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杀死难者“入住”社交网站
![](https://photocdn.sohu.com/20061227/Img247290750.gif)
来源:
新华网
2010年02月07日07:16
身穿老式系扣T恤和短裤,站在一栋陈旧建筑物前咧嘴而笑——那是时年6岁波兰男孩赫尼奥日托米尔斯基显现在一家社交网站上的画面。
日托米尔斯基是犹太人,纳粹大屠杀死难者。他“个人空间”中的照片摄于1939年,可能是生前最后留影,却吸引网友注目,“好友”数量突破3000。
网络定格
1941年,波兰城市卢布林,纳粹把日托米尔斯基全家赶入当地贫民区。不少犹太人在那里因缺粮、疾病和纳粹屠杀而死亡,堪称“人间地狱”。次年,小男孩与父亲被送入马伊达内克集中营,1943年初相继遇害。
二战结束后,卢布林一家文化机构以戏剧等多种形式纪念纳粹大屠杀中遇害的4万犹太人。进入互联网时代,同一家机构打算在社交网站上为遇难者们创立“个人空间”,以唤醒人们对他们的记忆。
日托米尔斯基的个人页面由此而来,至今已有众多“好友”留言,包括他家亲戚和网页管理人员以死者名义撰写的“帖子”。
“赫尼奥是纳粹暴行的见证者和受害者,”美联社5日引用日托米尔斯基的亲戚、“个人空间”创建人之一内塔日托米尔斯基阿维达尔的帖子报道,“他已遇害,永远无法提供证词。我们试图猜测他可能证明的事情。”
记忆留存
在日托米尔斯基的页面上,一张照片是他上学所用的希伯来语课本,文字说明用波兰文写成:“9月即将来临,我将上学去。我在脑中想像学校的样子,有一点害怕。爸爸告诉我不需要担心。毕竟他就是教师。今天我看到了课本。”
就在日托米尔斯基入学那一天,战争爆发,夺去了他手捧书本获取知识的权利。建立这样一个“个人空间”,一方面让更多人有机会认识这名小男孩,另一方面也为还他一个虚拟童年。
长久以来,不少网民为纪念去世的朋友或亲人在社交网站上专设页面。现在,网络上出现一种新现象,即为上个世纪重大悲剧事件的受害者创建缅怀页面,让这些久已逝去的灵魂在人们记忆中“复活”。
方法争议
不过,一些专家学者质疑这种做法。
卢布林市玛丽居里—斯卡洛多斯卡大学研究犹太人历史的学者亚当科普乔夫斯基认定,以一个已逝男孩为名发帖涉嫌“侮辱死去将近70年的孩子……这是弄虚作假。斯人已逝,谁都不知道他的想法是什么、他会怎样说、怎么做。”
另一些人持相反观点,认为只要能让大屠杀死难者留在世人记忆中,任何方法都值得尝试。
波兰犹太社区领导人彼得卡德尔奇克说,网络纪念并无不妥。“任何方法,只要能帮大家获得与过去相关的信息,我们都应该鼓励使用。用大理石纪念碑和正式典礼祭奠逝者的时代已经过去。”(韩玉)
![](https://news.sohu.com/upload/pagerevision20090916/pic03.gif)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