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东揭东老板捐资500万建设家乡 被指霸占村庄

来源:南方农村报
2010年02月20日23:35
图:“泰亨”牌坊被破后,贴上“大坑”字样。
图:“泰亨”牌坊被破后,贴上“大坑”字样。

  广东揭东县一外出老板捐资500多万投入家乡建设被指“霸占村庄”

  ■揭东县大坑村外出老板王某文捐资500多万投入家乡公共建设和公益、慈善事业

  ■村小学、村委会大楼和村口的牌坊都冠以老板的公司名称“泰亨”,被指“霸占村庄”

  南方农村报讯:1月27日下午5点,广东省揭东县大坑村村口一座高耸的牌坊下,王强死死瞪着牌坊上纸糊的“大坑”二字,尽管阳光刺痛了双眼,他也不愿把目光挪开。

  去年10月13日,王强、王猛以及另外两位村民“因对牌坊上的‘泰亨’二字有意见”,架着梯子爬上牌坊,用电锯将牌坊上的“泰亨”毁坏,贴上纸质的“大坑”。11月3日,四人因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被依法逮捕。12月31日,四人被判处拘役4个月,除了王猛以外,其余三人缓刑9个月。

  “我们村叫大坑,不叫泰亨”,这句话在王强嘴里不断重复着。尽管已在看守所里度过了近3个月,尽管“泰亨”已被“大坑”覆盖,尽管尚处缓刑期,他也仍对“泰亨”耿耿于怀。

  根据该村某位村民在网上发帖反映,这件刑事案件的根源在于一位叫王某文的老板“排挤村支书,擅改村名,要将村里的学校、土地、道路变为自己私有,企图霸占整个村子”。

  穷小子出山发大财

  现在,王某文是数家公司的老总,手下有数百号人马,掌管着数亿元的资产

  2010年2月6日晚7点,深圳市南山区一家西餐厅里,烛光摇曳,音乐轻柔。

  年近四十的王某文靠窗而坐,一边大口吃着西餐,一边浏览着标题为“看史上最牛村霸如何强占整个农村”的互联网页面打印件,放在身旁的名贵皮包和手表,彰显着他的身份与地位。时而飘出窗外的眼神中,这位久经沙场的生意人所具备的精明和骄傲已不存在。

  王某文叹了一口气,将一杯啤酒一饮而尽。显然,这几张A4纸上的内容让他感到既辛酸又无奈。“我付出了那么多,为村里做了那么多事,结果却得罪了人,最后被说成村霸?为什么?” 王某文喃喃自语道:“现在,我觉得心寒。”

  一杯杯啤酒下肚以后, 王某文显得兴奋起来,慢慢跟南方农村报记者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酸甜苦辣。

  1971年,王某文出生在揭东县玉湖镇大坑村,家中5个姐妹,王某文排名老二,从小性情活泼、机灵好动。

  这是一个位于粤东丘陵的小山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该村一位村民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村子原名泰亨,解放后,由于潮汕话‘泰亨’和‘大坑’发音很接近,被误读为‘大坑’,并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村公厅的大门之上尚存的“泰亨”二字,还印证着这段险些被遗忘的历史。

  1980年代中期,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省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王某文所在的村子也逐渐被改革春风所滋润,不断地有在外打工的村民寄钱回来。看着“别人家的小孩都有雪糕吃,自己家连理发的几毛钱也要东拼西凑”,小小年纪的王某文内心世界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1986年冬天的一个清晨,王某文用麻袋装上两件衣服和一条被子,迎着寒风,沿着故乡唯一一条通往县城的小路,义无反顾地走了出去。

  乘车又换船。在经过10多个小时的颠簸之后,王某文终于来到了自己心目中的淘金天堂——深圳。

  那一年,他15岁。

  而后,王某文成为了一名泥瓦匠,也做过搬运工,深圳各大医院、学校、道路、广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1989年,王某文成了包工头,开始承建工程。1999年,王某文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现在,王某文是数家公司的老总,手下有数百号人马,掌管着数亿元的资产。

