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务院批复11个区域规划,2010年区域经济发展定会好戏连台
区域经济成为中国发展新引擎 中国区域经济版图逐步成型
海南国际旅游岛等一个接着一个的区域振兴规划,成为了2010年开年以来中国市场新的生机和亮点。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国务院去年批复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之一。
山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介绍,黄河三角洲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未利用土地800多万亩,这在近年来政府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背景下,成为极为宝贵的稀缺资源。同时,这里还有中国第二大石油基地胜利油田及广袤湿地。在黄河三角洲发展规划中,“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将作为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战略任务来抓,而“转变发展模式”成为了黄三角开发建设最大的亮点。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等11个规划。这一年中批复的区域经济规划数量几乎是过去4年的总和,出台速度前所未有。
分析人士表示,从消息面上看,今年国家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会有更大的动作,会有更多的区域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发展规划。专家还表示,我国区域经济版图已形成东、中、西部并行,东部沿海地区较为集中的新区域经济版图。
区域经济政策频出的背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以丰富的劳动力禀赋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但过高的对外贸易依赖程度,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结构上的问题。面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部分在东部失去竞争优势的产业,产生了转移的压力和动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在一夜间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时代使命与责任,并因此上升为新的国家战略。
为了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务院及时推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还通过密集出台区域经济新政,由点及面地带动各地发展。今年以来,区域方面的政策,正以平均每月一项的高频率出台。
在全球经济到底是V型、L型、W型走势尚存疑惑的时候,区域经济正以一个全新的概念,促进着中国经济继续较快发展。通过一个小圈圈的促动,进而带动一个大圈圈,大圈圈与小圈圈之间串连成片……这是刺激经济的一个创新做法。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认为,这或许是在产业振兴之外,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新思路。
区域经济成发展重要引擎
这样的新思路,近半年来显得尤为明显。区域经济区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跃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借着经济调整的时机,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中最具活力的领域。在区域振兴的背景下,中部6省、成渝地区正得到国家资金和政策的高度关注,大量基础设施投资的开工,使这些区域从“经济大后方”一跃成为一季度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工业经济增幅放缓的东部也没有停顿下来,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成为重点。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世博会、“大浦东”、迪士尼项目都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指出,随着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网建设,扩大内需以及东亚经济一体化加深,核心经济圈带进入多元化调整重组过程,全国将形成6个核心经济圈带。
一方面,沿海核心经济圈提升和拓展。即: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
另一方面,依托产业、人力资源、市场转移升级,内地将形成新的3个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昌九地区为依托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带;以中原地区、关中地区以及国家能源基地为依托的黄河中游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