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四川日报

春节七日 与乡亲把盏话增收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10年02月20日06:18
  ——本报记者的乡村日记

  [行走笔记]

  红红的日子,火火的生活

  这个春节,我们行走在乡间,从年三十到大年初六。

  冒着热气的汤圆,甜入心口的红糖水,飘着香味的腊肉香肠,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镶着金边的春联,还有那满屋满院的笑声。乡村的喜悦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这种喜悦,来自亲人的团聚,来自一年辛苦的回报,也来自对来年美好生活的信心。

  行走在乡间,农村的变化扑面而来。在绵阳北川县擂鼓镇茨沟村、梓潼县石台乡双星村,一幢幢漂亮的小楼立了起来;在安岳县白塔寺乡水拱村,团年的饭桌上有了红酒;在新都区军屯镇,廖德康的儿女们开始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我们知道,这些变化背后,更深刻的变化来自观念,来自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于是,当我们行走在乡间,听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增收”。

  为了今年能挣更多钱,再过几天,安岳县白塔寺乡水拱村的彭旺彭康两兄弟就要离开妻儿,踏上打工之路;而梓潼县双星村的肖家老二今年选择留守,准备用学到的技术搞个养殖场……

  举起酒杯,畅想未来,美好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祝福你们,亲爱的农民兄弟,祝虎年有个好收成,日子越过越红火。

  2月13日,大年三十,小雨绵阳梓潼县石台乡双星村

  打工村迎来久违的热闹

  本报记者胡敏

  按照家乡的传统,除夕这天,我们一家老小照例该回乡祭祖。

  家乡在梓潼县石台乡一个名叫双星村的地方,典型的丘陵村,三面环山,一面环水。通向村里唯一的一条公路在地震后变了形,汽车行进在上面,颠簸得厉害。据说年后就要修新水泥路——这已经被纳入当地灾后重建规划。

  在村口遇到以前经常背我上学的王叔,常年外出打工,让王叔本就驼着的背似乎更驼了。20年前,王叔曾是村里最穷的破落户之一,如今却在村口修起了两层楼的红砖房。

  楼下贴着春联、挂着灯笼;楼上的屋檐下,香肠、腊肉挂成一排;楼外一块水泥地的两边,种着各式各样的蔬菜水果。

  祭祀过后,大家回到老家的院子里吃午饭。王叔提来两瓶“福临门”,隔壁肖家三兄弟以及我家的几个亲戚都来了,满满地围了三桌。几杯过后,王叔沟壑纵横的脸率先笑开了,“这个村里好久没这么热闹了。”

  双星村是一个只有一百多户人的小山村,据说外出打工人数最多的时候,整个村里只有5个老人、两个孩子。

  肖家老三和我差不多年纪,现在已是一个6岁孩子的父亲。年前,三兄弟一起回家,紧挨着修了三幢小楼,“过了年就不出去了。”冷不防地,老二冒出一句。抿了一口酒,老三接过话,“我们想搞点小型养殖,给别人养了几年鸡,也摸出了点门道。”

  表姐夫忙着弄完了几桌饭菜后,也坐了下来。刚刚结婚那阵,两口子连房子都没有。现在,四合院的祖屋被他改造成了四合院的楼房,还专门留出一块车库的位置,“现在没车,将来总会有。”

  表姐夫把买车的希望,寄托在村里新修的敬老院里。当地人习惯叫它“五星级敬老院”,因为每间屋都配备了厕所、闭路电视。“等敬老院开张,你表姐就进去帮工,我在家一边种些蔬菜水果,一边搞个农家乐。”

  男人们在桌上讨论家里的“大事”时,女人们手上刺绣的活儿也没闲着。听说表姐夫要搞农家乐,几个女人顿时来了兴致,说到时候把绣好的鞋垫、杯垫标个价,一并卖给城里人。

  “要不搞个现场DIY,根据客人要求,在衣服上绣个名字、标记什么的。”见大家讨论热烈,我也献出一计。“你说那个D啥来着。”王叔一头雾水。“那是英语呢,就是自己动手制作。”我说。

  “噢。”端起酒杯,对着旁边那桌边吃边打闹的孩子,王叔走过去,“以后,你们要多读点书,听到了没有?”

