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西藏努力抢救濒临失传的“泽帖”工艺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2月08日10:28
  新华网拉萨2月8日电(记者普布扎西)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泽当“泽帖”工艺,目前在西藏山南乃东县民族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得到拯救和传承。这里有30多人常年编制“泽帖”,销售网络遍布海内外。

  “泽”是山南地区泽当镇的简称,“帖”是藏语“帖玛”(氆氇的一种)的简称,“泽帖”意为山南地区泽当镇本地独有的纯手工精羊毛哗叽纺织产品,是氆氇工艺中技术难度最大、面料最精细、做工最为复杂的一种。

  记者日前在乃东县泽帖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里看到,当地农民正按照传统手工流程忙碌地编制“泽帖”,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合作社展厅里摆放着等待销售的一排排成品“泽帖”,质地考究,做工细腻。

  合作社负责人巴桑说,“泽帖”也叫毛哗叽,具有质地柔软、持久耐用、纹路清晰、清洗不变形,以及冬暖夏凉、透气性好、无静电反应等多种特性,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是日常生活和馈赠亲友的上等民族手工艺品。

  在西藏,“泽帖”工艺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公元641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内地优秀的纺织技术进入雪域高原,西藏的纺织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生活在山南地区雅砻河谷一带,“泽帖”的前身——藏氆氇就是在这段历史时期创新和发展起来的。随着传统的藏氆氇经、纬线由粗变细、质地由厚变薄,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泽帖”纺织工艺。

  巴桑说,几年前,最后的“泽帖”传人阿旺措姆年事已高,一度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泽帖”工艺濒临失传。得知这一情况后,合作社聘请阿旺措姆老人制作编织工具,并回忆工艺流程,到合作社传授“泽帖”工艺技术,先后培养了34名当地“泽帖”艺人,使这一古老的技艺“起死回生”。“泽帖”工艺在去年8月被确定为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西藏文化工作者3年多的努力,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日前基本结束,共发现包括“泽帖”在内的4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西藏正采取各项措施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保护,以使古老的各类民族传统文化项目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