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治久安之路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2月09日17: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嬗变:在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社会治安问题相对突出,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管理办法已经明显不相适应,必须探索一条新的治安管理之路。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我们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整合各种资源,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凝聚全社会的力量,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广泛开展平安建设,扎实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实,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中国国情出发,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寻找到解决中国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

  (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高度重视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改革开放初期,经历了十年内乱的中国百废待兴,社会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违法犯罪诱因大增,刑事犯罪和其他治安问题严重,全国社会治安形势严峻,不少地方群众缺乏安全感。

  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变革形势,面对社会治安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对如何搞好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整个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地向前发展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1983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解决刑事犯罪问题,是长期的斗争,需要从各个方面做工作。”1991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时说:“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

  (二)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从当时我国社会治安的实际出发,并继承以往的工作经验,提出并确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

  1981年6月,党中央批转中央政法委《京、津、沪、穗、汉五大城市治安座谈会纪要》,其中明确提出:“争取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必须各级党委来抓,全党动手,实行全面综合治理。”

  1982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政法工作的指示》要求:“为了争取治安情况根本好转,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全党动手,认真落实综合治理的方针。”

  1983年,党中央针对严重刑事犯罪急剧增多的不正常状况,作出《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明确把“严打”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为期3年的“严打”战役,依法从重从快判处了一大批刑事犯罪分子,使严重刑事犯罪大幅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是由于种种复杂原因,重大刑事案件上升的势头还是很猛。情况表明,“严打”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光靠“严打”不能根本解决治安问题,必须认真落实各种预防犯罪的措施,打防并举,实行综合治理。

  1991年1月,经党中央批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会议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经验,明确了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同年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3月2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3月21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作为协助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常设议事机构,下设办公室,与中央政法委机关合署办公。

  (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两个《决定》,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任务、要求、目标和工作范围、工作原则,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早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从此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决定》特别强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党中央总结历史经验提出的正确方针。十年的实践证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1)它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2)它是为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创造稳定的、良好的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3)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4)它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途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5)它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民愿、深得人心的一件大好事。(6)它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措施。(7)它是新形势下坚持专门机关和群众路线相结合原则的新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新路子。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构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视。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写入了新修改的《党章》的总纲,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为全党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2001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年的“严打”整治斗争。江泽民同志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出发,全面阐述了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1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精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也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内容和工作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发展和提高。

  1991年至1993年,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中央综治委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哪里治安混乱就集中整治哪里,先后部署开展了“反盗窃”专项行动、重点治乱行动、打击取缔卖淫嫖娼和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围歼车匪路霸、整顿铁路治安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此后每年中央综治委都围绕一两个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作为工作主题,召开会议,出台文件,层层抓落实,并根据重点工作的需要,先后成立了铁路护路、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校园及周边整治五个专门工作领导小组:

  1994年部署集中整治农村治安,一批横行乡里、群众深恶痛绝的流氓恶势力被铲除,农村基层党政组织得到加强;1995年召开全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会议,会后,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意见》,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1996年6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把综合治理措施落到基层、落到实处;1997年部署进一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使人民群众的居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1998年召开全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交流会,努力降低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1999年在山东省东营市召开全国企地共建安全社区工作现场会;2000年召开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经验交流会,之后,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

  (三)在总结近10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200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从更高层次对步入新世纪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意见》指出,社会治安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有力保证,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须要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全党、全社会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党的十六大以来,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国深入开展了平安建设,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拓宽领域,充实内容,提高层次,完善机制

  (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始终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正确方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

  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都予以高度关注,摆在突出位置,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纲领性文献中,第六章《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的第六部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辟以专门章节,进行了完整、全面、透彻的表述,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指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总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仅要着眼于维护社会稳定,更要着眼于实现社会和谐;不仅要着眼于消除不和谐因素,更要着眼于增加和谐因素;不仅要着眼于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现实问题,更要着眼于解决深层次矛盾、确保社会长期持续和谐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二)平安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采取了一系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措施,使我国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但是,在国际国内环境中都存在一些需要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国内既处于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的时期,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明显加大。这些都给搞好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005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把平安建设的目标任务上升到更高层次:一是打击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防止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情况发生;二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努力化解不和谐因素,防止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三是维护城乡社会治安秩序,使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乱点得到有效整治,防止严重危害群众安全感的重大治安问题发生;四是预防和减少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防止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群死群伤事故发生,努力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五是依法查处经济犯罪案件,及时消除经济领域的不稳定因素,防止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案件发生。

  平安建设的开展,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提升,解决了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切身利益问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忠心拥护和积极参与,夯实了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提高了党和政府及政法综治部门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四、党的十七大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也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7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做好政法工作、加强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政治原则,是指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政治纲领和行动指南。

  (一)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的成功道路。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工作成效进一步凸显;平安建设活动广泛开展,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有了更好的载体,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平台初步建立;预防、发现、调处和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得到加强,矛盾纠纷的大排查、大调解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治安防控网络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得到提升;“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治理自行车被盗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基层基础工作受到重视,基层维护稳定力量有效整合,基层维护社会治安的实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综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正确认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量“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雨后春笋般增多;利益格局的调整明显加快,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增大;社会的动态性明显增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经济社会活动更加纷繁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意识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面对这种空前的社会变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坚持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整合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形成社会管理的总体合力。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各级综治委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社会管理,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充分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需要社会关爱的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要着力解决社会治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生命财产安全和良好社会治安环境的需求。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基础。要充分发挥专群结合的优势,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完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形成创建平安人人有责、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从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从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理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思路,明确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措施。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制度,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考虑我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充分考虑我国人口的现状和特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不断解放思想,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路子,努力取得新的成效。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因地制宜、因势制宜,加强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广先进典型,努力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四)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平台的作用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局面,必须加强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自身建设,在明确职责任务上下功夫,在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在抓好组织协调、形成齐抓共管上下功夫,在加强调查研究、搞好督促落实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个大平台,努力提高各级综治委及其办公室的工作水平,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中央综治委现在有40多个部门和单位。各成员单位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加强调查研究,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找准自己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位置,不断查找薄弱环节,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具体工作措施。

  各级综治委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领导责任制、五部委联席会议制度及定期通报、考核等制度。要充分发挥各级综治委组织协调的职能作用,加强调查研究,搞好分类指导。要针对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应对之策和工作措施,作出工作部署。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增强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的科学性、操作性,充分发挥考评的作用。要加强督查检查,总结推广好的典型和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各项部署在基层的落实。要发挥好各专项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指导,充实力量,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经常性的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断有所突破,取得新的成效。

  社会平安,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把保障社会平安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好了,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表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适合中国国情,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是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方针,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途径。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