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将迎来第二轮生物技术发展浪潮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预测:
本报北京2月24日讯(记者范思立)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今天在京预测,全球转基因生物技术将有新一轮发展。
尽管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一直被关注,但被称为2009年转基因生物技术的标志性事件是当年11月,中国为转基因抗虫水稻和植酸酶玉米颁发了生物安全证书。ISAAA主席詹姆斯(Clive·James)称,水稻和玉米的生物安全认证对未来转基因作物在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推广有巨大的影响。
“这将为大约4.4亿以水稻生产赖以生存的中国人带来直接、巨大的利益,”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 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中国有数百万小农户,转基因作物可以作为农业经济增长的引擎,为小农户带来富裕。”
中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有1亿农民种植了3000万公顷玉米。农村的日益富裕使得人们对动物蛋白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而玉米正是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改良的植酸酶玉米将能够让中国5亿头猪、130亿只鸡和其他家禽更容易消化磷酸盐,促进动物生长,降低营养排泄。而目前,磷酸盐必须另行购买并添加到饲料中,这增加了环境污染。
詹姆斯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因率先支持转基因水稻和玉米,有望成为典型榜样,影响转基因粮食和饲料作物在亚洲乃至全球的认可。”不过,黄大 表示,转基因抗虫水稻和植酸酶玉米实现商业化还需3年时间,在这之间须完成标准田间试验和品种审查。
转基因水稻和抗旱性状被视为未来全球利用转基因作物的两种最重要动力。中国对抗虫水稻的生物安全认证有望刺激转基因水稻及其他转基因作物在其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同时,抗旱玉米有望于2012年在美国推广,2017年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推广。ISAAA预测,到2015年,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数量在40个国家内可以达到2000万甚至更多,种植面积可以达到2亿公顷。
据悉,2009年,25个国家的1400万农民种植了1.34亿公顷转基因作物,相比2008年1330万农民种植1.25亿公顷增长7%。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1400万农民中的1300万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匮乏的小型农户。
不过,黄大 表示,目前全球的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基本被跨国公司所掌握,中国目前仅有BT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抗虫水稻和植酸酶玉米等少数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中国的转基因生物技术需要在自主创新、产业化机制等方面加强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