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0年春节 > 2010年春节消息

在新疆过年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2月19日18:18
  尽管早已离开新疆,但新疆过年的那番乐趣,依然留在脑海里。

  我国56个民族,55个在新疆有分布。于是,新疆的年味便烙上了民族融合、习俗相染的特征。

  单以人口而论,新疆以穆斯林群众为主。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都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的传统节日是古尔邦节。不过,不管是汉族人的春节,还是穆斯林群众的古尔邦节,全疆各族人民都会热热闹闹、体体面面过上一回。当然,汉族人的春节宴席上少不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身影;少数民族的古尔邦节,汉族人也常常跑去凑热闹。

  汉族人过春节,大年初一早上少不了吃饺子。新疆的汉族人过年,除了吃饺子,桌上还会摆上馓子、韭叶子、巴哈力、巴旦木等吃食。而后者呢,是穆斯林群众的传统食品。汉族人过春节,“老汉要剃头,小孩要买炮(爆竹)。”耳濡目染,新疆的许多少数民族兄弟也要在春节前把头面修饰一番。我在新疆时居所不远便是个维吾尔族群众聚集区,除夕夜,这里的鞭炮声也会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首府乌鲁木齐是五湖四海、五行八作各色人等的汇聚地。成员众多,众音齐鸣便成为必然。豫剧、秦腔、越剧、京剧……各种剧种在这里都有大批的拥趸。每到春节,各个宾馆都会抓住这一契机,纷纷推出了“节日戏剧歌舞茶座”。兵团12师退休干部窦二夯是我的朋友,这个铁杆戏迷每到春节都会很激动:“春节俺啥都不干,每个宾馆串着看戏哩,真美!”

  新疆大部分地区比较寒冷。到室外玩冰斗雪也是新疆人过年的重要内容。新疆的雪质及高山冰场的冰质在亚洲首屈一指。而新疆的滑雪场又大多紧傍城市,以乌鲁木齐为例,最近的滑雪场距离市区仅6公里。每年春节黄金周,新疆旅游部门都会适时推出雪地足球、田园滑雪、冰上钓鱼、冰帆、冰上陀螺、雪地摩托、雪雕艺术比赛、全家福爬犁比赛等项目,几乎所有的家庭在这些天里都会全家相携美美乐上几回。

  瞧,那位穿红色滑雪衫的小伙子从山顶飞速滑下,滑雪板扬起的雪花如一缕轻烟。那对母女显然是初学滑雪,脚步蹒跚,满脸都是笑。在乌鲁木齐我最喜欢的是红雁鹭岛滑雪场。

  各滑雪场还会在溜冰滑雪之余,组织游客到哈萨克族牧民的毡房里,一边听着阿肯弹唱,一边品奶茶、吃手抓肉,让游客既滑了冰玩了雪,又体验了独特的西域民俗风情。

  阿肯是哈萨克族民间歌手的称谓。这些乡土音乐家们,一般都能即兴自编自弹自唱。当阿肯唱出风趣或智慧的歌词的时候,旁听的人会不断地高声喊叫助兴,莽莽雪原平添了许多生趣。

  如果汉族的春节和穆斯林群众的古尔邦节正好重叠或时日相差不多,就更热闹了。

  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过节前,穆斯林群众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的广场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按照伊斯兰教的风俗,古尔邦节要连过三天。在新疆时,年年我都要到穆斯林朋友家里过古尔邦节。

  2003年的古尔邦节给我的印象最深。那年的古尔邦节比汉族的农历春节只晚3天。也就是说还没有过“破五”。古尔邦节的前一天,新疆水利厅厅长王世江打来电话,邀请我和他一道到水利厅维吾尔族职工达乌提家拜年。

  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我很是郑重,为了不出洋相,专门找出有关伊斯兰教风俗的书认真研究了一番。出发前,仔仔细细地沐浴更衣——这是伊斯兰教过年的规矩。

