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 本版图片均为郝树鹏严冰摄
外国记者关注春运
客流
送站
送到车长手里才放心
大爷激动地哭了
扫雪
王丽娟站长
民警老杨
老于答疑
快乐的小红帽
提起春运,外国记者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短期人口迁移。”
提起车站,诗人说:“这站台连着村口、街口、路口,以及门口、窗口,在那里该有多少踮起脚尖的痴情守望,该有多少喜泪交集的真情拥抱!”
提起旅程,铁路人说:“总有星辰点亮夜空,总有春风消融寒冬,总有关怀温暖旅程,总有感动装点生命,总有友情温暖人生,总有牵挂穿越时空。”
人们说,车站是个小社会,社会有多少悲喜剧,这里就有多少悲喜交加;车站是个大舞台,舞台有多少悲欢离合,这里就上演多少酸甜苦辣。
北京站始建于公元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旧称“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随着历史沿革,曾沿用前门站、北京站、北平站、北平东站等站名,1949年9月30日改称北京站至今。百余年来,北京站跨越清末民初、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日伪统治、国民党统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历史阶段,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贫穷积弱走向伟大复兴。北京站的人文底蕴、历史积淀和发展变迁是映衬中国社会发展史与中国铁路建设史的一个缩影。
1959年9月15日,作为新中国建立十周年首都著名十大建筑之一,富有浓郁民族建筑风格的新建北京站开通运营,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门和首都迎宾门。毛泽东主席为北京站题写的站名,至今依然熠熠生辉,引领北京站人走过半个世纪风雨历程。这座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建筑,至今依然青春焕发,以她雍容华贵、古朴典雅的风姿装点着共和国火红的年代。
——《北京站志(1901-2000)》
春节前夕,本报记者走进北京站,体验春运的酸甜苦辣。
送站的故事:
和李素萍大姐一起送站
苦
盲人老陈拄着棍儿费力地穿过人群,来到站长值班台:“我找李素萍!”还不等值班站长答话,旁边一位40多岁的大姐扭头应声:“我就是!”盲人的脸上立即露出欣慰甚至是得意的笑容:“我没算错!8个月前,你告诉我,你3天一个白班,为了赶你的班,我整整算了8个月!”李素萍的眼眶有些湿润了,因为这是对她工作的最大肯定!
这样的一幕,在北京站的春运中不断上演着。李素萍的工作是为重点旅客送站,所谓重点旅客就是老弱病残。在和李大姐的攀谈中,她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却用古道热肠实践着平等和尊敬的理念。老徐是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也许是尝尽了太多的世态炎凉,无论李大姐怎样热情,他都不说一句话。李大姐一手推着轮椅上的他,一手拉着他的小车和小车上的全部家当向站台走去,在站台拐弯的地方,小车翻了,东西撒了一地,被风刮出去老远,李大姐始终挂着笑一一捡回,老徐还是不说一句话。可就在上车的一刹那,他突然回转身,向李素萍敬了个军礼,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一幕让见惯人间悲欢的李素萍久久呆立在站台上。
也许是伺候瘫痪在床的母亲18年的经历让李素萍养成了同情弱者、不怕脏不怕累的性格。身患绝症的赵女士每次来北京看病,都受到她热情照料。年前,赵女士在亲人的陪护下又来到北京站。一见李素萍,赵女士从轮椅上扑了过来,抱住她:“大姐,我这是最后一次见你了。”说罢,呜呜哭了起来。见此情景,李素萍心头也是一紧,随即又笑着说:“人都有一死,你不过是赶了班快车,你看这么多亲人围着你,你应该高兴才对。”赵女士止住了哭声,始终微笑着看着大家……
