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9日电(记者吴雨、刘琳)入住的新房贴着喜气对联,新建的厂房重现往日繁忙,崭新的校舍充满琅琅书声……经过一年多来的不懈努力,我国银行业鼎力支持遭受“5·12”汶川特大地震重创的四川、陕西、甘肃灾区迅速重建,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社会责任答卷。
迅速重建 奇迹背后有强大金融支撑 地震带来的满目疮痍并不是永久的,灾区重建高速且高效。截至2009年底,四川省七成灾后重建项目已完工,99.8%的需重建农房已落成;甘肃陇南22.8万户农户的需重建住房已开工,其中99.21%已竣工;天津市援建陕西汉中市略阳、宁强两县共295个项目,已完成援建任务95%的工程量。
在灾区迅速重建奇迹的背后,有着银行业的倾力支持。
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月末,灾区三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灾后恢复重建贷款3905.6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累计发放2004.8亿元、政策性银行累计发放798.9亿元、股份制银行累计发放529.9亿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累计发放348.9亿元。目前,灾后恢复重建贷款余额3017.0亿元。
这些灾后恢复重建贷款像救命的“血液”,“输入”各个灾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需要扶持的重点企业、灾区支柱产业以及水、电、道路、通讯、学校、医院等受损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中。
各商业银行分别调整信贷投放重点,灾后恢复重建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重建、涉农贷款与城镇建设。
中国建设银行向承担都江堰、彭州等重灾区安置房、板房及学校建设的单位发放贷款逾10亿元;向承担都汶高速公路恢复重建工作的有关单位发放贷款2亿元;投放贷款1.5亿元支持宝成铁路“109”隧道抢险工作。
截至1月末,中国农业银行四川分行已对39个极重灾县抗震救灾客户授信598亿元,余额390亿元,共发放并激活金穗惠农卡208.97万张,对9.12万户农户完成贷款授信26.56亿元,贷款24.2亿元。中国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贷款投向灾区电力行业5.6亿元,交通行业9亿元,重点支持了天定高速公路、康临高速公路、大唐甘谷电厂、陇南润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日产2500吨水泥生产线等一批地震灾区的项目。
中国银行大力支持四川城市道路施工、管网改造、公共设施、供水供气和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支持了绵阳燃气集团、崇州市天然气、瑞华(绵竹)水务等重灾区市政建设工程。
重拾生活 重点扶持民生大事 地震的阴影摧毁不了灾区人民重拾生活的信心,流离失所的人们盼望早日有安身之处。银监会和各银行业机构把农房、卫生、教育的灾后重建金融服务,作为2009年最紧迫的民生工程。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乡村,逐户调查了解农房重建资金缺口和信贷需求,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的有效需求,做到应贷尽贷,不让一户因没有获得贷款而影响住房重建。
截至2010年1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向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发放住房重建贷款177.2亿元,支持81.2万户,同时发放困难农户住房贷款46亿元,支持23.5万户。
针对地震灾区受灾严重,无力购买家电的现状,四川省绵阳农村信用社与长虹公司签订了农村消费信贷合作协议,于2009年2月在北川、平武、安县、江油4个重灾县市,启动“三零”贷款消费,符合条件的农户可以享受产品价格全额贷款“零首付”、贷款前6个月长虹公司贴息“零利率”、全额减免手续费“零成本”。
另外,在医疗、卫生重建方面,各银行业机构也鼎力相助。截至2009年12月底,建行向四川地区教育类客户贷款余额56.18亿元,医院类客户贷款余额7.42亿元。农行以成都兴蓉投资公司为融资平台,支持成都市132所中小学灾后重建,并积极支持甘肃灾区医疗、教育等关系民生的项目;中国银行先后为四川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崇州市中医院、成都市妇产科医院等提供授信支持。
四川省德阳市商业银行向德阳外国语学校、德阳中学等文化教育事业单位累计发放贷款4.5亿元,其中2009年发放1.35亿元。
积极造血 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 着眼灾区长远发展,银行业在支撑灾区重建的过程中意识到,不能只“输血”,还得会“造血”。在保证受灾农户有房住的同时,各银行机构还支持灾区人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协调支持中小企业恢复生产和加快发展。
四川都江堰农信社推出“农家乐”贷款,支持农户发展莲藕及菌类种植、冷水鱼养殖等特色产业。建行在某些受灾地区成立了金融支持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对救灾或援建灾区物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给予部分暂时经营较为困难的小企业利率优惠或期限调整等扶持政策,并以“速贷通”为突破口,为企业恢复生产、保障灾后重建提供生产流动资金支持。
农行在震后部分网点不能正常营业的情况下,制定了面向广大灾区客户的“灾后个人金融服务指引”;创新灾区农民建房贷款、农户小额贷款等支持灾区农户信贷新品种;针对灾后重建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积极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产品,共支持灾区3.11万户农民建房,贷款余额达8.8亿元。
与此同时,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2009年继续对灾区客户严格执行“四不政策”,即对灾前发放、因灾不能按期归还的贷款不催收催缴、不罚息、不作为不良记录、不影响提供新的信贷支持,并适当延长“四不政策”期限。
截至2009年末,四川共有28.3万户个人客户享受“四不政策”,贷款金额94.57亿元;2292户法人客户享受“四不政策”,贷款金额375.48亿元。此外,银监会积极支持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实行市场准入特殊政策,积极引导银行到重灾区新设网点,继续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试点。
截至2009年末,包括灾区在内的四川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设立32家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在德阳、绵阳、都江堰等重灾区新设分支机构12家,四川全省新型金融机构已达17家。
特殊时期,防范风险亦要有特殊之法。银监会一方面要求银行做好资金头寸测算和分析预测,制定支付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另一方面,落实对灾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考核的特殊政策,做到分类必须到位、拨备和资本必须充足、风险管理必须到位、核呆力度必须到位,采取将不良贷款的监管目标由“双降”调整为“双控”等政策,防止不良贷款大幅度快速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