  达乌提在乌拉泊水库负责绿化工作,是个50多岁的和善的壮汉。

  茶点早就备好了——这是古尔邦节主人宴客的第一道菜。茶点可真够丰富了:有面点、干果、鲜果、糖果。仅面点就有馓子、韭叶子、巴哈力等5样。干果呢,巴旦木、核桃仁、蜜枣、沙枣、杏仁、葡萄干等林林总总不下十几种。再加上各种鲜果、糖果,我粗略算了一下,大约有50多个品种。主人很客气,连声说:“准备得有些仓促。”

  王厅长曾在南疆生活过,对少数民族风俗了如指掌,他告诉我:这些馓子、韭叶子、巴哈力是主妇亲自做的。维吾尔族的妇女人人都会做这些。哪家主妇在这方面欠点火候,会被认为是“奇耻大辱”。他说,做这些食品可有讲究了。就拿馓子来说,要先把花椒和洋葱在锅里煮,待煮烂后,用这些水来和面。和面与一般的蒸馒头可大不一样,面和得软了不行,硬了也不行。只有适中,才会可口。

  达乌提夫人显然非常称职,馓子酥脆爽口。我一连吃了好几根。

  茶点,只是吃饭的序曲。吃完茶点,每个人把自己的茶杯拿起来,桌布铺起来,正餐才开始。首先上来的是一盆手抓肉。主人达乌提用小刀削下一块块肉,按照长幼的顺序,用双手依次递给客人。王厅长悄声对我说:无论多肥,你都要一口咽下去。还好,轮到我时,是一块瘦肉。肉的味道鲜美无比。说实在的,到新疆工作后,在饭店里吃过多次手抓肉,都没有这次感觉好。我连忙讨教煮肉的诀窍。主人很得意,告诉我:“地道的手抓肉应该这么做,手抓肉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肉质,要选半大的羊羔,宰杀后不要洗,直接丢进锅内煮。边煮边把血沫撇出。先不要放盐,文火慢炖,煮到半熟,开始不停地从锅中舀汤往肉上浇。约三十分钟后再放上花椒、洋葱、盐。这样再煮三五分钟,马上起锅。

  这么复杂,能不好吃?

  吃完手抓肉,又依次端上了手抓饭、那仁、曲曲。哈,太丰盛了。直后悔前一天忘了空肚子。

  王厅长介绍说,从维吾尔族的食品看,中华民族是相互融合形成的。其实,那仁是哈萨克族的传统饮食。原来的做法是将鸡汤煨好后,将面皮切成方块下进去。维吾尔人把它稍做改造,成了自己过节的主打饮食。曲曲,实际上界于饺子和混沌之间的一种食品——显然是向汉族学的。

  任凭主人怎么劝,大家再也吃不下去了。达乌提说:“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我刚从南疆皮山县出差回来。五六十年代我在那里工作过,当时过古尔邦节,别说吃全羊,即使吃白面馕都不容易。现在,没有哪个家庭过节不宰羊的,有的家要宰好几只。日子这么好,还有人想分裂。真是不得人心!我和我的亲友们,没有一个赞成分裂的。我们只有一个念头,跟定了共产党。只有共产党,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吃完这些,主人端上奶茶,庆祝节日的节目才正式开始。主人操起独他尔,主人的妹夫穆沙江操起小提琴,主人的小儿子弹起电子琴。乐声一起,不用谁邀请,主妇和她的妹妹、女儿率先跳起来。客人也不甘寂寞,纷纷跳了起来——在这种欢快的气氛中,人人都有一种表现欲。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几乎每个人都会上几件乐器。大家边跳舞边聊天,累了爬在桌子上睡一会,醒了接着来。一般从中午要吃到次日上午。以前,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居住比较分散,一年难得碰头一次,他们拜年的过程,其实也是交友的过程、文化交流的过程、信息沟通的过程。现在,尽管大家都定居了,但这个传统一直保存了下来。

  那次,我和大家一直玩到了天亮……
责任编辑:李恺萌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