项,我比何祥美早半年拿到了军事潜水证书,说起来算是他的师兄。2008年8月,部队组织海上定点潜水训练考核。定点潜水难度很大,因为水下暗流涌动,没有参照物,既难以把握距离,又容易偏离方向。那天,我和何祥美一起乘坐冲锋舟到达下水点,1000米外的红旗就是目标点。“入水!”随着考官一声令下,我们同时身体后仰潜入水中。没多久,我就把何祥美甩在了身后,心中一阵高兴。大约潜行了500米左右,何祥美慢慢追赶上来。我奋力拍打着脚蹼,可何祥美紧追不放,不知什么时候,已游到了我前面。当我浮出水面时,他已在定位红旗旁,举着面罩乐呵呵地向我挥手。

  何祥美还是个“空中飞人”。入伍后三年,他就创下了我们部队空中技能训练的纪录:第一年掌握了跳圆伞的技能,第二年通过了难度更大的翼伞实跳,第三年完成了某新型装备的试飞,成功实现了“三级跳”。如今,他跳伞,能从上千米高空准确降落在直径5米的着陆圈内;驾驶某新型装备,能超低空飞行执行任务;机降,能从飞机上运用滑绳、软梯等工具,以及悬停跳、掠地飞行跳等多种方式快速着陆。水上跳伞难度大、风险高,必须在入水前瞬间让降落伞飞离,太高抛伞,人砸在水面会被撞昏;不及时抛伞,人和伞又会缠在一起卷入水中,危及生命。何祥美能做到全副武装,在离水面一米左右的高度抛掉伞衣,轻松入水。

  忠实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楷模

  南京军区某部政治委员陈志洪

  何祥美是我们部队的老典型,回顾分析他从普通战士成长为“三栖精兵”的历程,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他引领着人生的航向,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忠实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士兵楷模形象。

  何祥美对党和人民赤胆忠诚。他时刻想着党的要求、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期待。2006年6月,他奉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安保任务。一到上海,就出人意料地提出对执行任务的狙击步枪重新进行校验。当时,警方已明令禁止一切非任务性实弹射击。何祥美却反复解释说:“上海地区的海拔、温湿度和磁场与部队驻地有差异,加上途中颠簸,很可能影响射击精度。”指挥部见他态度坚决、说的在理,经请示公安部门同意,重新组织了校枪。结果显示,6支狙击步枪弹着点全部偏低,百米射击距离的最大误差竟达10厘米。

  何祥美和其他年轻人一样,面临过得与失、进与退、名与利等诸多考验,他在各种干扰和诱惑面前很有定力,总是把选择的砝码放在党和人民需要的这一头。2004年底,他一级士官服役期满,部队考虑到他是训练骨干,想让他继续留队并参加上级组织的攀崖集训。女朋友得知后,三番五次打电话,说你别参加了,参加的话就不能退伍了,我已帮你在一家公司联系了工作,快回来成家过日子吧。何祥美考虑到部队需要,坚持留下来参加集训。女朋友很不理解,责怪说:“你整天操枪弄炮,退伍后有什么用?”面对女朋友的“最后通牒”,他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为此恋爱多年的女友真的和他分了手。

  作为大名鼎鼎的“枪王”,何祥美不但在射击场上凝神静气,在对待个人名利上也心态平和。他说过:“打枪想多了会跑靶,得失想多了会走神”。2007年底,国家机关一个部门的领导,慕名到我部观看狙击手射击表演,3个科目何祥美都名列第一。这位领导随即提出,“能不能让这个"枪王"退伍,到我们单位工作?”并当场征求何祥美的意见,他不假思索就婉言谢绝了。有段时间,上海、广州、泉州等多家单位派人或来函,协商特招何祥美,有的还提出要给他转公务员。尽管何祥美家在江西农村,经济条件一般,但他始终把部队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驻地有个大老板几次托人,开出月薪8000元的条件要聘何祥美做保镖,还亲自找上门来做工作,许诺给房子、给车子。可何祥美觉得,自己的一身功夫是部队培养的,是战场上对敌的“撒手锏”,不是个人前途的“敲门砖”。

  何祥美就是这样,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用忠诚跨越了训练场上的一个个障碍,也用忠诚经受住了人生路上的一个个诱惑和考验。

