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一个审美被颠覆的时代:大块头即是美(组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2月26日07:46
在《V》杂志的“尺码专刊”中,肥胖成为了摄影师创意的突破口。

  “无论是通过身体,还是时装的方式来演绎“大块头时髦”,无疑都极具创意,可以预见一个审美被颠覆的时代的来临。在未来,肥胖并非是新的标准,对身体的自然主义态度才是新的时髦。”

  多年前,KarlLagerfeld曾宣称:“时装是为48号(男装)以下的人准备的。”一棍子把长得粗壮的男女通通打入土得掉渣、永世不能超生的地狱。然而比较滑稽的是,KarlLagerfeld最近又一手推翻了当初的言论,把镜头对准了MissDirtyMartini,让这个擅长滑稽表演的脱衣舞娘,穿着Chanel的时装,登上了《V》杂志的“尺码专刊”(SizeIssue)。同期杂志中,还呈现了一组时髦的胖姑娘。她们摆出了标准的模特姿势,让自己的游泳圈和萝卜腿在镜头前尽情表现。这一次,KarlLagerfeld成了跟风者。早在1年前,体重超过210磅的女歌手BethDitto便出现在了《Love》杂志的创刊号封面上,惊起了一滩又一滩的鸥鹭。

  伦敦时装界一直希望能改变青年女性以瘦为美的偏见,树立更加健康的形象。在今年的伦敦时装周上,T型台上就出现了一些身材丰满健康的模特,一些当红超模也开始改变观点。详细阅读

  向来拒绝肥胖的时尚界近来出现了松动趋势。自去年2月BethDitto登上《LOVE》创刊号封面之后,今年2月号的《V》杂志又特别制作了一份“尺码特刊”,为大码女性高唱赞歌。究竟时尚界已经准备好走出0号世界,迎接16号的明天,抑或这只是变化无常、哗众取宠的时尚界对肥胖者的又一次戏弄?我们只能说:祝你好运。详细阅读
  设计师KarlLagerfeld与AlberElbaz是骨感与肥胖两个极端的代表。

  肥胖有其自身的审美历史。在封建时代,它是贵族的象征,尤其是丰乳肥臀的女性,代表了旺盛的生殖力;然而,它在现代社会中,则成了四体不勤,生活不健康的隐喻。将身体强化为道德品质的外在标志向来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也是西方式理性的体现。西人认为,只有少数的精英才拥有自我控制和自我节制的能力。君不见,基督耶稣在宗教题材的美术作品中从未以肥胖的面目出现。老Karl当年为了把自己塞进DiorHomme外套疯狂减肥的举动,确实让人钦佩,至少体现了这个古稀老人的自制力,堪为意志的胜利。但在理性的光辉下,压迫行为无所不在。他当年义无反顾地拥抱骨感美学的言论有一箩筐,句句充满了独裁者的味道,却并没有人跳出来反对。包括设计师AlberElbaz、AlexanderMcQueen、MichealKors在内,都没有与他舌战。以上几个英文人名,通通是时尚界最著名的胖子!

  如果深挖历史,你会发现有个更为极端地仇恨胖子的德国人——阿道夫希特勒。他认为犹太人都是些因长期盘桓于账房而缺乏锻炼的胖子。因此,一方面,他展开大规模的种族灭绝行动;另一方面,也在德意志民族内部推行古希腊式的健美身材。如果让KarlLagerfeld执政,估计是人类的另一个悲剧。AlberElbaz和MichealKors的缄默完全可以理解,他们都是犹太人。记得小胖子AlberElbaz这两年还在对记者说:“我最大的幻想,就是变成皮包骨。”
  BruceWeber替《W》杂志掌镜了一组“大象时尚”,这是一个把“大块头”的表现力引向极致的个案。Chanel的“双C耳环”被赋予在1吨重的大象身上,必须造得像排球一样大。

  没有人天生便拥有姣好的身材,无论是男性健身,还是女性节食,或是别的什么依靠外在的方式来完成自我对身体的设计,其成就感均来自于自我克制?净化?肉体痛苦?对肉体的异化感以及支配感?然而,这对女性获取社会平等权,毫无帮助。女演员潘迎紫当年出演电视剧《武则天》,意识到太过羸弱的身体,在演绎武则天的威严形象时,毫无说服力,连龙袍都撑不起来。在这个例子中,并没有强调对身体的放任自流是女性拥有社会权力的前提,只不过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骨感美学确实是男权强加于社会的审美规范。

  在认清了骨感美学的暴力性和权力机制后,是时候来重新审视肥胖。在《V》杂志的“尺码专刊”里,另一组“大块头时髦”照片,由挪威前卫时尚摄影师SolveSundsbo主理,他说:“我很喜欢这次特别的表现美丽和性感的机会,能跳脱出庸常的狭隘定义。”他将之视为创意的突破口。而BethDitto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所说的话,更明确:“如果你是胖子,那意味着你得足够有创意。”一旦人类放弃了理性对自我身体的束缚后,创意之门立刻洞开。中国俚俗里,有“丑人多作怪”一说,用积极的一面去解读,这个“作怪”难道不是创意之本吗?因此,肥胖对时装界而言,无疑是消解理性,突破局限的人间凶器。

  前卫的时装设计师早就开始反叛以瘦为美的时装窠臼。CristobalBalenciaga在上世纪50年代,曾创造过非常著名的“BabyDoll”廓型,尽管那些具有雕塑感的时装仍旧是由瘦模特来演绎,却刻意把腰线放松,把女人的身体塑造成圆锥型,而不是传统的葫芦型。MartinMargiela也曾在2000年秋冬系列中,以一个加大码的系列向BabyDoll时期的Balenciaga致敬。他首先取消所有时装的收腰设计,然后再加大正常的尺码148%,挑战了传统的时尚观念。这一点,东方的设计师可能做得更彻底。YohjiYamamoto曾坚持,自己致力于创造适合任何人的时装,不会为人千奇百怪的身材所局限。IsseyMiyake则彻底反叛了西方时尚界一直坚持的“剪裁”观念,他在东方制衣传统中找到了理论根据:东方都是以布料标准尺幅为基准的,让人来适应面料,而不是让服装来适应人。

  尽管AlberElbaz坚持说自己很想减肥,却依旧造出了与众不同的Lanvin时装。Lanvin的成功无疑在于将瘦弱的年轻女性和稍丰满的年长女性一视同仁。Alber认为:“我自己体重超标。所以我非常知道什么该展现出来,什么又不该展现。我很肯定,身为一个超重的设计师,与我的设计之间,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完全可以把这句话视作对KarlLagerfeld式的骨感审美的还击。

  无论是通过身体,还是时装的方式来演绎“大块头时髦”,无疑都极具创意,并且通过如今媒体浓墨重彩地渲染,可以预见一个审美被颠覆的时代的来临。有一条很流行的中文短信颇经典:“肥胖的人是超现实主义者,丰满的是自然主义者,浮胖松弛的人是浪漫主义者,干瘦的人是虚无主义者。”这里的重点是,肥胖并非是新的标准,对身体的自然主义态度才是新的时髦。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