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四川日报

重建中崛起希望中奋进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10年02月06日08:10
  ——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重建报告

  新华社记者

  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所所学校投入使用,一个个企业机器飞转……

  新年之初,新华社记者重访汶川地震灾区,观察、交谈、倾听——

  虽然距离地震发生不到两年时间,这片曾经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的土地,已经旧貌换新颜,处处生机盎然。

  重建中崛起,希望中奋进——

  不到两年的灾后重建之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国家能力

  “跟去年相比,这口气算是缓过来了。房子建好了,马上还有一笔1万元捐款发,我打算用这笔钱来添置生活用品。家里喂了两头猪,打算杀一头过年。”临近新春,地震灾区四川省青川县红光乡东河村村民何清芝已经为过年着手做准备。

  就在一年多前,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震,瞬间将这里变成了人间炼狱。四川汶川,北纬31度、东经103度,转瞬间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山河破碎,家园不再。危难时刻,党中央发出了紧急号令!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第一时刻的生命大救援之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成为一项更为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运筹帷幄下,在地震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指挥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帮助下,从汶川到青川,从陇南到甘南,一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会战在灾区打响……

  恢复重建,生生不息。

  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不到两年时间,旧貌换新颜,恢复重建的奇迹,在巴山蜀水间、陕甘大地上一次次书写。

  ——奇迹的诞生,离不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人。

  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始终心系地震灾区——

  2008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赴浙江湖州考察救灾帐篷生产情况,并到河北廊坊考察救灾过渡安置房生产情况。从2008年6月到当年12月,从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日子到今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前往灾区考察,指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从作出系列紧急部署,到制定并实施重建规划,从中共中央到地方党委,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灾后恢复重建和对口支援工作有序推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灾后一年多时间,党的强有力领导成为灾后重建的根本政治保障。

  “一声号令,全国总动员。”北京对口援建前线指挥部指挥刘永富认为,灾后重建一年多的时间,灾区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于拥有强有力的党组织。

  ——奇迹的诞生,离不开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鲜艳旗帜。

  张发林是四川省平武县响岩镇青山村一名普通党员。修建通村公路时,他起早贪黑,跑前跑后,天天到施工现场值守协调,甚至还卖掉了自己的面包车,垫付了8万多元的资金缺口,保证了5公里通村公路的及时贯通。

  向我看齐,向党员看齐——走进灾区,类似的事情举不胜举。

  “突出救急救民,落实政策救灾,坚持项目救灾、产业救灾、人才救灾、科学救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驻灾区的第一刻起,黑龙江援建指挥部临时党总支就组织200多名党员骨干冒着余震频发的危险,深入剑阁县57个乡镇、237个村社、98所学校、17家医院等进行实地调研,迅速提出了援建思路。

  在震后的废墟上,一个个支部、一个个党员,犹如群众的主心骨,带领大家迎难而上。

  ——奇迹的诞生,离不开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重建任务,艰巨繁重。

  “为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举全国之力。”2008年6月5日,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

  “举全国之力”——党中央、国务院在震后恢复重建时刻发出的号召,虽然只有短短5个字,却高度概括了党和政府恢复重建的决心与信心。

  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2008年5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当年先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

  2009年,尽管财政形势十分严峻,但预算安排的中央地震灾后重建基金高达1300亿元。

  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对口支援省市在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依然明确表示支援灾区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变、目标不变”,努力压缩本地行政开支,确保援建资金及时到位。

  好事要办好,大事更要办实——

  2010年春节来临之际,中办、国办联合督查组分赴灾区各地,深入乡村学校,看望慰问群众,就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和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特别是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工作进行督查。

  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到督查落实,灾后重建展现出特有的“中国力量”。

  “一个地方有困难,集中全国力量帮助,重建就容易多了。这种体制机制,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做到。”辽宁驻四川安县对口支援指挥部总指挥张征说。

  美国红十字会驻中国地区代表雷伊斯说感叹:“你们确实有一个能帮助人民的强大中央政府。我认为这十分重要。”

  ——奇迹的诞生,离不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支撑。

  震后仅仅一个月——2008年6月11日,国务院出台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明确要求19个省市以不低于1%的财力对口支援重灾县市3年。

  从广东到山东,从湖南到上海,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一齐向灾区汇聚。

  四川崇州市重阳镇任里社区——半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如今,一片新修的楼院已经封顶,由重庆援建的崇州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在这里拔地而起。

