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0年春节 > 2010年春节评论

评论:“春节申遗”折射传统节日文化式微焦虑

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2010年02月12日02:57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2月11日撰文建议将春节放在我国申遗的首位。他认为,春节申遗可以提高人们对春节文化保护的全民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民族四海一家的认同感和亲和力。同时,可加强国家与民族的软实力、文化影响力和民族人文形象(2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冯骥才作为文化学者与国务院参事,建议将春节放在申遗的首位,其保卫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用意明显。

  事实上,前几年就有学者提出过春节申遗,冯先生不过是旧话重提。笔者认为“申遗”提议表达了专家学者对传统节日文化式微的文化焦虑。学者弘扬传统文化的初衷可以理解,但是“春节申遗”并非最紧迫之事。即使我国不提出“春节申遗”,即使“春节申遗”不成功,春节作为我们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现实并不会改变。不管春节是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多数国人心目中仍然叫“过年”。亲戚朋友从四面八方团聚在一起,图的就是一种氛围,过年就是过的“年味儿”。我们与其“忧心忡忡”、热热闹闹搞“春节申遗”,寻求一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标签,还不如挖掘新春佳节的传统文化内核,过好春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给传统节日文化与国人原有价值观念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冲击。圣诞节、情人节等一些洋人的节日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新宠。传统节日确有式微倾向。为此,许多人感叹洋节抢了传统节日的风头,春节“年味儿”淡了。国家对节假日休假政策作出调整,增设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等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正是对公众传统节日文化诉求的回应,受到了舆论的好评。

  尽管有人感叹“年味儿”淡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春节作为中国最盛大、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仍然承载着民众举家团圆、喜庆这种沉甸甸的传统文化。其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并未根本改变,这一点远非公历新年与西方的圣诞节能够比拟。而且春节一直是传承传统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与亲情伦理的重要载体。这一点从中国特有的春运现象中也可以得到佐证。

  换个角度说,包括春节在内的传统文化习俗是一种集体性行为,几个专家学者的态度并不能决定其兴衰变更。现代社会,通讯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世界越变越小,春节原有的团聚基因、饮食基因也会逐步发生变化。这是一种社会规律。把春节放在申遗的首位,也阻挡不了这种渐进式的变化。

  一言以蔽之,挖掘、保留传统文化,主要在于挖出、留住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底蕴。

  “春节申遗”本身并不能说明多少问题,更不能改变传统节日文化式微的现实。“过年”过的是一种氛围。营造更有吸引力,更加喜庆祥和的传统春节氛围,过好春节比“春节申遗”更重要。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