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最牛征婚女”罗玉凤:我是这个社会最底层的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2月16日04:29
  一个罗列出七大近似苛刻条件的征婚女孩,一个从农村到城市寻找梦想的“80后”,罗玉凤,一个普通的农家女,近日因为一番大胆公开的“豪言壮语”而在网络上火速蹿红,人称“最牛征婚女”。

  现在是过去的延续,罗玉凤的奇特言行与她的成长经历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在她25年的人生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近日,罗玉凤在上海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不找"富二代"当男友”

  记者:现在网络上每天都有你的消息,觉得自己成名人了吗?

  罗玉凤:这些没有影响到我。不过我上班的时候,很多人来拍照,确实对我的工作有干扰。

  记者:你妈妈知道这件事情后好像不是很高兴?

  罗玉凤:(笑)妈妈想我回去,她经常反对我。我读大学的时候在一家公司实习,她反对。她认为在公司干不如做老师稳定。毕业去黄泗小学教书,她又反对,认为那里太偏远。再后来,我来上海,她也是反对的(笑)。

  记者:你才25岁,真的想结婚?

  罗玉凤:我非常想结婚,不是害怕当“剩女”,而是女人过了28岁就过了最佳生育年龄,肯定要趁自己年轻的时候嫁出去。而且,大多数的女人应该都不希望自己拖到30多岁才出嫁吧。

  记者:来上海之后交过男朋友吗?

  罗玉凤:没有。我在读大学的时候交了第一个男朋友,他对我影响很大,我和他交往了两个月以后,发现他有了新的女朋友。那个女孩是个幼师,眼睛和我一样大,有两个酒窝,挺漂亮的,家庭条件也还不错。不过和我比起来,她整体上又要差远了。

  我并不介意人家说我家里穷,这没有什么,一个人小时候家里情况怎样,那是父母的问题。但毕业后混得怎样,那就是我自己的事情了。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就是我为什么不找李嘉诚的儿子或者其他什么富豪儿子的原因。我一定要找北大、清华的,一定要找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我主要看中的就是人的本质,而不是他的家庭。

  “我会坚持七大条件”

  记者:你怎么看待爱情、婚姻?

  罗玉凤:最重要的是两人要有共同的人生目标,共同的价值观,这样,婚姻的稳定性就会大大增加。

  记者:那你觉得通过征婚这种方式能找到你要的婚姻吗?

  罗玉凤:数量上有保证的话,质量上应该也有保证。记者:你不觉得这七大条件很苛刻吗?

  罗玉凤:一点都不苛刻。有报纸推测说只有6个人符合条件,即便如此,我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记者:妈妈希望你能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开出这么高的条件?

  罗玉凤:我会坚持我开出的条件,对不符合我条件而喜欢我的人,我当然不会考虑。人的一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在这几十年中,我希望自己能活得更好。

  我觉得幸福就是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比较满意,不管你选择怎样的婚姻生活,就是为了将来自己能够快乐,所以我要坚持这样的选择。

  投了1万份求职简历

  记者:你在2006年从重庆教育学院毕业就到了黄泗小学工作,听说你也是比较喜欢当老师的,还签了三年的约,怎么才干了两年就离开了呢?

  罗玉凤:我是喜欢当老师,我在黄泗小学的时候,是把学生当作祖国的未来来疼爱和培养的。但那里比较偏远,我和领导相处得不好,他们嫉贤妒能,不能理解我的教学方式,也没有我这么强的事业心。而且我年纪不小了,要找对象了。

  我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是,做三年老师,然后转入商业领域,所以我不可能在教书的时候找人生伴侣。虽然那个时候有个老师对我有好感,但老师和公务员从来不在我考虑结婚的对象之列,除非财政部、外交部的公务员,我才可能会考虑一下。

  记者:2008年8月,离开奉节黄泗小学就到了上海,当时就进家乐福做收银员吗?

  罗玉凤:我没有资历,如果一到上海就能进家乐福,那也太顺利了。我到上海后投了不下1万份简历,周一到周五在网上投,周末就去人才市场。

  记者:那挺不容易的?

  罗玉凤:没什么不容易的,大家都这样。虽然我在这个社会仍然属于最底层,但比起那些每天要为一碗饭而谋生的人,我好多了。

  记者:你都往哪里投了简历?

  罗玉凤:我的首选是金融行业,其次是批发零售行业、宝洁和联合利华这样的快速消费品行业、电子行业、服装行业、餐饮行业、房地产行业、广告、网络和咨询行业。我投过总经理、总经理助理,还有前台、人事和业务员等岗位。对尊重面试者的公司,我都会有好印象。

  “干收银员收入太低”

  记者:对现在的工作满意吗?

  罗玉凤:我的性格非常外向,但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看,这份工作蛮适合我的,但我还是希望能有一个收入更高的管理职位。

  记者:想过怎样才能做上管理职位吗?比如踏实地从基层开始?

  罗玉凤:我为什么会进家乐福?当时我很想获得管理职位,很想进大公司,但是当我投管理职位全部被拒绝之后,我就对自己说,我不需要做什么管理职位,我只要能进大公司就可以了。

  记者:你放弃了一个条件,是因为认识到了以自己当时的资历,从基层做起会比较好吗?