  2005年以后,发了财的王某文开始频繁回村走动,巨大的资本也随着王某文的回归而流入村庄。于是,当年那条让王某文觉得无比崎岖的山路变成了宽阔平整的水泥路,路边架起了路灯,村子里有了老年活动中心,老人和贫困户拿到了慰问金,村民喝上了自来水,危房被拆除重建,破败的村委会和村小学另址重修,王某文还联合10多位老板成立“玉湖慈善基金会”,垫付镇里穷人的治病费用……“前后算起来,我总共花了500多万”。此外,他将自己的一家公司以村子原名“泰亨”命名,“以示纪念”。

  随着资金的不断注入,王某文的威望也不断提升,曾经的“穷小子”变成了村民心中的大善人。

  故乡的巨大变化因自己而起,王某文看在眼里美在心里。正当他筹划着下一步捐资计划时,一件件让他沮丧的事情却接踵而至,“像被泼了一瓢又一瓢冷水”。

  捐资惹恼老板村官

  用当地人的话说,“看上去大坑村变成泰亨公司的地盘了,这引起了王发和王财的不满。”

  该村1980年代走出的众多打工者,经过几十年的磨练与资本积累后,成功者绝非王某文一人。王发和王财,也是成功者的代表。

  在玉湖镇一位领导的眼里,王某文和王发的矛盾主要来自王发的心结。以前他们村最有钱最有地位的是王发,后来王某文发超过了王发,说话做事更有威望,王发就不服气,说白了,就是心眼太小,心理失衡。

  在该镇另一位领导看来,王某文和王财的矛盾则来自于利益问题。在王某文给家乡带来了巨大改变之后,该村的老人们开会决定将以前村小学的土地“赠送”给他建房子,一是为了表示感谢,二是为了起到宣传作用,吸引更多资本入村。但后来王财看上了那块地,要王某文让给他,王某文不肯,要将土地返还村里,让王财自己去竞拍。矛盾就是这么来的。

  2008年,王某文请人基于该村的原名和族谱改编了一副对联:“泰安祥和先贤德泽润大地,亨通利达后昆功业创辉煌”,然后取上下联之首作了横批“泰亨”。拟好对联之后,王某文“在村子里公示了两个月,也没人提出意见”。随后,他出资38万在村口树起一块牌坊,对联被高高地刻在牌坊之上。

  自此,大坑村共有三处建筑以“泰亨”命名:村小学、村委会大楼和村口的牌坊。用当地人的话说,“看上去大坑村变成泰亨公司的地盘了,这引起了王发和王财的不满。”

  2009年10月13日,王发的哥哥王强、王财的哥哥王猛以及另外两位村民将横批“泰亨”二字毁掉,随后,四人被依法逮捕,并被追究了相应的刑事责任。

  除开这两位老板,王某文与前任村支书王明的冲突似乎更具有戏剧性。

  据王明介绍,“上世纪90年代,做生意发了财的王某文曾经给了我很多承诺,比如装路灯、建老人活动室、修牌坊,但后来没一个兑现。”

  不过,王明也承认,现在村里的公路、路灯、学校、老人活动室、村委会大楼、自来水工程和村口的牌坊,的确都是在王某文的主持之下修建的。

  王某文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他曾经收到过一条来自王明的禁令:“以后你再在村子里面搞事情,要通过我们村委会去做,你把钱给我们,其余的事情你不用管。”

  见惯了大风大浪且有前车之鉴的王某文对这条禁令不屑一顾,“我曾经把钱交给他们去修了一条路,结果质量一塌糊涂。我是搞工程的,公路的质量好不好我一看就明白”。在他看来,自己的钱怎么花当然要由自己说了算。

  为了确保每一分钱都落到实处,王某文坚持着在王明看来“我行我素”的行事风格。从事建筑行业多年的他对建筑成本、原材料价格以及施工程序了如指掌,每一个工程他都会在严格的造价预算之后对外公开招标,由中标的施工队进行施工。