  “噢……”孩子们的回答声,和大人们的笑声,响彻了小院。

  2月14日,大年初一,阴天成都市新都区军屯镇

  新的一年就像圆圆的汤圆

  本报记者胡彦殊

  “吃汤圆啰!”廖德康揭开锅盖,大个大个的汤圆浮在水面上,热腾腾的蒸气顿时弥漫到整个房间。

  大年初一,廖德康一家人早早起床,要一起吃一顿预示着新年圆圆满满的汤圆,空气中夹杂的甜甜的红糖水味道让过年的氛围愈加浓厚。“好些年没有这样聚齐了”,廖德民一边在锅里舀汤圆,一边笑呵呵地说。

  老廖老伴去世了,膝下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两个外孙都读小学了,去年又添了一个孙子,全家刚好10个人,围坐在一起,大人照例先把第一口汤圆喂到了孩子们的嘴里,全家人这才热热闹闹地吃了起来。

  一边吃汤圆,老廖一边和孩子们聊了起来。大女儿家去年把土地流转了出去,全家也搬到了集中居住区。今天大女儿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她在集中居住区的大门口开的茶馆正月初九就要开张了。现在农民的生活条件好了,喝茶休闲的人越来越多,大女儿说,除了土地收益,茶馆又是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二女儿一家一直是老廖最省心的,他们在新都宝光寺旁边开了一家中餐馆,这些年生意越来越红火。吃了汤圆,二女儿马上就要赶回去,正月初一的客人多得很。二女儿说,现在成都到新都的道路越修越多,到新都,到宝光寺的人也越来越多,餐馆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

  小儿子和媳妇一直在外地打工,去年孙子出生,他们都从外地回到了家里。小儿子和媳妇安慰父亲,两人都已经在新都的一家食品厂找到了工作,儿子开车,媳妇干内勤,拿的钱不比在外地打工的少。“我们先安顿下来,到时候自己做点小生意。”

  “爸爸,你辛苦了一辈子,就不要种地了,该好好休息了。”儿女们对父亲也有希望,但老廖并不赞同,“你们都有忙的事情,我也要有忙的”。门外的一大片油菜地都是老廖一个人种出来的,黄艳艳的油菜花开得正好,“现在城里人不是追求生态、环保吗,我们自家的油菜打出的菜油就最环保”。

  2月16日,大年初三,小雨绵竹市九龙镇清泉村

  灾后住新居开心过个年

  实习记者刘云云

  大年初三,天空飘起了小雨,气温有点低。走进绵竹市九龙镇清泉村,路旁一排整齐划一的新房引人注目,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悬挂着大红灯笼,贴着红色镶金边的对联,透露出农历新年的喜庆。不远处,一条宽阔平整的大路通向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

  走进一户大门敞开的人家,饭菜飘香。女主人陈达燕正在热气腾腾的厨房忙碌着,桌子上已摆好了腊肉、香肠、凉拌鸡等十几道菜。“今天住在孝德和武都的两个兄弟要来做客,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吃个团年饭”,男主人李成华一边收拾餐桌,一边笑着对记者说。大年初一全家人去登汉旺山了,新年开始步步登高。

  去年6月,李成华一家三口和岳父岳母搬进了灾后重建的新居,三室一厅的房子宽敞明亮。“去年是在板房里过的春节,今年在新房里吃年夜饭看春晚,很高兴很满意。”李成华的岳母笑呵呵地说。说话间,几个邻居来串门互祝新年好,欢声笑语充满客厅每个角落。

  去年,李成华辗转绵竹灾后重建的多处工地,每月能拿到两千多元的工资。想着更长远的将来,李成华动了心思。站在李成华家门口,一眼就能看到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270亩的科学示范园区气势宏大。现在村里不少人家都通过江苏农业专家的技术帮助,种植了草莓、葡萄等,收益明显。和妻子商量后,李成华在专家的指导下,也种植了1亩地的红提子,“从搭架子、选苗种到管理株苗,江苏专家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到今年七八月份,我那80株红提子树就要见果了。”李成华捋着双手一脸兴奋地憧憬着。

  听到丈夫的话,陈达燕笑了,“我女儿17岁了,在德阳学酒店管理专业。我也不能闲着啊,今年我想搞点家庭养殖业,今后一家人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说罢,爽朗的笑声再次响起。2月18日,大年初五,大雨达州渠县土溪乡上游村