  何祥美具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当兵就当能打赢的兵”,是他使命意识的集中体现。按理说,岗位有分工,练好本职就算尽到了责任,但何祥美总想多练几招。2001年,部队组织对抗演练,何祥美随小分队越海侦察。万米泅渡时,“敌”机飞临上空,他们无处藏身,成了“活靶子”,吃了败仗。何祥美在演练总结时说:“假如这是实战,我们不就"光荣"了吗?假如明天有战事,我们能完成任务吗?”后来,上级组织“蛙人”集训,他坚决要求参加,练就了定点潜水、定向潜水、水下格斗、水下射击等绝技。

  何祥美把打赢当作事业来追求。2002年6月,一架刚列装的新型装备出现故障,何祥美两次主动要求驾机试飞,终于找到了症结,并完成了关键部件的维修,为该装备当年形成战斗力做出了贡献。近几年,上级给我们部队赋予了多样化军事任务。为适应这一需要,他摸索总结了“枪面偏转射击法”、“水面无依托射击法”、“水下隐蔽射击法”等多种作战技能,有效提高了部队的实战能力。

  何祥美总是想着打仗的事,随时准备执行任务。一次,连队组织紧急拉动,从取枪、拿战备背囊到登车,他所带的四班速度最快,获得全连第一。暗暗较劲的五班长有点不服输,怀疑何祥美的背囊里少装了战备物资,就悄悄地到战备室打开何祥美的背囊,一看感到很羞愧:规定带的东西,何祥美一样不少,还多了云南白药、跌打膏、止血带等战场救护器材和药品。

  何祥美的事迹和精神,生动诠释了使命二字的深刻内涵。献身使命是崇高的,强烈的使命意识给人力量、催人向上;履行使命是具体的,只有把个人追求紧紧铆在使命上,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创造,谱写出精彩的人生篇章。何祥美十分珍惜军人的荣誉。我们部队的“猎人”集训,都要在训练场悬挂各单位的旗子,谁被淘汰或退出,所在单位的旗子就要被降下来。有一次,何祥美扁桃体发炎,高烧39℃多,恰巧这天进行5公里越野考核。军医劝他,考核就不要参加了。何祥美没听劝阻,打完点滴就上了考核场。

  这几年,组织上给了何祥美很多褒奖和荣誉,多位军委领导亲切接见过他。何祥美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褒奖之中找不足,荣誉面前思责任。战友们都说:“何祥美没有变,还是原来的何祥美。”

  当代中国青年的光荣和骄傲

  中国青年报记者李雪红

  在采访何祥美之前,我翻阅了有关他的资料,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都说他是中国枪王、“三栖精兵”。在我心目中,何祥美成了一个传说。

  2009年12月21日,我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何祥美。说见到其实并不确切。因为那天的何祥美像传说一样神秘,他和他的战友们一道为记者采访团做射击表演,人人都穿着狙击手伪装服,穿上这种衣服往树林里一站,你根本就看不出哪是人哪是树。

  枪王的面目没看清,但枪王的枪法我却看得清清楚楚。望远镜里,100米外的啤酒瓶、300米外的气球、700米外的人像靶,他一枪崩掉一个,干脆利落,弹无虚发。

  刹那间,我意识到,传说变成了现实。在随后的采访中,何祥美就这样一次次用行动从传说中走出来,让我领略了一个中国现代优秀士兵的风采。

  空中飞行、水上操舟、机降伞降、战斗潜水、悬崖攀登、丛林潜伏,等等,一项项技能的展示,仿佛是上演军事大片,让人震惊、令人震撼。

  传说要靠经典来支撑,而经典要用血汗来写就。为了练成猛虎、猎鹰、蛟龙,何祥美的付出是那么的真实、甚至残酷。

  狙击手听起来是个神秘、神气的岗位,其背后却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枯燥单调的训练。无依托据枪两小时纹丝不动有多难,我们只要试一试空着手做这个动作,看看自己能坚持多久就知道了。为了不暴露自己,在山坡上、丛林中潜伏几天几夜不挪窝;为了防止目标在眨眼间消失,能迎风迎光5分钟不眨眼,等等。

  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但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何祥美的回答是:付出!没有付出就不可能获得。通往成功的路困难重重,但何祥美说,困难是最好的“磨刀石”。克服一个困难,就向成功迈进了一步。何祥美不是坐在那里幻想成功、设计成功,而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向成功冲刺。