  这只是重庆众多对口援建工程中的一个——将“交钥匙”援建项目和“交支票”援助项目相结合,截至目前,重庆已累计完成援建项目63个,完成投资近8亿元,崇州1万多户农村受灾群众全部搬进永久性安置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些没有对口支援任务的省(区、市),也主动和四川受灾县结对帮扶。内蒙古支援大邑县,海南省支援宝兴县,香港、澳门特区政府也积极支持灾区民生工程的恢复重建,并确定援建项目191个,总投资近80亿元。

  太阳照常升起,阳光依然灿烂。

  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爱,汇成一股强大的暖流,温暖着地震后的日子,温暖着无数灾区群众的心。

  党中央、国务院的强有力部署,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持,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点燃了人们的梦想,使灾区看到了希望。

  数字是枯燥的,却最有说服力:

  ——在四川,全省纳入国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近3万个项目中,九成三已开工,近七成已竣工,99.8%的需重建农房已落成。春节前后,除受余震等特殊因素影响的重建户外,全省灾区农村群众有望全部住进新房。

  “在灾后恢复重建及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有力支撑下,全省39个重灾和极重灾县市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四川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在甘肃陇南,到去年底,需要重建住房的22.8万户农民已经全部开工,其中99.21%竣工。

  ——在陕西汉中,天津市支援略阳、宁强两县共295个项目,已完成援建任务95%的工程量。

  ……

  “重建进度完全超乎我的意料。”作为建筑专家,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说,在日本这样的地震多发国家,如此大规模的重建至少需7至10年,但我们不到两年就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没有全社会的无缝协作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地重建工作和经济复苏的速度令我惊叹不已。”2010年1月19日,美国《时代》周刊网站的记者文章发出如此感叹。

  “中国共产党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委员会”“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人民政府”——1月31日,北川新县城所在地永昌镇,两块长长的牌子挂在了板房前。

  作为“5·12”特大地震后唯一整体异地搬迁的新县城驻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的永昌镇已经初具雏形。

  这两块长长的木牌,是政权的象征,更是北川和灾区新生的象征……

  重建中崛起,希望中奋进——

  不到两年的灾后重建之路,是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体现,昭示着中华民族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数万人遇难,数百万名伤病员需要救治,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受灾,数以百万计的民房受损,数以千万计的群众受到影响,经济损失高达上万亿元……

  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

  国际舆论曾经惊叹: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受灾面积,相当于西班牙的整个国土,受灾人口“比北欧五国人口总和还多”。赈灾难度之大,需救济人数之多,重建工作之浩大复杂,在世界范围屈指可数。

  沧海横流显本色,困难之处出精神。

  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灾后重建一年多来,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在废墟上延续,在重建中闪现: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之光在巴山蜀水间闪耀。

  “领到证了,我们全家都很高兴!”2008年12月22日,地震后仅半年,成都市首个联建灾后住房在都江堰大观镇茶坪村竣工,村民王正良和成都市民邓小林高兴地拿到了《集体土地使用证》。

  联建住房,使得农户住房得以重建,联建投资者得到实惠,地方旅游经济得到发展——灾后重建不到两年,灾区广大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双手和智慧重建美好家园。

  走进青川,地震废墟上,一座座农民新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一栋栋城镇安居房拔地而起,一所所现代化的学校、医院已经投入使用……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在青川枣树村,农户门檐上这两幅被誉为“灾区最感人的标语”虽然已经有些褪色,但仍给人向上的力量。

  “全村人共同努力,如今都已经搬进了新房,还有4户人家办起了"农家乐",过上了好日子。”村支书罗义碧说。

  ——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精神之光在地震灾区闪耀。

  “不会的事,学着去做;复杂的事,细心去做;集体的事,共同去做;群众的事,热心去做;困难的事,勇敢去做;今天的事,抓紧去做;明天的事,提前去做。”走进惠州援川工作组所在的农房,56字的“工作警语”十分醒目。

  不计回报,只争朝夕——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广东惠州援建的汶川县三江乡在2009年5月就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任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位带头人——广东惠州援川工作组组长范中杰。

  他的故事在这个藏族乡流传——母亲患上糖尿病,儿子要参加中考……别妻离子的范中杰也患有严重的咽喉炎,硬是拖着带病的身体一直坚守在前线,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工作,在汶川援建期间,因劳累已经有4次失声。

