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西南飞”:西部大开发加快贵州人才聚集
来源:
新华网
2010年02月05日22:05
新华网贵阳2月5日电(记者石新荣、李惊亚)一年前,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九批博士服务团成员,高级经济师杨继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主动放弃在上海的工作和优越环境,留在了西部贵州这片热土上。
作为北京大学毕业的经济学博士,杨继长期从事金融领域的工作,在挂职期间,她的专业才能得到了充分施展。“金融确实是贵州的软肋,我在这里充分体会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责任。”杨继快言快语。
“欠开发、欠发达”的贵州缺少优秀金融人才,杨继一到贵州,就被当作了“宝贝”,身兼两职:贵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和贵阳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在她挂职的短短一年里,常常忙得团团转,不停地谈判、引资、考察。她相继为贵阳高新区建设和贵阳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筹集资金14亿元,全程参与贵阳工业投资集团的筹备、注册、组建、制度建设与人才引进;推进与知名矿产企业进行15亿元合作项目;起草贵阳市与中铝集团的合作方案,推动投资总额达到30亿元的铝深加工项目落地……
现任贵阳市国资委副主任的杨继坦言:“贵州太需要金融人才了,如果换一个领域,可能不会有这样大的成就。我在贵州找到了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
其实,杨继只是这十年间,西部人才从“流出”到“流入”,流动趋势发生整体逆转的一个“缩影”。
“过去,我们形容贵州人才是"孔雀东南飞",而通过十年来的努力,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孔雀"转向"西南飞"了。”贵州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副处长申勇说。
与东南沿海地区不同,长期以来,经济欠发达的贵州面临着尴尬的人才困境:外地人才不愿来,本地人才留不住。据统计,仅1997年,贵州流向外省的人才就有近600人。
2003年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贵州省确定了构建以“四个一”人才工程和“人才基地建设工程”为龙头的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和优秀人才选拔管理机制。其中“四个一”主要是指对贵州本省的核心专家群体、重点专家群体、骨干人才群体和基础人才群体的培养、选拔、命名表彰及管理,由省直各主管部门和市(州、地)制定政策并负责组织实施。
据了解,2003年以来,贵州省各项人才培养资金累计投入2亿多元。2007年以来,每年投入1000万元,深入实施“人才基地建设工程”,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高技术产业园区等为载体,建成了针对贵州发展特点的,如磷化工、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等25个人才基地。依托人才基地,贵州加快了引进外来人才的速度。
从1999年起,中组部、团中央每年选派一个“博士服务团”赴西部工作一年,目前,已有93名“博士服务团”成员到贵州锻炼服务。志愿者西部计划累计有6000多人参加,扶贫接力计划中有8000多人到贵州贫困地区进行人才交流。
“西部大开发和贵州良好的人才政策,正吸引更多的人才选择贵州,形成了人才流动上的良性循环和聚合效应,”贵州财经学院院长陈厚义说:“2002年财院仅有1名博士,现在已有来自北大、北师大、复旦等高校的博士128人,其中以外地人居多。”
据统计,2003年以来,贵州省共培养和引进博士1200多人、硕士8739人,引进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00多人,而同期流出省外的博士80人、硕士165人、高级以上职称人员126人。对于一个曾经人才严重外流的西部边远省份,这一局面来之不易。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