您看,李素萍还担当了心理疏导的职责。以上的故事是李大姐亲口告诉我的,不能再聊了,我们得送站了,我们的队伍很庞大:有刚动完手术的病人,有孕妇,有婴儿,有坐轮椅的残疾人。走到半截,李大姐的对讲机响了,又来了两位盲人:小叶(男)和小刘(女),一个家在河南,一个家在山东,两个人都在北京做按摩,现在是小叶送小刘,待会儿,小叶也要坐晚上的车回河南过年。我看小叶提着行李走路吃力,就去接小叶的红箱子,却接不过来,我忽然明白了,在火车站怎能把行李交给陌生人?我急忙解释:“我是人民日报的记者,也是李素萍大姐的徒弟,你就放心吧!”小叶这才露出微笑,放心地把行李交给我。送完站,一位东北大嫂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了!”“谢我?”“谢谢你宣传李素萍,她可老好了,每次都受她照顾,我们想宣传她,又没这个能力。”
农历腊月二十九,正和李大姐聊着,漂亮的女引导员马倩用轮椅又推过来一位老大爷。我和李大姐上前一问才知道,米大爷今年81岁,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几天前到南宁办事,不小心踩上一个柿子皮,把腿摔坏了,南宁—北京西站—出租车,一路上靠着好心人,米大爷终于到了北京站。李大姐一查车次,到沈阳的临客列车马上就要开车了,连忙让马倩帮着买了车票,可只有无座号车票!怎么办?找车长吧!李大姐推着米大爷,我帮忙提着行李,从软席候车室上了站台,绕过几股道,到了列车停靠站台,一打听,是北京局当乘的列车,北京站、北京车,那更好沟通了。车长也是位老大姐,听说了情况,很热情,把大爷安排在列车员宿营车上,我和李大姐正要转身下车,身后传来大爷的哭声(见左下图):“好心人啊!好心人啊!”我和李大姐重又上车劝慰大爷,直到大爷破涕为笑。回来的路上,李大姐告诉我,这趟临客得在外面过除夕了,我看着这些普通的列车员,心中涌起更多的理解。
朋友,当您坐着动车,睡着软卧,从北京站匆匆而过,您未必注意到他们的工作,但,最需要帮助的人看得到,苦难看得到……
抓贼的故事:
杨警官有一双火眼金睛
辣
开始检票了,来自大连的梁某50多岁,瘦高个儿,趁着人多拥挤,一边向后面“踅摸”着,一边接近前面的猎物——旅客后裤兜里的钱包,就在他欠脚耸肩“下活儿”(实施偷窃)的一刹那,只觉得手腕被重重磕了一下,“唉呦,疼!”还没有喊出声,一副冰冷的手铐已经把他铐了起来,梁某毕竟是惯偷,一边使劲挣脱,一边把刚偷到手的两千多元钱撒了一地,嘴里还大声喊着:“你凭什么抓我?”
对苦难中的旅客要帮,可对这样光顾车站的人,得上点“辣”的。刚才成功擒获嫌疑人的警官杨金顺是北京站公安段的民警,他已经跟踪老奸巨滑的梁某半个多月了。杨警官有一双火眼金睛,这双眼睛在老杨呵呵一笑的时候,显得十分亲切,甚至有几分温柔,那是对朋友的目光,比如我采访老杨的时候,可面对危害旅客的嫌疑人的时候,这双眼睛是机警的、愤怒的,甚至是凶狠的。今年一进入春运,老杨成绩最大,已经抓了3个小偷、1个网上追逃的毒贩,因而老杨的故事也最多。
再看这个,来自吉林通化的刘某30多岁,白胖又高,一身干部装,这天,他已经上了5趟车,前4趟都因旅客警惕性高,没得到下手的机会,这回他终于等到机会了。他装做漫不经心、若无其事的样子斜靠在梯子边,手却伸向了中铺上的皮包里,他凭着多年练就的功夫,仅凭一只手,迅速拉开拉锁,取出里面的一个小包,重新拉上拉锁,正要转身离去,和上面相同的一幕出现了:手腕被一副冰冷的手铐磕了一下,就再也挣脱不了了。所不同的是,刘某很配合:“杨警官,我知道你,好多弟兄都折在你手里,我打心眼里佩服你!”
杨警官干这行已经29年了,抓了多少贼?1000多个。靠的是早年部队摸爬滚打的经历和多年实践练就的火眼金睛。这双眼睛对“贼光”(见到猎物时放射出来的贪婪的眼神)尤其敏锐,一旦捕捉到,老杨就会苦苦蹲守,绝不放过。老杨总结,抓贼的诀窍是坚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和突然袭击的办法。老杨抓贼,多次负伤,家人十分担心,犯罪嫌疑人曾嚣张地当面质问老杨:“你就不怕出去后我找你?”老杨对此淡然一笑,泰然处之,我行我素。挣了一年辛苦钱的旅客回趟家不容易,和谐平安春运离不了他们——英勇无畏的铁路公安。
车票的故事:
买票难卖票难
酸
今年在网上看到一名旅客自述买票的故事,读来令人心酸:顶着星星去排队,怀揣着回家的梦想,忍受着西北风的吹打,和队友相互鼓励着,终于挨到了窗口:没有!像一盆凉水在数九寒天里把人浇个透心凉。堂堂七尺男儿因为买不到票,回不了家,看不了爹娘,尊严何在啊?!后来,辗转几个窗口,买了一张站票,无论路途多远,要受多少煎熬,但终于可以回家了!
