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俄罗斯专家:“俄是中国能源附属国”不值一驳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2010年02月12日15:01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称

  “俄是中国能源附属国”不值一驳

  俄罗斯人把远东地区看成是“俄罗斯21世纪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储备”。但这个“聚宝盆”的发展却步履缓慢。今年年初,俄总理普京批准了“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并再次强调要同中国进行优先合作。与此同时,俄国内有关“大批中国人移民远东”、“俄罗斯成为中国能源附属国”的担心依然存在。对此,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俄应该利用中国经济资源发展远东,中俄合作才能共赢。

  要把远东的基础设施先搞好

  环球时报:俄罗斯发展远东地区面临着哪些困境?

  奥斯特洛夫斯基:面积庞大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俄罗斯一个主要的自然资源集中地,但距俄中心地带遥远,气候寒冷,开发成本巨大。从工业布局来看,俄主要的加工业都分布在更适合居住的欧洲部分。远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数量稀少,随着当地人口外迁,目前每平方公里只有1.5人左右。

  俄罗斯政府早就意识到开发远东地区的重要性,2007年就推出过有关开发远东的联邦专项纲要。但要想开发这个富饶的地区,从俄罗斯自身来说,劳动力和投资都明显不足。

  环球时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去年5月曾在远东地区召开的边境合作会议上表示,“必须更加积极地吸引中国对俄远东地区的投资”。去年9月,中俄双方批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你怎么看这个合作纲要?

  奥斯特洛夫斯基:要知道,我在俄罗斯电视媒体上多次发表看法,认为合作纲要中的项目符合俄中双方利益。更主要的是,两国毗邻地区的发展应相互捆绑,共同繁荣。对俄罗斯来说,只有这样,远东地区的发展才会更有动力。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可以从中国吸取有益的经验和资金,从中国进口合适的商品。但遗憾的是,在俄罗斯国内,围绕着这个纲要还是有些争论。很多人认为,这些项目仅仅符合中方的利益,对这个观点我是不赞成的。

  如何协调该纲要的具体实施是一个大问题。写在纸上容易,但在实践中落实就需要做大量工作。前提是要把俄远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先搞上去,比如中俄之间阿穆尔河(黑龙江)上至今还没有一个桥梁。在两国边境地区道路修筑问题上,中方做的要好一些。我曾经到过黑龙江,亲眼看到了修到边界的公路和铺设到边境的铁路线。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设施,相互商品供应都会成问题。两国还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对过境口岸进行扩建。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中俄之间的正常经贸往来必然受到限制。因此,在该合作纲要中,首先谈到的就是完善两国边境口岸的过境通道。

  俄能源市场应该在东方找

  环球时报:你怎么看俄中两国的能源合作?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所有项目中,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是最成功的。中国向俄方提供了总额为250亿美元的贷款。此前,该地区没有类似的石油或者天然气管道。通过这条管道,可以将俄罗斯的石油销售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所以说,这条管道对俄罗斯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我个人认为,如果中俄之间能够达成协议,利用中国的不冻港,储存并销售俄罗斯的石油,这是对双方都非常有利的事情。俄罗斯的油气资源过去主要出口到西方国家,而现在看来这不太符合逻辑。因为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亚太国家发展得非常快。如果说欧洲还在危机中徘徊,那么亚太国家可能已经走出了低谷。所以说,俄能源销售市场应该在东方找,而不是在西方。

  环球时报:在一些俄罗斯学者中,有“俄罗斯成为中国能源附属国”等论调,你怎么看待这些观点?

  奥斯特洛夫斯基:我认为,与其说这些人担心中国,不如说是害怕中国,就是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有句俗语说,“俄罗斯—中国很近,北京—莫斯科很远”。俄罗斯人还不够了解中国,尤其是生活在欧洲部分的居民。俄远东地区的人并不害怕中国,他们是邻居。如果有300万俄罗斯人去过中国,那么其中200万人是来自远东地区的居民。很多远东地区的老百姓甚至在中国买房、居住。他们什么也不害怕,甚至想到中国长期居住。

  有关“能源附属国”的说法甚至不值得去反驳。2008年,俄向西方出口2.5亿吨石油,而出口到中国的石油不超过1500万吨。天然气就更不用说了,向中国的出口量几乎为零。我的专业是经济,数字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东西两个方向的出口量一比较,立刻就明白俄罗斯是谁的“能源附属国”了。但可惜的是,一些媒体抛出这些怪论,老百姓就相信,没有多少人能以批评性的眼光看待这些宣传。

  环球时报: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去年12月开通后,梅德韦杰夫总统就提出:“俄能源企业应该对竞争做好准备,市场是不会寂静的”。你如何看他这段话?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的,西方和东方的市场都不可能寂静,或者是等待。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很快,有资料显示在2020年前可以达到15%,但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还是会增加的,而且这是一个有支付能力的大市场。2006年俄天然气集团签署了阿尔泰管道协议,因价格原因却不去履行。据我所知,中国目前主要使用的能源还是煤炭,约占2/3,因此天然气价格只能和煤炭挂钩。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出高价钱。这就是中国的国情,中国永远不会同意欧洲价格。另外,中国要实现气化,还要更新很多设备,这都是很大的花销。从经济的角度看,欧洲价格对中国的能源公司是不合算的。中国和土库曼斯坦在同一年签署了天然气开采及管道建设协议,此后仅用3年就初步建成。也就是说,是俄罗斯自己把中国市场让出去了。俄罗斯仅靠出口西方市场和供应俄国内市场是有限度的,开发中国市场是不可避免的选择。而且应该明白,市场需要逐渐培养,价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俄罗斯人对中国的认识还很模糊

  环球时报:去年岁末,你曾在《观点报》撰文说,俄中两国政府间的信任水平相当高,从军事角度无须担心中国,“因为中国根本没打算把反导系统部署在邻近远东的黑龙江省,而美国却一直吓唬俄罗斯要在东欧部署”。这是针对少数俄罗斯人的“中国威胁论”提出的吗?

  奥斯特洛夫斯基:“中国威胁论”不是一个学术语言,它纯粹是由俄罗斯媒体在上世纪90年代初造出来的,主要原因还是两国人口比例相差悬殊,进而产生恐惧心理。中国朋友没有必要在意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这些论调不会阻止中俄合作。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这几年已经明显式微,当然也会偶尔在媒体出现,可能是某些商界收买媒体来推波助澜,因为他们担心一旦中国商品大举进入,那么他们就不会攫取巨额利润了。比如说啤酒,如果中国啤酒进入俄罗斯市场,那么俄罗斯的啤酒巨头就什么也不会有了。

  环球时报: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够不够?

  奥斯特洛夫斯基:只有那些不了解中国的俄罗斯人才害怕,或者一部分记者、或者一部分政治家。这些人希望通过炒“中国威胁论”给自己加分,以便进入类似于国家杜马(议会下院)这样的机构。他们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为自己的政治前途铺路。而老百姓又知道什么呢?比如莫斯科居民,只知道有个“切尔基佐沃市场”(中国人称“一只蚂蚁市场”),或者知道那里的中国商品卖得太贵,从中国低价买入的商品在那个市场能以10倍到12倍的高价出售。

  中国本身对俄罗斯的吸引力问题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从实质来说,俄罗斯人并不了解中国。互办“国家年”、“语言年”会带来正面影响。俄罗斯人对中国这个市场也不是太了解,很多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完全是不对的。现在媒体也开始有些正面的宣传了。北京奥运会让俄罗斯人知道,俄罗斯还没有像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那样现代化的航站楼。

    更多精彩 请点击环球网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