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北京家教市场调查 老师悄然变成计时买分小时工

来源:北京晨报
2010年02月09日06:38

  家教:老师或者小时工

  ——京城家教市场调查

  核心提示

  正值寒假,数不清的孩子正在家教的带领下,苦心读书做作业。面对期末考试成绩,平时请过家教的家长和学生,要么看到效果,决心寒假再补一番,要么分数没涨,决心换个家教试试。还有不少家长和学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刚把家教请进门。看来,京城家教市场今年寒假又要火上一把。然而,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却发现,由于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老师这个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却正悄然蜕变成计时买分的“小时工”。

  除了毕业生会遭遇“被就业”,某些家教的学历等资质也能“被抬高”。家教公司“包装”员工是为了财源广进;家教“被包装”则会名利双收,难受的是那些家长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掏出去的银子打水漂了。

  问题1

  家教:资质“被”抬高

  家长:

  家教良莠不齐

  家住四季青的姜女士告诉记者,她怕被忽悠,干脆放弃请家教。“我的女儿就要中考了,眼看就到关键时刻,但是我仍然不准备请家教。家教的水平良莠不齐,他说他是清华毕业的,我怎么考证?我能好意思让他把毕业证学位证都拿给我看看吗?再说我是外行,即便旁听也未必听出家教讲的究竟怎么样。”

  家教:

  学历确有水分

  家长的担忧不无道理,一名家教坦言自己的“学历”有水分。“在介绍教师时,家教机构为满足家长的要求,会把我们说成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且具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这样的老师素质高,普通话好,很受家长欢迎。”田青(化名)神色略微羞赧不安,但很快恢复了平静。她是北京某著名专业家教机构的职业1对1家教,去年6月毕业于山东省一所普通学校。家教机构的做法让田青有些隐隐有些害羞,但久而久之,她也习惯了。因为事实上,这种做法无疑给她带来了更好的口碑和更广的学生源,因此,她并没有提出异议。“我普通话确实不太好,有时还要学生给我纠正,但这并不代表我教学质量没有重点大学毕业生高。不过,近来我们公司对应聘的家教把关比较严格,基本上只招聘北京本地高校毕业生了。”

  家教机构:

  资质必须保密

  记者以家长身份来到丰台区一家学校(教师1对1),表明要给妹妹请一位家教。当询问授课家教资质时,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保证说:“这里的老师都很专业,一定能胜任家教工作。”当记者表示想要进一步了解家教的毕业院校、专业和从业经验时,工作人员摇摇头:“这个恐怕不行,公司有保密要求。”

  近年来,家长与家教对簿公堂的尴尬事儿时有发生。望子成龙的家长因孩子分数不高辞退家教,而家教则反过来将家长告上法庭。试卷上的鲜红分数已不再单纯是学生的命根,它也掌握着家教的命运。

  问题2

  家长:花钱“买”成绩

  家教:

  家长比学生难“伺候”

  “有些家长会在上课前就提出期望值,有的是直接说分数,有的是说基本上达到一个分数区间。面对这种要求,我不会马上答应。”梦梦是一名自由家教,独特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非师范专业科班出身的她赢得了多数家长的好评。尽管家教小有成就,她仍感慨:“在教学成绩上,家长比较难沟通,他们觉得付钱了就得有效果,但是教学这事儿不一定立竿见影,教了不一定会,会了不一定能用,用了不一定答题快,答题快不一定答对,最终的家教结果很难用分数确定。”对此,田青也深有体会。她曾经接手一名英语考试总得7分的孩子。“当时家长都不好意思讲出孩子的分数,说只要提高1分就坚持请家教。”最终,孩子不断进步,考到了40多分,但是家长还是不满足,找理由把她辞退了。

  家长是否会以学生成绩提高不明显要求退学费?田青听说了一些类似的事件,她很庆幸这些事都有家教机构咨询师负责处理,家长不会直接找家教。“家长不会以孩子没通过考试等具体事例为由要求退学费,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还有孩子临场发挥等多种因素,不一定是家教本身的原因。”

  “家长会以什么要求退款呢?如何评定孩子是否达到学习效果?”面对记者的询问,田青介绍说,这些都没有相关的标准,一般家长都选择其他的托辞,比如孩子作业多、没有空余时间等。

  学生:

  “提分”也要我们想学

  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的一位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分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靠学生自己。“现在请家教的学生通常是初三学生或高三学生,以我自身经验来看,请家教多少会有些效果。我觉得只要学生自己有意愿跟家教学习,有进步的意识,分数提高是水到渠成的事。我有个同学也请了家教,但是他觉得我们课内负担已经很重了,不愿被迫进行课外辅导,因此效果一直不明显,家教也拿他没有办法。”

  学生对家教的依靠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有些学生,信任可以提升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另一些孩子,信赖却蜕变成了偷懒甚至逃避学习的“拐杖”。和学生是该近一点还是远一点,这让很多家教感觉无所适从。

