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教育均衡新探索:“扩容”优质教育(图)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2月05日08:06
    天妃宫小学很有名,不仅是百年老校、南京市首批省级实验学校,而且是下关区小学教育的龙头,家长们都想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为了让名校“长大”,近年来政府投资上亿元,将天妃宫小学易地重建,把另外两所小学并入,使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

  近十年来,南京市下关区以“放大名优学校、改造薄弱学校”为目标,以一批办学实力较强的学校为基础,调整教育布局,减少“麻雀小学”,做强做大名校,使优质资源“扩容”,全区就读省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占全区小学生的76%,有效解决了百姓子女上好学的问题。

  “教育集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司,而是开发优质教育资源的“联盟”

  在浙江省的许多地方,经常能听到“教育集团”这个词。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司,而是一种“学校联盟”。早在2001年,浙江省就做出决定:组建教育集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各地可探索组建以优秀学校为龙头,跨地区、跨类别学校的教育集团。教育集团要以资产和教育教学为纽带,充分发挥优秀学校的教育教学优势和品牌效应,通过资产和人员重组、输出教育管理,实行连锁办学,盘活学校存量资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造薄弱学校,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推广“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共同体”、“乡村中心校”模式,带动薄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区域内学校间的均衡发展。自2004年全面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以来,杭州市通过输出名校品牌、理念、管理、文化、师资,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校”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教育投资多元化,推动了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充,促进了优质教育的均衡化、平民化、普及化,初步走出了一条破解“上好学难”的成功之路。

  上海市的一些地方,也有组建“教育集团”的做法。杨浦区5年前就尝试“组团联盟”,以区域内名校为核心校,联合几所学校组建“集团”,通过名校引领、资源共享、集团内的校际互动合作,促进集团各成员学校的共同发展。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是沪上一所赫赫有名的学校。自2005年组建教育集团后,该校服务半径得以延伸,招生人数翻了一番。优质学校“扩编”、优质教育“扩容”,使这一地区的择校现象明显缓解。该校底气十足地提出“不择校,只招地段生”的口号。

  专家分析认为,组建“教育集团”,目的是组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联盟”,是推进优质校与薄弱校之间联合、整合、融合的一种有益尝试。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名校效应”,带动薄弱学校共同发展,使一定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

  帮扶弱校不仅是“对口支援”,还要靠“指挥棒”的有力引导

  “扩容”优质教育资源有很多模式。与组建“教育集团”这种“紧密合作”相比,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城市学校帮扶农村学校、百年老校帮扶新建学校等,也都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促进均衡发展的多元化探索。

  2009年3月,广东省教育厅启动义务教育“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全省地级市城区组织1000所义务教育优质学校,采用“一帮一”形式,对口帮扶1000所相对薄弱的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为期3年的结对帮扶活动。近一年来,全省帮扶学校共有2000多名教师参加支教活动,接收1900多名教师挂职跟班学习,多种形式培训教师45万人次,有效改善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表示,广东要以“千校扶千校”为抓手,最大限度地扩大帮扶面,实现帮扶薄弱学校全覆盖。

  为了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上海市在向郊区和相对经济困难地区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还尝试“城乡结对”办学。18个区县的教育部门都签署了“教育对口合作交流协议书”,两两配对,对口合作。

  解决义务教育均衡问题不能单从义务教育阶段入手,帮扶弱校也不能只靠“对口支援”,政府主导、政策拉动,特别是发挥招生“指挥棒”的作用,是改变弱校面貌更为有效的途径。

  河北省唐山市在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的同时,还加大力度落实各项招生入学政策。在中考改革中,唐山认真落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指标分配政策,全市分配比例接近75%,名额按照初中校的规模、学生数分配到各校,可以降50分录取初中毕业生。今年该市还将按照普通高中招生分配比例逐年提高的原则,将市区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分配比例从去年的45%提高到60%,加大招生指标向薄弱初中倾斜的力度。

  河南省也逐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比例,促进初中学校均衡发展。2009年全省各省辖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比例超过45%。

  一些“非著名”学校的校长们对此深有感触:“这种方式非常管用,对薄弱校给予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如果能坚持下去,形成长效机制,义务教育的洼地现象会渐渐消除。”

  放大“名校效应”不仅靠政府主导,学校也应积极主动

  在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的时代背景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放大“名校效应”、改变薄弱学校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央教科所所长袁振国教授说,形成校际差距的原因很复杂,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有政策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校际差距是人们感觉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差距,特别是部分薄弱学校的存在,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障碍。缩小校际差距首先要着力改造薄弱学校,确保所有学校达到基本建设标准,做到建设有标准,发展有特色。

  把教育洼地变成高原,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结合各地的经验和探索,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指出,要研究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对各地实行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九年一贯制、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等多种做法的总结和完善,形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制度性规范。要研究共同发展机制,通过对各地整合、组合、重组、结对帮扶等多种模式的研究,形成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间相对稳定的共建机制。

  在明晰政府职责的同时,放大“名校效应”,“扩容”优质教育,还需要有各类学校积极主动的参与。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表示:“优质学校不仅要"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让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名校围墙,主动帮助薄弱学校改革发展。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优质学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会与薄弱校共同发展,收到双赢、共赢的效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