  路修到地坝边货运跑得欢

  本报记者曾实

  尽管正月里向来就缺少阳光明媚的天气,但大年初五的这场大雨还是让人觉得有些扫兴。不过,按照当地习俗,出去走亲戚拜年还是雷打不动的事。

  家住渠县土溪乡上游村的“保保”杨崇禄大老远看到我们从梁上走过来,立即开始吆喝、安排。虽然今年已经55岁了,但或许是常年在乡下种田“动到起”的缘由,精气神儿依旧饱满。

  在当地农村,有个习惯叫“过午”,简而言之就是吃中午饭之前先上碗醪糟蛋,配些用自家年猪置办的腊货、油酥胡豆、豌豆还有盐煮花生,用一个瓷杯倒上几两酒,桌上的人轮着喝酒、吃菜,摆龙门阵。

  “这路是好久修的呢?去年好像都没有看到。”指着从村口通到各家各户地坝边两米多宽的水泥公路,我不无好奇地问。“去年腊月间修通的。”呷了一口六十多度的老白干,杨崇禄说。

  “现在村上买摩托车、买货车跑运输的人多了,有条水泥路,东西才可以直接拉拢屋,方便得多。”杨崇禄正说着,手机铃声响了。

  收了电话,杨崇禄说:“是幺儿子,他打工回乡后,我和大儿子给他弄了个长安车跑运输,半年时间,就有三四万的收入了。”

  “对了,老大今年没回来?”

  “老大今年要加班,过年就只是从福建给家头汇了几万块钱回来。他现在升职了,老板器重,让他干车间主任,忙得很,比我们当年有出息多了。”杨崇禄提起大儿子,笑得很开心。

  “那你跟保娘两个今年还继续种地哇?”我问。

  “种,趁还做得动的时候在屋头育点猪,养些鸡鸭,庄稼基本是做来保自己口粮,再搞点经济作物、蔬菜这些来卖。一年有个万把块钱紧够了。”杨崇禄如实“交待”。

  “来哟,再喝点。”眼见三两原度老白干不够喝,杨崇禄起身又要添酒,“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喝就喝好、吃也要吃好才对得起自己噻。”

  2月15日,大年初二,小雨彭山县灵石镇宝珠村

  “张老板”回乡过年

  实习记者张通

  2月15日大年初二,小雨飘飘洒洒。彭山县灵石镇宝珠村,几名穿着大红棉袄的中年妇女,敲着锣鼓,挥着彩袖,走在宽敞的水泥路上。“我们是村里老年协会组织的秧歌队。”一名妇女热情地说。

  我随着秧歌队向村里走去,只见路边的一座二层小楼显得与众不同,洁净的黄白色瓷砖,深红色的瓦片,屋顶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不停地闪烁,院子旁还停着一辆黑色的大众迈腾。这是村民张文华的家,村里大家都称他“张老板”。

  走进张文华的家,客厅里七八个年轻人和小孩围坐在40寸液晶电视前边聊边看着春晚重播节目。

  “今天家里宴请亲戚,一共摆了5大桌,一大早我就开车去县里买菜,现在都忙不过来了。”张文华笑着说,“每年都请亲戚来家里过年,现在的日子是过去敢都不敢想的。我今年57岁了,20年前还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1990年利用四川大学到彭山搞肥料试验的机会,参与教授们的科学研究,后来与几位专家合伙成立了一家科研公司进行化肥的研究和生产,每年都承担国家的科研项目。”

  尽管现在已经在成都买了房子,张文华仍然每周都回农村的家,“我永远是个农民,还是喜欢过农村的生活。现在农村条件越来越好了,像什么空调、液晶电视、按摩椅,城里人有的我家里都有。刚满周岁的小孙子也在农村由老伴带着。”

  更让张文华引以为傲的,是村口的石灰桥,那是他在2006年出资9万元修建的。自从桥修好后,直达县城的公交车开进了村子,村民们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县城的客运站。

  下午5点多钟,全家男女老少把酒言欢,边吃边谈论着一年来的收获和对新年的祝福。张文华举起酒杯,表达对新年的期待,“我们公司已经获得了两项国家科技成果奖,今年准备承接更多科研项目,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好处。”2月17日,大年初四,小雨安岳县白塔寺乡水拱村