  受感召加入惠州援川工作组的志愿者单波向记者如数家珍地说起“老范”的故事:为了解决自来水厂的水源问题,“老范”带领工作组和乡里的干部,冒着生命危险徒步10多次爬到5公里以外的山上现场办公。有一次下大雨,“老范”担心桥梁施工的安全,硬是顶着大雨在凌晨三点跑到工地……

  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范中杰只是灾区数以万计的援建者的一个缩影。

  从汶川到青川,从江油到北川,虽然仍是隆冬时节,灾区依然处处可见受灾群众和援建者忙碌的身影。他们携手并肩,在废墟上建起一个崭新的家园。

  “大爱无疆,感恩至远”,青川县佛山村村民樊秀琳在自己新家的外墙上写下几个字。一场大地震让好不容易建起的三层楼房瞬间化为乌有,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她家的新房在原地建了起来。“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对口支援的好政策,我不可能这么快就有了新家。”她说,“有家真好!”

  在理县通化乡,在湖南省援建人员的支持下,一条3.5米宽的水泥大道逐渐代替了原来狭窄泥泞的泥土路,解决了这个乡三个村265户1100多名群众行路难的问题,让群众看到了致富增收的希望。

  “以前路不好,我们的蔬菜没办法运出去,放几天就烂了,看着真是心疼啊。现在路好了,这些担心没有了。感谢湖南人民的无私援助!”村民林树明内心满是感激。

  ——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精神之光在神州大地上闪耀。

  新年钟声敲响之际,四川省绵竹市委、市政府给7600万江苏人民发来了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感谢灾后恢复重建中的鼎力相助。

  “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灾后重建中,江苏援建工作者始终与灾区群众同甘共苦、并肩战斗,迄今已累计开工援建项目225个,竣工125个,赢得群众的好评。

  地震发生以来,从政府到民间非政府组织,从地方到部门,人们积极投身灾后重建,取得了抗震救灾的新胜利。

  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在党委政府、受灾群众、援建者的共同努力下,灾区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许多地方的发展,一步跨越十年、二十年……

  规划总投资398亿元的灾后重建项目完成投资280亿元,6万余农户住房重建基本完成,学校重建全面完成;成灌铁路今年5月1日前开通——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江堰的城乡建设水平整体上跨越20年,多项经济指标都超过了震前最好水平。

  多难兴邦,实干兴邦。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又一次巨大灾难,同时也使中华民族空前一致地团结,奏响社会主义大团结、大协作的凯歌。

  重建中崛起,希望中奋进——

  不到两年的灾后重建之路,见证了灾区干部群众沿着科学发展道路前行的坚实步伐

  地震前,这里是一个充斥粉尘、黑烟和污水的山区工业镇。

  如今,这里的污染工厂关的关、搬的搬,旅游商贸业开始发展,全镇人均年收入已恢复到震前水平。

  ——发生在四川汶川县水磨镇的这种转变,不仅让当地人感到“天翻地覆”,更是灾后科学重建的一个生动“样本”。

  发展是硬道理——抵御汶川特大地震,重要一条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积累。要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归根到底也要靠发展。

  震后不到两个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原则。

  从一开始,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就成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要的指导方针。

  这是一条科学重建、科学发展之路——把灾后恢复重建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紧密结合,既为灾区发展夯实了基础,也使得灾后重建成为全国扩内需、保增长的有力引擎。

  就在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全面铺开不久,一场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

  面对灾难和危机两道艰难“考题”,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兼顾,果断出手,迅速出台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60个高达30米的硕大桥墩,犹如一个个巨人,托起成昆铁路外绕线府河双线特大桥。

  作为专门的货运线路,这个总投资达22.25亿元的工程,能使成都地区的货运吞吐量翻一番。同时,工程的钢材消耗达8万吨,仅就业一项至少拉动当地3000人。

  2009年全年,超过1300亿元的中央灾后重建基金投资源源不断输往灾区。真金白银的投入,既带动了全国各地的投资,也激活了旺盛的内需。

  这是一条科学重建、科学发展之路——从规划制定到政策引导,灾后重建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

  “灾后重建,规划先行,不求最快,但求最好!”从中央到各对口援建省份,纷纷把因地制宜做好规划作为重建工作的重要抓手。

  左边是具有藏羌风情的四角石碉,右边是两架木质水车,顶上是两根碗口粗的古松树干,上面用藏汉两种文字写着“水乡藏寨”——汶川县三江乡河坝村的村口,竖起了独具特色的“大门”。