  问题3

  学生:远近难把握

  家长:

  家教不是哄孩子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学生对家教持两种态度。一种把家教当作家长强加于自己的,对老师,或是讨厌,或是敬畏。另一种把家教当作具有亲和力的知心姐姐、知心哥哥。在后一种情况中,很多孩子喜欢和善解人意、年轻时尚、且专属于自己的家教达成一种朋友之间的契约,就像拉钩儿游戏一样,例如完成家教布置的作业,好好考试等。这种相互之间的信任,提升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也有一些学生把信赖转化成依赖,仗着和家教亲密的关系,要求家教帮忙写作业,在学校上课时不再认真听讲,家教成了彻底的“拐杖”。

  对于家教与学生的远近关系,家长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姜女士不请家教,另一个理由就是,她听说有些家教很擅长“哄孩子”、和孩子闲聊。“时间多宝贵啊!聊一会儿,半小时过去了。可是学费一小时动辄上百,一点都不少收。我可不准备花钱请家教陪孩子谈心或是看着孩子写作业。”

  家教:

  只能扮成两面派

  家教普遍认为和学生谈心是为了解学生性情、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磨刀不误砍柴工”。私底下,家教田青、梦梦和学生的关系一般都比较愉快。“课上都叫老师,课下基本叫姐”。节日里,她们会收到学生的卡片和糖果。平时,她们也会为自己的学生准备一些零食和小贴画作为奖励。

  在教学中遇到家长与学生的利益冲突点,这是家教绕不开的难题。梦梦告诉记者:“在教学课堂上,如果我提出严格要求,学生大多会抵触,家长反而觉得应该这样。我留作业不论多少,家长都觉得好,应该完成,学生会觉得本来课内作业就很多,课外还要加,会有压力。”每到这时候,梦梦把自己扮成两面派:背后偏向家长,授课时要站在学生一边。田青说,如果和家长“打小报告”,学生会对家教产生不信赖感,但有些情况必须和家长沟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讨好孩子”只是一种手段,不能成为目的,孩子需要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

  富裕家庭的90后孩子骄纵任性,在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校监管下,他们会小心隐藏自己的缺点,而这些缺点在家教面前展露无遗。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否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问题4

  德育:责任有点重

  家长:

  家教言行是榜样

  由于家教实施的是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因此他们可能会比学校的教师更了解学生。但家教们的首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快速提分,他们是否愿意为分数以外的事情操心?这是利益与伦理之间的较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家教到底要拼命地“授业”,还是能抽出一点时间“传道解惑”关注他们的成长,这个责任不能说不艰巨。

  朝阳区的王女士说,她很注意家教的选择,因为家教的言行,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他的孩子刚上初中,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有时候会模仿身边人的行事方法与思考方式。“平常手机也经常收到‘家教帮孩子提分’的广告短信,但我请家教从来都是靠其他老师或家长的推荐。孩子在我面前很乖,如果家教发现他有不良倾向,我当然希望家教能及时喝止并纠正。”

  家教:

  孩子骂人我管吗?

  田青平时总是笑眯眯的,班主任评价她:“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可即便是如此好脾气的田青也自称被学生骂过。她有一个学生,平日里偶尔爆粗口骂别人,她没在意,只是轻描淡写说了几句。这个女孩儿是复姓,姓名是四个字,一次她为节省时间,在笔记本上记名时,将女孩的姓名简写为两个字,女孩儿看见了,不依不饶地大闹,脏话竟然脱口而出。田青错愕不已,只好告诉家长。

  记者手记

  家教不是

  “小时工”

  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受到,家教市场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无论是初见端倪或是已成顽疾,都势必制约着家教行业的发展,形成累卵之危。家长常常感叹:请家教是件头疼的事!面对着升学压力,家长的殷切希望可以理解,他们不仅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更希望家教服务物超所值!还有不少家长反映:“学费贵只是一方面,我们怕请到的家教不靠谱,反倒耽误孩子宝贵的时间!”家长的高标准、严要求使本来有些紧张的家长与家教关系渐渐擦出了火药味儿!而家长的“吹毛求疵”、学生的“不求甚解”,无形中给家教施加了额外压力与工作难度。其实,家教链条中的家教、家长、学生三方,应该换位思考,通力合作,找到一个互利共赢的平衡点,共同营造家教市场的良好氛围。

  而在职业道德规范问题上,光靠家教自律远远不够。针对这一行业出现的问题,有专家认为,国家有必要出台相关的法规与政策,既保护家教的合法利益,也对家教市场的不规范行为有所约束。此外,媒体可以发挥监督作用,对弄虚作假的家教及家教机构进行曝光。

  在观念上,家教要摆脱“小时工”的心理。毕竟,家教也是老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的灵魂,如何为花朵儿般的青少年营造一个春风化雨的环境,如何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如何为行业树立良好的口碑,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家教的困惑,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拷问他们自己。

  本版撰文 实习记者 张璐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