  红酒摆上农家餐桌

  本报记者王代林

  正月初四,是安岳县白塔寺乡水拱村七组村民彭旺一家请亲戚“吃酒”的日子。在这一带的丘陵地区,农村有正月请亲戚朋友“吃酒”的风俗。作为女主人王蓉的弟弟,我每年春节回乡,正月初四到她家走亲戚,也是必备的功课。

  天上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丝毫没有影响这个位于观音岩山崖下农家小院的喜庆气氛。堂屋门口两边贴着“招财进宝”的大红对联,正对着大门墙壁上的香火龛里,放着猪尾和鸡头,还有一碗水酒。两只大大的红烛燃烧着,左边,贴着一张虎画,右边贴着一张观音送子图。原来,彭家的幺儿彭康在去年腊月十四结婚了,虎年可望添丁。

  中午1点,4封100响的鞭炮噼噼啪啪放完后,在“请”声中,主人家率先捻了一筷子菜,“吃酒”就算正式开始了。

  这天的6个菜都是双份,把小小的木方桌挤满:酸菜煮鲫鱼,白果炖鸡,白菜炒瘦肉,腊猪内杂,大碗青菜,蒸糖夹肉片。姐姐劝我“要多吃点”,因为桌上的菜全是自家的。

  感受最大的变化是餐桌上喝的。小孩子喝的是可乐、雪碧,而过去喝的是白开水。大人们喝的是红酒,每人用一个小纸杯盛着喝。悄悄问价格:28元一瓶。“比不上你们城里的高档哦。”姐姐对我说。几口酒下肚,话就开始多起来,主题集中在今年打工往哪里走。

  在观音岩这一带,耕地很少。在姐姐家,人均水田不过5分,打工就成为一家人的主要收入来源。彭旺和弟弟彭康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多年在外打工,一年也能挣个两三万“净钱”。

  “不能吃老本,今年挣的钱要够花。”今年用钱的地方明显多了,彭旺的大儿子下半年就读高三,彭康的媳妇也要生产,于是两兄弟准备把外出打工时间提前10来天,至于走的方向是成都还是贵阳,还没定。

  王蓉说,她希望今年家中的男人都能在外挣到钱,即使挣不到多少,也要平平安安地回来。

  2月19日,大年初六,晴北川县擂鼓镇茨沟村

  我们的收入翻了一番

  实习记者陈君

  北川县擂鼓镇茨沟村,是擂鼓镇第一个完成永久性住房重建的村庄。大年初六,我走进茨沟村,暖暖的阳光下,一幢幢羌式二层小楼遍布柏油马路左右,屋梁正中,悬挂着羊角,上面还系上了红丝绸,红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挂满屋檐下。

  在茨沟村,人们都说,蒋明远家的房子最漂亮。两层的小洋楼,外墙铺满了羌族特色的青石板,二楼的阳台上,一面落地窗显得大气。蒋明远说,地震让他们家的房子成了一片废墟,震后,政府又是提供补贴又是贴息贷款,加上自己多年的积蓄,终于建成这幢漂亮的羌式小洋楼。

  我来到蒋明远家时,他正和妻子在厨房准备午饭。“我今天就要回成都了。”蒋明远语含不舍地说,“因为公司活儿还很多,所以我今天就得赶回成都。”地震前,蒋明远在北川老县城从事装修工作,地震后,因为手艺出众,经人介绍,他很快就在成都一家装饰公司找到了新工作,每个月能挣到3000元。

  蒋明远的妻子肖盛荣除了务农外,平时也常到附近的建筑工地上做临工,一天下来有80元收入。最让肖盛荣开心的是,去年她成了一名合格的绣娘。2009年,肖盛荣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羌绣班,由政府出资为她们集中培训,再将订单分发给个人,绣好后交回羌绣厂集中销售。“每天晚上绣上几针,也能挣钱了。以前,我们两口子一年最多也就挣2万元。如今,收入翻了一番。”

  去年,还有两件事让蒋明远一家津津乐道。一是儿女都毕业并找到工作,大女儿大学毕业,现在在南江县医院上班,小儿子技校毕业,成为了一名汽车修理工;二是将父母接到自己家中一起生活。对于刚刚到来的虎年,蒋明远希望自己能多接点活儿,多挣点钱,“政府帮助我们太多了,我们自己也得抓紧努力,早日还上贷款,为政府减轻负担。”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