  罗玉凤:我这个人挺容易满足的,我觉得做收银员也蛮好的,每个月收入也够吃穿用,最重要的是,这份工作比较稳定。

  记者:现在每月房租是多少?

  罗玉凤:两三百元。

  记者:工资能存下来吗?

  罗玉凤:有时候不能,有时候能存一两百元。

  记者:所以想提高收入?

  罗玉凤: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收银员这份工作我并不反感,确实也适合我,但如果收入太低的话,就没有生活质量了。

  记者:有考虑过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工资收入吗?比如做兼职?

  罗玉凤:在任何一家公司我都不会去做兼职,会和上班时间冲突。

  刻意拓展人际圈

  记者:平时和同事们联系多吗?

  罗玉凤:我在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和同事联系太多。平时和我家里人联系也不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大地扩大自己的交际圈。

  记者:为什么不跟家里人联系?

  罗玉凤:有一天我问自己,最亲近的人有哪些,我发现只有父母和弟妹时,这让我觉得很害怕,于是我刻意减少了和家人的联系。

  记者:那你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扩大交际圈?

  罗玉凤:最大限度地和自己认识的人交往,最大限度地从自己认识的人身上学到东西。我在任何一家公司基本上都会这么做,上班的时候认真上班,下班的时候立马走人,休息时间不和任何同事联系,或者联系很少。

  这样做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我的交际圈,更新自己的人际圈子——从20岁之后,我就比较注意这个。另外一个原因是,这样做可以更大限度地减轻工作压力,可以增加我工作的稳定性。

  和同事交流太多容易祸从口出,心里也会担心,下班之后不再和他们交流,这样工作的稳定性反而会增强。记者:你在上海朋友、同学多吗?

  罗玉凤:朋友还是蛮多的,但同学一个都没有。

  记者:朋友主要是网友?

  罗玉凤:也不能这么说,可能有一半是网络上的朋友,另外一半是我来到上海之后认识的。

  “工作不稳定就不回家”

  记者:我感觉你在上海的生活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

  罗玉凤:积极是积极,但你要知道,投出1万份简历都石沉大海,这种滋味也是不好受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稳定的生活,但是我的生活并不稳定。我从2008年9月份到上海后就一直没有回过家。

  记者:因为经济原因?

  罗玉凤:这是其中一方面,而且我工作不稳定,我有什么勇气回家呢?回去之后再回来,只会让自己更加不稳定。你要回去,要么辞职,要么请假,这些都会让工作的不稳定性大大增加。

  记者:所以你希望自己能在上海闯荡得好一点了再回去见父母?

  罗玉凤:不是说你只有闯得好点了才有资格回去,而是说闯得好点了才敢回去。在上海,你只有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了,才有好的心情去干点别的事情,比如说享受生活。

  记者:那你会认为现在改善你生活质量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条件好的男人结婚吗?

  罗玉凤: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现在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份好的工作,不过,收银员这份工作我现在不想丢。

  记者手记

  罗玉凤的内心一定有一个强大的“小宇宙”

  罗玉凤为什么会成为今天的罗玉凤?对女儿公开征婚的事情,妈妈很不理解。在和罗玉凤面对面的时候,记者也很想知道。

  在罗玉凤的内心,一定有一个强大的“小宇宙”。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每一句豪言壮语,只是,在这个“小宇宙”里,失落、挫折和无奈,也无法掩饰地存在着。

  她说,虽然很多人看不起收银员的工作,但是她对这份工作并不反感,只是希望收入能再高点,能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她说,自己喜欢去寺庙,但是不会去求签,因为求签也要花钱,“求人还不如求己”。

  罗玉凤在上海没有亲人,也没有同学,下班后也从不和同事联系,她的人际圈子还有哪些?

  虽然罗玉凤自己说,来自网络的朋友只有一半,但也许事实上,这个比例会更高。和很多“80后”一样,网络教会了他们很多,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从2008年9月到上海,到2009年6月进入家乐福,在这大半年里,罗玉凤一直在找工作、换工作。初到上海找工作的她颇有点找不到北。

  在博客上,她仍然保留着一些当时发的帖子,如《找不到工作就回家种地,一个外来求职者想说的话》、《为什么除了一些垃圾公司的面试电话短信,我连正规公司的门都没见过?》、《谁告诉我简历该怎么投啊》和《找工作什么时候结束?》等等,记载了自己当时的困惑。

  在和罗玉凤短短的三个小时的相处过程中,记者感觉到,她和很多同龄女孩一样,真实、细心、懂事、勇敢。她在乎别人对自己容貌的评价,在乎别人对她的尊重。当然,她也有点狂妄、有点虚荣、有点自我。

  在这个信息海量的社会,她能通过网络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丰富,但现实却是,那些都只是别人的丰富,在她的生活里,那些都只是空中楼阁。

  25岁的罗玉凤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于这样一个到大城市寻梦的“80后”农村女孩,我们的社会需要包容,而不是没完没了地去挖掘她的“雷事雷语”。(记者周裕妩)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