  “三江今后的发展道路怎么走?”惠州援建组负责人范中杰说,从进入三江开始,这就是援建组经常思考的问题。短短13个月,惠州不仅完成了八大援建任务,还在援建盘子不突破的前提下,完成了20多个旅游设施和景点的建设。三江乡的“藏家乐”,也从震前的40余户发展到300余户,床位数增至2000多张。三江乡从震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镇,一跃成为地震灾区知名度较高和发展前景较好的美丽的藏家旅游集镇。

  村民董建波感慨地说,三江乡的重建不仅仅是恢复,更是提升。如果不是经过周密规划,再过20年,三江乡也不可能是现在这个样子。

  四川省安县晓坝镇,在地震中成为一片废墟,成为灾后重建中为数不多的异地整体重建镇。3000多人的乡镇,异地重建,农民没有地,失去了生产资料,怎样发展?

  负责对口援建的辽宁省,没有简单地“路坏修路,房倒建房”,而是委托辽宁规划设计院认真选址,认真设计方案。规划设计过程中,他们多次征求当地群众意见。

  如今,一座具有川西北风格、具有旅游色彩的乡镇已经初具规模。在2010年4月之前,一个像丽江一样的旅游乡镇将建成。以后,当地百姓就靠发展旅游,也可以持续发展。

  北川、青川、汶川……所有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都遵循规划先行的原则。2009年5月18日,随着青川县城重建规划通过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城镇规划全部编制完成。

  这是一条科学重建、科学发展之路——既坚持“输血”又坚持“造血”,在应对灾变中促转变,灾区一片勃勃生机。

  四川省都江堰市,一个覆盖12个乡镇60%的耕地、44%的农民,面积达10万亩的农业聚集区建设正在顺利推进。在已经建成的区域上,绿油油的种苗长势喜人。

  这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由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园负责援建的。园区建成后,将是都江堰市未来6个4A级景区之一,有望成为一个“一、二、三产”互动、解决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平台。

  在硬件建设的同时,“软件”建设同步跟上。上海正帮助都江堰恢复为农服务体系,目前市级为农服务中心已经交付使用,16个乡镇为农综合服务站也将陆续完工。上海还在都江堰的崇义地区援建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集成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使之逐渐成为川西地区农产品价格发现和交易的平台。

  上海市援建负责人表示,他们不但要为当地构建“发动机”,还要利用上海的资源、信息、观念等多方面优势,帮助灾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产业升级,让“发动机”拥有持续的动力。

  北京——什邡、山东——北川……在灾后恢复重建中,从中央到各对口援建省份,从受灾省到各受灾市县,“加强产业援建、培育造血功能”正成为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一场抓住契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役正在稳步推进。

  这是一条科学重建之路——既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又充分运用市场的力量。“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结合,使灾后重建之路更加坚实稳固。

  2009年10月,111户来自援建方江苏的企业家与绵竹市签约,118亿元投资注入产业重建,项目涉及机械加工、家纺、流通服务等多个领域。

  北川,这个地震中的极重灾区,如今把山东省八大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全部吸引来投资,他们就地办厂,就地纳税,既成为当地百姓就业的一个主要渠道,也使企业得到了收益。

  一个个企业“落户”灾区,一个个产业园拔地而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这样的模式,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比比皆是。

  专家指出,相当于一个国家国土面积的灾后重建工程,必须要由政府主导,用“看得见”的手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必须建立起市场化运作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对口援建省份广泛动员本省市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各方面力量参与对口支援。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计显示,援建省份的相关企业共和灾区签约产业合作项目400多个,协议投资550多亿元,已到位资金77.9亿元,为受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61.8万个。

  资金扶持、产业援建、智力援建……不到两年的灾区恢复重建之路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对口援建就是要“援”一种科学发展思路,灾后重建就是要“建”一种科学发展模式。

  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四川全省灾后恢复重建全力推进,灾区呈现出崭新面貌:

  ——民生项目重建加快推进。规划重建的126.3万户农村永久性住房全部完成,因余震等因素新增19.6万户农村住房重建已开工99.9%,其中完工77%。

  ——基础设施重建进展顺利,产业重建成效明显。12个高速公路和88个国省干线及重要经济干线项目,184个农村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北川、汶川、青川三个县城及映秀、汉旺等35个城镇重建加快推进。2440户规模以上受损工业企业有97.6%恢复生产,6个重灾市(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困难群众帮扶卓有成效。帮扶安置因灾失地农民5.6万户。帮助41.9万名受灾群众实现就业,对1500家企业、18万职工进行失业预登记并发放失业保险金,切实帮助农村建房困难群众解决住房贷款难问题。

