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1982年5月21日,英国一艘舰艇靠近马尔维纳斯岛海滩时,被阿根廷飞机击中起火。新华社发
马岛上空根本没有战争阴云。如果有,那也是部分媒体制造出来的幻觉。在阿根廷国内,几乎没有人相信,也没有人会支持为此再打一仗。
"对于阿根廷民众来说,马岛问题首先是一个情感问题,然后才是一个政治问题,现在已经根本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这是阿根廷"新多数派"研究中心负责人罗森多·弗拉加在给阿根廷《民族报》撰写的新闻分析中的论断。
似乎为了印证弗拉加的判断,在英国和阿根廷为了马岛海域石油开采问题激烈争论了近一个月后,有着断路抗议传统的阿根廷民众才在阿外交部前举行了一场规模很小的示威活动。而在今天的阿根廷,如果每公斤牛肉的价格上涨1比索(约合26美分),引起的抗议浪潮都要比这大得多。
英国和阿根廷会为了争夺马岛海域的石油资源而爆发第二次"马岛战争"吗?在目前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英阿面临再次开战的阴云在很大程度上只是部分媒体的炒作。在阿根廷国内,几乎没有人相信,也没有人会支持为此再打一仗。
2008年4月2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名男子在马岛海战纪念墙前掩面而泣。当天是马岛海战爆发26周年纪念日,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重申,阿根廷拥有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不容置疑的主权。阿根廷和英国一直对马岛主权存有争议。1982年4月2日马岛海战爆发,74天的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告终。战后,马岛实行“自治”,由总督代表英女王行使行政权。新华社/路透
马岛战败教训惨痛 1982年的马岛战争以阿根廷的失败收场。阿根廷失去对马岛的控制权,649名阿根廷官兵在战争中阵亡,指挥战争的阿根廷加里铁尔军政府因此黯然下台,加速了军政府在阿根廷统治的彻底垮台。
当时,阿根廷政府判断英国不会为马岛出兵一战,战争打响后未做充分的备战准备,同时在战略和战术上都出现严重失误,导致了兵败马岛的惨痛结局。
马岛战争失败后,历届阿根廷政府从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同时阿根廷人对马岛战争的反思和争论也从未间断。阿根廷现任总统克里斯蒂娜多次重申阿根廷对马岛拥有不容质疑的主权,但是她认为阿根廷军政府当时缺乏深思熟虑仓促开战,战败后导致阿根廷收回马岛主权变得困难重重,国力也因此大幅衰退,其中的惨痛教训值得深思。
阿根廷"重量级"智囊人物罗森多·弗拉加在其分析文章中指出,几乎所有战争和危机都是由于当事者对形势的错误判断引发的。1982年的马岛战争让阿根廷人学会了以更加成熟理性的态度判断国际形势,在目前的情况下,对形势发生误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从国际环境来看,通过谈判解决领土纠纷和主权争端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大趋势。从英国和阿根廷国内局势来看,目前两国几乎没有任何民意支持政府采取军事手段来解决马岛争端。因此,爆发第二次马岛战争的国际和国内土壤都不存在。
由此看来,虽然此次英阿围绕马岛的石油资源展开激烈的"口水仗"和"外交战",但是双方在第一时间就拔除了可能引发战争的引信,彻底排除了通过军事手段解决争端的可能。
资料图片:参加马岛战争的阿根廷士兵的资料照片(1982年4月13日摄)。新华社/法新
军力悬殊难以开战 阿根廷军事专家和分析人士指出,即使抛开国际局势和政治、经济等因素不论,单纯从军事角度进行技术性分析,阿根廷目前也根本不可能再同英国一战。
阿根廷军事专家涅比斯基科维特指出,在上世纪80年代的马岛战争爆发之前,阿根廷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加之英国最初在马岛的驻军规模很小,因此阿根廷军队采取突袭的方法能够攻占马岛。
马岛战争结束后,英军在马岛的军事基地得到强化,而且保持着警戒和临战状态。如果阿根廷在马岛采取军事行动,稍有风吹草动,英军就可以随时大规模增援,阿根廷军队根本没有任何胜算。
罗森多·弗拉加则指出,近年来阿根廷军费增长缓慢,武器装备落后,即使在拉美地区都已算不上军事强国。如果说在上世纪80年代,阿根廷和英国的军力差距还不是非常悬殊,尚可勉强一战的话,目前双方军事实力的差距远远超过当时。阿根廷战则必败,届时不仅国力将再次严重受损,而且收回马岛主权的可能性将变得更加渺茫。
弗拉加同时强调,总统克里斯蒂娜虽然名义上是阿根廷军队的最高统帅,但是和军方高层将领的关系并不融洽。加上克里斯蒂娜目前在阿根廷国内的民意支持率还不足三成,执政联盟在议会也失去多数席位,是典型的"弱势总统",如果克里斯蒂娜下令同英国开战,阿根廷军方将领很可能会抗令。
资料图片:1986年5月15日,马岛战争时期的三军司令因对作战失利负有责任而被阿根廷最高军事法院判刑。前总统、陆军司令雷奥波多尔·加尔铁里(中)被判12年,前海军司令豪尔赫·安纳亚(左)被判14年,前空军司令拉米·多索被判8年。三名将军在1985年11月11日的一次法庭审理中受审。新华社发
英阿双方都很克制 正因为如此,马岛战争失败后,阿根廷政府就明确了采取外交手段和双边谈判来解决马岛问题的原则,这项原则一直被奉行至今。
弗拉加分析指出,从前总统基什内尔在2003年上台到其妻子克里斯蒂娜执政,最近两届阿根廷政府一直将内政视为施政重点,外交基本属于从属地位。马岛问题在阿根廷政府中也成为一个次要议题。而且从基什内尔政府开始,阿根廷基本不愿意通过妥协换取英国政府在马岛问题上的合作,导致两国在马岛问题上再次陷入僵局。实际控制马岛的英国政府不断在马岛问题上采取单方面行动,最终允许英国石油公司勘探和开采马岛海域的石油资源,触及阿政府在马岛问题上的"底线",引发了两国之间的外交风波。
阿根廷宣布对马岛实施"限航令"后,英国在野的保守党要求英国海军向马岛增兵,以显示英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英国《太阳报》的报道称,英国海军已经秘密增兵马岛。但是英国国防部发言人对此断然予以否认,认为目前英军部署在马岛及周围地区的兵力已经足以执行安全和防卫任务。
此后部分媒体开始炒作英阿在马岛问题上再次形成所谓的"军事对峙"。事实上,阿根廷军方迄今为止没有因马岛争端进行任何军事调遣和部署。对于阿政府颁布的"限航令",海军也没有严格执行,因为阿政府担心海军一旦真的扣押英国船只,会导致双方"擦枪走火"。
从英国方面来讲,即使现在向马岛增兵,也只不过是摆出一个强硬姿态,宣示对马岛的控制权,根本没有把军事冲突升级的打算。
所以正如阿根廷《民族报》评论所说,马岛上空根本没有战争阴云。如果有,那也是部分媒体制造出来的幻觉。(记者冯俊扬宋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