  这次采访中,我第一次与何祥美握手,感觉他的手不仅厚实有力,而且特别粗糙,手背的青筋格外突出,手心的老茧又硬又厚,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符。我还看到,何祥美的肘部、膝盖、小腿上留下了多处伤疤,大的像鸡蛋,小的像硬币,长的像蜈蚣,这些都是他在险难课目训练中留下的。每个伤疤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有一个场景令我终身难忘:这次采访把何祥美的妻子也请来了。采访结束告别时,妻子哭了,说:我想象过他当兵可能会很危险、很艰苦,可这次来,我才知道祥美的工作比我想象的危险得多、艰苦得多,他从来没给我说过!这么多年来,他吃了那么多苦,受过那么多伤,遇到那么多险,真不知是怎么挺过来的!见此情景,现场的一些记者也忍不住流泪了。

  何祥美只是普通一兵,但他的视野早已超越了一个兵的范围。狙击手训练没有教材,他和战友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结合自身实践,编写出30多万字的《狙击手培训教材》,被南京军区推广使用。在观看《双狙人》这部电影时,他发现狙击手因为没有伪装服,在战场上付出了沉重代价,就对照未来作战的地理环境,研究革新了具备隐蔽伪装、防可见光侦测的狙击手伪装服,这一成果已在他所在的集团军推广。

  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的何祥美成功了,但他的成功之路并不平坦。他也经历过跑5公里全连倒数第三、海训不敢下水、跳伞总也进不了5米圆圈等失败和挫折,可贵的是,他不怕失败、不怕挫折,而是百折不挠、愈挫愈奋,这就是何祥美成功的原因所在。

  有段时间,人们对“80后”、“90后”担忧较多,有的甚至说他们是“草莓一代”,外表光鲜,经不起挤、经不起压,害怕吃苦、不愿付出。何祥美就是个“80后”,但从他身上,我看到了黄继光、董存瑞、王杰的影子。何祥美,还有长江大学青年学生舍己救人英雄群体等,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完全能够担当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

  采访回来,我点击了有关何祥美的网页,阅读了有关资料,欣喜地发现,许多年轻人已成为何祥美的“粉丝”,纷纷称赞他是中国军人的光荣、“80后”的骄傲。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等听过何祥美事迹报告的大学生,把何祥美当作自己心中“最亮的星”,争着与他合影,索要他的签名。这些都印证着,当代中国青年认同主流价值、崇尚时代英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红色基因,在他们身上得到了传承。

  何祥美是青年人的骄傲,更是青年人的楷模。如果青年朋友都有何祥美那股子劲,那么,不论你在什么岗位都能做到极致,成为你那个行当的“枪王”。

  采访中我感到,何祥美的军事技能令人称奇,他身上的那种精神更加珍贵。在何祥美所在部队,我看到一幅醒目的标语:“对党的绝对忠诚,必胜的绝对意志,高于对手的绝对标准。”这“三个绝对”精神,令人热血沸腾,催人拼搏奋进。

  我曾想,何祥美这个先天条件并不优越的青年士兵,为什么能练就那么多过硬的作战本领?是什么支撑着他的练兵激情?看到这“三个绝对”,我找到了答案。

  何祥美把这“三个绝对”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用的不是华丽的词藻、动听的表白,而是融入了血液、渗进了骨髓、化作了行动。

  当兵就当能打赢的兵

  南京军区某部六连四班班长何祥美

  有人问我:“你一人练了那么多专业,是怎么想的?”我说:“战场上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多练几手就多几分胜算。”

  当兵不到一年,我已较好地掌握了射击技能,但我感到,现代战争机动性强,如果不能快速到达战场,枪法再准也派不上用场。因此,在部队组织跳伞训练时,我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参加,经过反复申请和层层考核,终于如愿以偿。还记得第一次跳伞时的情景,那天,我按投放员的指令,走到舱门口,弯腰、屈腿,双手抱紧备份伞。我突然感到有点害怕,两条不争气的腿也有点不听使唤。那一刻,投放员拍着我的肩膀,猛地把我推出了舱门。事后我想,正是我要来的这一“推”,增添了我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勇气,推开了我从军习武的新天地。从那以后,我跳伞的技能进步很大,不仅学会了跳圆伞,而且能够跳难度更大的翼伞,在同年度兵中第一个拿到军事跳伞证书。