  ——对口支援工作扎实推进。援建省市与灾区协议援建项目3118个,到位资金415.2亿元人民币;开工2831个,其中完工1555个。建设合作产业园区18个,协议引进项目420个,投资总额500多亿元。

  ……

  紧急救援感天动地,灾后重建气壮山河。

  在重建中,地震灾区不仅恢复了生气,更面向未来,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重建中崛起,希望中奋进——

  不到两年的灾后重建之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激发起全民重建的力量

  今年元旦那天,四川省汶川县城威州镇居民师林海忙得不亦乐乎:他正把家什从临时租来的40多平方米的过渡房,搬进新建成的安置小区阳光家园中一套87平方米的三居室。

  “早就想住进这么宽敞、舒适的新房子。这里厨房、洗手间、卧房都修得很合理,比以前的家好多了!”

  在“5·12”大地震中,汶川县城80%以上的房屋危破,真正成为一座“站立的废墟”。在广东省对口支援下,汶川县“十大民生工程”333个项目均优先建设和竣工,在去年底前已正式交付使用,耗费资金占援建资金八成。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这是灾后恢复重建的“指针”。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灾后重建要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让灾区人民早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中央财政和各对口支援省市在安排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时,均把保障民生作为恢复重建的基本出发点,优先安排城乡居民住房、学校、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

  ——安居才能乐业。大地震中,数以百万户计的居民住房毁损,使受灾群众尽快住上安全、温暖、舒适的住房,成为灾后重建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地震发生不到四个月,67.7万套作为临时过渡安置房的活动板房全部安装完成。而在临时应急措施完成后,永久性住房建设和维修任务凸显出来,成为头等大事。

  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对口支援、银行贷款、社会资金、群众自筹……通过全方位调动资源,灾区住房重建进度不断加快。

  在重建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实行“一村一策”。特别是整村重建和易地搬迁重建村的重建住房普遍采用统一规划,规范标准、建设质量、安全设防等远远超过了地震前的水平,供电、供水、排污、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城镇住房重建工作受产权复杂、利益诉求较多等因素制约,进展虽滞后于农村住房,但仍在全力推进。

  去年底,青川县首批城镇安居房东山安居小区340套住房投入使用,鲜红的春联和红灯笼在阳光照耀下十分醒目。这个县其他安居小区正在抓紧施工建设,全部完工后将解决县城2000余户居民的住房问题。

  地震中住房倒塌的150多万户四川农民,将在春节前搬进永久性住房。四川灾区城镇住房重建已完工62.6%,预计今年5月底前能基本完工。

  甘肃省把近60亿元中央资金用于农村居民住房重建维修,占这个省获得的中央灾后重建资金的近七成。全省受地震影响的30.28万户重建户、39.46万户维修户都已在2009年年底前竣工,灾区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灾区未来的希望。

  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的校舍,让孩子们早日从简陋的板房校舍搬入完善的永久性校舍,是每一位灾后重建人员乃至全国人民的由衷希望。

  “看见那么多的孩子在简易教室里上课,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来自北京的四川省什邡市城北小学工程建设项目经理王映山说。经过昼夜24小时不间断施工,城北小学在2009年秋季开学前交付使用。

  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地震中被摧毁,新东汽中学位于德阳市市郊,由海军援建。建筑工人说,学校建筑每平方米的钢筋用量比一般建筑要多30%,建得如碉堡般坚固,能抗8级地震。

  今年1月17日,迁址重建的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新校园启用,近2500名学生告别板房,迁入新校园。在学校入口处,一块尚未刻字的巨大石碑将铭刻学校师生们的感恩之情。

  截至去年12月底,四川地震灾区已实现了95%以上的学生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的目标;今年春季开学时,四川灾区学生将全部告别板房进入永久性建筑学习。

  ——灾区人民的健康始终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

  医疗卫生机构一直是灾后重建的优先项目之一。在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新建、复建的医疗机构的软硬件水平比地震前普遍有了巨大的飞跃。