  毫无疑问,王某文的行为与王明的期待背道而驰,二人矛盾不断加剧。

  2006年初,王某文在该村的村民大会上批评王明的亲属开山采石破坏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频发,耕地面积减少,全村哗然。

  至此,王某文和大坑村的最高权力握有者已经势如水火。凭借先期投入资本的影响力,局势迅速朝着对王某文有利的方向发展。随后,该村进行了干部测评,因为得票率太低,2006年5月,王明被迫辞去了村支书的职务。

  回报乡梓进退两难

  如果继续做下去,麻烦不断,不如不做。但如果不做,那么前期的很多投入就会付诸东流

  在王强和王财被捕以后,网上出现了大量帖子,矛头直指王某文,“利用钱物收买人心、排挤村支书、用自己公司的名字命名学校与村委会大楼、篡改村名、迫害反对村民、占地建别墅”,种种说法铺天盖地地砸向王某文。

  玉湖镇一位负责人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帖子里说的利用钱物收买人心,指的是王某文曾于2005到2007年向村里所有的60岁以上老人发放每年100元的慰问金;排挤村支书指的是王某文公开反对王明,导致王明被迫辞职;篡改村名是说王某文出资修建学校、村委会大楼和牌坊,将之以‘泰亨’命名;迫害村民指的是王强等四人被判了刑;占地建别墅指的是村里老人为了感谢王某文而将原来村学校的土地出让给王,后来因为程序违法而被揭东县国土局叫停,现在这块土地,镇里们正准备挂牌拍卖”。

  当王某文在面对往事时,使用得最多的词语就是“寒心”。

  谈起充斥互联网的“王某文是史上最牛村霸、王某文企图霸占整个村庄”,他有着不得不说却又难以言尽的委屈。

  “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这是王某文信奉的一句话。凭借自身的努力,又由于所处时代的幸运,王某文的资本积累之路发展得一帆风顺,也早已把父母和兄弟姐妹全都接到了深圳。但在他看来,这还不够。“凭我的能力,不只能照顾自己的兄弟姐妹,还能够照顾别人的兄弟姐妹”。

  “当年我为了发财走出去,发财以后又跑回来,为的是让村里人能过得好一点,却因为得罪少数几个人而被说成村霸。现在我们全家都在外地,这么一个位置偏僻、交通落后、资源匮乏的破村庄我要来干嘛?”涨红了脸的王某文反驳道:牌坊和村委会大楼的名字能代表村子的名字吗?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现在的王某文,对于支援家乡建设已少了当年的冲动与激情,多了一份心灰意冷,觉得“进退两难”。王某文认为,如果继续做下去,麻烦不断,不如不做。但如果不做,那么前期的很多投入就会付诸东流,“村里小学的运转资金和教师工资一直是我在给,一旦我撒手不管,那些教师就会往外跑,娃娃们就会失学”;此外,“村里的大路虽然已经铺上水泥,但很多小路还是烂泥路;路灯的电费是我在出;排污管、化粪池是我在做”。在王某文看来,这些持续性的投入必须坚持下去。

  王某文对于这个见证了自己青春生涯的村庄有着不舍的情节。“我的儿女生在深圳长在香港,对这个村子根本没感情,这些事情指望他们以后去做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由我来完成”。

  即使面对着重重困难,可一谈起村子未来的发展前景,王某文又恢复了商人的睿智与热情。

  该村有几座小山因为村民私自开采石料而土地荒废,种粮是大不可能了,在他的计划里,却是种茶的好场所,茶业比粮食销路好利润高,这个茶叶场如果搞起来了,我们村的人均年收入可增长5000元;此外,王某文还打算号召村民搞一个集体企业,但具体计划他不愿透露,“这还是个秘密,我只跟少数几个揭阳的干部沟通过”。说道这里,王某文又呵呵地笑了起来,彷佛看到了希望和曙光。

  王某文有一个梦想,“到西部建希望小学去,如果生意好就每年建一所,生意不好就两年建一所,现在我们村的这个小学,就是我的一种初期尝试。”(来源:南方农村报)

责任编辑:刘士朋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