  这些年,部队训练新内容越来越多,只要有机会,我都主动要求参加。从狙击手到伞降机降,从“猎人”到“蛙人”,从野外生存到空中飞行,通过训练,不断增强自己的打赢本领。2003年,部队组织战斗潜水集训,我感到这项技能实战性强,还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记得第一次下潜时,我穿戴好装具,跳入冰冷的海水,随着下潜,水温越来越低,四周越来越黑,我感到胸口越来越闷、呼吸也越来越困难。我竭力保持清醒,一直潜到了12米。那天,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来的,只记得教员夸我潜得最深。集训结束时,我已能潜到26米。

  有人问我:“你练一项成一项,有什么诀窍?”我说:“练武要有毅力,成功往往就在于咬牙再坚持一下。”

  我搞训练的先天条件并不好,个子不高,体型偏胖,新兵连第一次跑3公里,我的成绩很差。为了把训练搞上去,我从减体重、练体能做起。俯卧撑别人做一组,我就做两组;5公里越野别人每周跑2次,我跑4次,还在腿上绑了2公斤的沙袋;脚崴了贴上膏药坚持练,腿肿了就用冰块敷一敷。3个月后,我的体重减了14公斤,新兵训练考核进入了前三名。

  参加狙击手训练时,我反复告诫自己,狙击手在战场上往往只有一次扣动扳机的机会,如果不能一枪毙敌,就可能付出血的代价,甚至会影响整个战局。我从据枪的稳定性练起,把圆石子、子弹壳放在枪管上,要求两小时不能掉,掉一次自觉加练10分钟。无依托据枪定型训练,我趴在地上端枪、瞄准,一趴就是几小时。坚硬的地面磨破了肘部,破了又好,好了又破,加上汗水浸泡,伤口化脓感染,血水、脓水凝固后粘住衣袖,疼痛难忍,每次脱衣服都要用热水把肘部泡一泡。有一次粘得太紧了,战友找来剪刀,把我迷彩服的两个肘部各剪了一个洞,我才把衣服脱下来。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些年的训练一路走来,面对一次次生理极限的挑战,我没有打过“退堂鼓”。“猎人”训练基地号称“兽营”,所有队员只有编号没有姓名,我的名字就是74号。练意志和体能,有翻越高墙、空中跳水、穿行火障、爬卧泥潭等16个项目,循环往复,没有尽头,直到累趴下为止,我每次都咬牙坚持挺了下来。练野外生存,我们在孤岛上,7天时间每人总共只有3两米1两盐。为了生存,我像原始人一样生吃过带血丝的蛇肉,到礁石上挖海蛎,又腥又涩的海蛎,眼睛一闭硬是吞下去了。

  有人问我:“你训练成绩那么好,这都是苦出来的吧?”我说:“能吃苦还要讲科学,现代战士要用脑子练兵打仗。”这些年,部队的现代化进程在加快,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加强学习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我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被部队评为理论学习标兵。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先后学习了20多门大中专课程,订阅了《电脑爱好者》、《兵器知识》等杂志,阅读了《射击学》、《计算机网络》、《终极狙击手》等8本专业书籍,学会了视频编辑、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等电脑应用技术,为训练和教学打下了较好基础。

  有人说,狙击手是用子弹喂出来的。但我认为,不用脑子,子弹打得再多也是白搭。我专门备了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射击训练的体会感悟,每次训练回来,时间再晚,都要把自己的训练数据、经验教训记下来,一个阶段小结分析一次。几年下来,写下了12本9万多字的训练笔记,记录射击数据850组,绘制训练图表60多张。风速风向对射击精度影响很大,为了攻克这个难题,我专门找来军事气象学等书籍进行学习研究,趴在地上日复一日地观察不同风速下草木动态、水波纹路、尘土变化等特征,每天记录比对,随时修正偏差。现在,我几秒钟内就能判定风速风向,设定出射击瞄准的修正值。

  有人问我:“你老是挑战高危科目,就不怕出意外吗?”我说:“军人说怕是很丢脸的事,怕死就不要穿这身军装。”当兵这些年,我先后遇到过10多次险情,由于处置得当,每一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2001年5月的一天,我参加跳伞训练。正常情况下,离开飞机5秒钟左右,主伞会自动打开,可我跳出飞机默数5秒后,主伞没有一点反应,原来是主伞收口绳打结了,伞衣无法打开充气,自己就像秤砣一样加速往下掉。面对险情,我按照训练中掌握的特情处置预案,果断甩掉主伞,拉开备份伞手拉环,就在离地面还有9秒多的瞬间,“嘭”的一声,备份伞顺利打开,我又一次成功地化险为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