  去年12月26日,14家由上海市援建的四川省都江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移交投入运行。地震中完全坍塌的崇义镇公立卫生院在原址上拔地而起,不但新增了手术台、无影灯等硬件设施,上海来的医务工作者举行的每周一次的培训,让卫生院里从医多年的医务工作者不断学到新知识、新技能。

  “乡亲们以前做手术还要去市里,现在有的手术我们这里就能做,省时省力还省钱。”崇义镇公立卫生院院长邱志强的兴奋溢于言表。

  目前,四川灾区的医疗机构重建项目进展顺利,医疗卫生机构重建开工率达93.7%。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不仅在于优先安排住房、学校、医疗机构等民生项目,更是体现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政策的人性化,以及充分尊重灾区群众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

  四川省北川县通口镇香泉乡光明村村民杨玉华夫妇18岁的儿子地震中在北川中学不幸遇难。震后,38岁的杨玉华决定再生一个孩子。由于她是高龄产妇,产前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就到她家中定期检查。平安分娩生了女儿后,保健院院长还带着妇产科、儿科主任来家里进行产后访视,并发放了慰问金。

  在这场灾难中,仅四川一个省就有8000多个独生子女家庭失去了孩子。地震两个多月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汶川特大地震中有成员伤亡家庭再生育的决定》。随着一个个新生儿在震后呱呱坠地,越来越多的再生育家庭正逐渐走出地震造成的心理阴影。

  ——广泛参与、民主决策,成为灾后重建的另一大特点。只有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才能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规定,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充分听取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意见,重大事项应当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专题论证。

  群众参与、民主决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激发起全民自发参与灾后重建的伟大力量——

  灾区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力更生,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

  “遭了那么大灾,哪能光等着政府救济。”四川省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左手残疾的石光武在自家经营的小超市中告诉记者,他现在除了负责进货外,平时在周边打工挣钱,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石光武的爱人是聋哑人,这对残疾夫妻,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枣树村最早一批开始重建并搬进新居的村民。

  在“年画村”四川省绵竹市棚花村,37岁村民王彩霞正在年画传习所里小心翼翼地绣着年画“赵公镇宅”,这幅年画市价2000元左右。她要在腊月年画节到来前,再赶制完12件绣品。

  这个村有着悠久的绘制年画的习俗。地震前,村里就有年画刺绣班。震后,村民们三五成群地在帐篷里组织起了年画生产。江苏省常熟市对口援建的年画传习所建成后,许许多多村民在年画传习所里靠年画刺绣为生,他们制作出来的年画价格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远销各地。

  ……

  原计划三年完成的重建目标任务,两年可望基本实现——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一个个美好新家园在地震灾区初具规模。

  恢复重建的同时,经济社会获得快速发展——

  GDP增长14.5%,单位GDP能耗下降5.5%、新增9家世界500强企业……年初,从四川传来消息,2009年全省灾后恢复重建全力推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

  重建成绩斐然,而重建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对灾后重建工作要规划得长远一些,避免重复建设或浪费。”

  “灾后重建中要更重视生态建设,将生态恢复与低碳经济挂钩,从根本上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我呼吁关注灾区失地农民的后续生计问题,只有这个问题真正解决了,灾后恢复重建才能算真正完成。”

  ……

  2010年,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决胜之年。近日举行的四川省“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今年灾后重建的预期目标是,灾后恢复重建9月底前完成投资和项目85%以上,年底完成投资90%以上、完工项目92%以上。”1月31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新的目标。

  政府的目标,是群众实实在在的生活梦想——

  “新的一年里,我的愿望就是带着全村的49户人家,能在刚刚建好的新房上建起第二层,加上许多的传统工艺,使这里成为一个更好看的民族风情村。”新年之际,甘肃省陇南地震灾区文县铁楼乡麦贡山村村支书班兴仁表达自己的愿望。

  2010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来到陕西宁强地震灾区考察。面对闻讯赶来的村民,他深情寄语:“希望乡亲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决心,更是亿万人民的衷心希望……

  “对有子女在震灾中死亡或伤残的家庭,给予再生育政策照顾”。地震后一年多时间里,四川再生育家庭中2842名妇女怀孕,1662个婴儿健康出生。

  一个生命,就是一个希望——

  重建中崛起,希望中奋进。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决胜之年——2010年,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定会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灾区群众的日子一定更加美好,灾区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参与记者:李斌、刘欣欣、陈二厚、丛峰、刘铮、江国成、杨三军、侯大伟、李亚杰、江毅、叶建平、陈健)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