我们都有买票的经历,那真是,揣着车票像揣着一块金子,回家的路上还时常要拿出来看看,生怕丢了或被偷了,这种久违了的短缺经济时代的感觉让人不是滋味。
这天,我终于第一次走进了售票厅,这是北京站前为了分流旅客建起的临时售票厅,一边15个窗口,一共60个窗口,里面全都是出票机,票啊票!这是年前最紧俏的商品。
还得感谢主人的信任(有规定,闲杂人等一律不得进入售票场所),我被安排在年轻漂亮的售票员年甜甜旁边,零距离观察她售票,如果顺利的话,卖一张票最快只需10多秒。小年只要在电脑里输入相关信息,按打印,随着一阵清脆的打印声,一张崭新的车票就从出票机里跑出来了。但查询的任务很重,旅客经常要比较出行的时间和车次,这就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赶上因为口音听不清的,就更费时间了,比如集宁-济宁-铁岭-吉林,需要反复多次,才能确定。
说起卖票的故事,售票员都有一肚子的话,售票车间主任杨淑莉30年前就在北京站售票,还记得那时条件没这么好,售票点又少,从售票口挤进来的全都是手,数也数不清,收完费的就在手上盖一个红戳,好确认票该塞到哪只手里。杨淑莉说,春运的时候,中间休息的时间已经减为最少,就是中午15分钟,连吃饭带上厕所。售票车间女同志多,长期不敢多喝水,因为要忍着少上厕所。上班时间,不能带手机,一位售票员家里亲人病危,因为联系不上,没见上最后一面。
也有让人高兴的事,售票车间书记于学进,还记得30个粘豆包的故事。一位留在黑龙江的北京插队知青朱大姐,带着孩子来北京看病,刚做完视网膜手术,急着回家,要快的、稳的车次,可网上已经没有了,急得直掉眼泪,老于很同情,记下朱大姐的联系方式,连着几天守在电脑前,终于等到了两张动车退票,让朱大姐满意而回。朱大姐再次来京的时候,专程前来感谢,又送烟,又送粘豆包,烟,老于谢绝了,可朱大姐亲手包的30个粘豆包,老于高兴地收下了。
买票难,卖票难,根本解决还是多建铁路,2012年初步缓解,2020年基本解决,我们期待着!
问询的故事:
在站长值班台
甜
站长值班台位于大厅中央最显眼的位置,我身后有一个牌子,上书:“旅客您好我代表铁路窗口形象向您承诺认真解答您的问询准确提供乘车信息真诚做好重点服务我的服务号是001欢迎您的监督监督电话010-51831812010-51834122”
今天值班的是田振芬,一位40多岁的女士,她要从今天下午6时上到明天上午8时,我搬把椅子坐在田大姐身边,和她一起值班。我发现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多少次车在哪个候车室候车?其实,从北京站外算起,硕大的候车信息牌至少有3个,上面一清二楚,可旅客还是觉得,从穿铁路制服的人嘴里说出来,才最踏实。我问田大姐:“我回答说,请看大屏幕,行不?”田大姐摇头。“那都能记住?”“哪个车次在哪候车基本固定,注意记住变动的信息就可以了。”我看着她不打磕巴,有问必答,十分佩服。
正说着,一位30多岁打工模样的妇女哭着就过来了:“我在西单一家饭馆洗碗,老板两个月没给工资,本来订好了今天回老家安徽的车票,结果老公一生气,跑去和老板理论,现在还没有回来,能不能改签?”田大姐接过车票一看,已经临近改签的最后期限,她赶紧和一号售票窗口联系,帮助办了改签,旅客擦干了眼泪谢着走了。也许延长了一天时间,能让她揣着自己的辛苦钱回家过年。
我算了一下,在10分钟里,田大姐回答了9个问题,接了3次电话(电话解答)。田大姐说,我们的宗旨是:“有问必答,答必正确。”回答问题虽然辛苦,看着旅客满意而去,心里还是甜丝丝的。像田大姐这样的客运人员,一班有35个,春运期间却要面对10万旅客,劳动强度是相当大的,工作效率也是相当高的。
我还体验了一把行车作业,这一幕旅客是看不到的,就是在旅客下车后,我们把列车顶(机车在后)进车库,进行整备(检修、准备),再把另一列机车和列车相连,顶回站台,迎接旅客上车。
回来后,朋友问我最大感受是什么?我说,反差太大了,一边是CBD的万家灯火、灯红酒绿,一边是通惠河南岸的寂寞艰辛,尤其冬天露天作业,一夜要跑10多趟,那滋味可想而知。
还体验了一把快乐的小红帽。白玉洁大姐已经在这个岗位工作了20多年,今年就要退休了。每天开着电瓶车数不清地接送旅客,本来是件枯燥的辛苦活儿,可却被她变成了一次次快乐旅程。她总是管旅客叫“宝贝儿”,有时也管女旅客叫“大美人”,和男旅客开个玩笑,叫他们:“寒碜的”,但没有生气的,都被她的热情、真诚感染了,也亲切地回敬她“大白话”、“大忽悠”、“温柔一刀”。
北京站站长王丽娟欣慰地告诉记者:“2010年春节前北京站共运送旅客320多万人,使广大旅客平安回家过大年!”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客运量将达25亿人次,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两亿多旅客要通过铁路输送,难点在铁路,重点在铁路,看着他们都平安、快乐往返,这恐怕就是铁路人的最大甜蜜!
农历腊月二十九夜,结束体验的时候,我回首灯火通明中的北京站,对这座从小就熟悉的建筑有了更深的理解。因而也就忽发奇想,请北京人艺为北京站排个话剧,那一定京腔京韵,相当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