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公职人员宣誓夺人眼球 媒体质疑宣誓者有口无心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2月26日12:01
  春节之后,一些地方规模庞大的公职人员宣誓新闻煞是夺人眼球。新华网昨天为此专门搞了个综合,题曰:公职人员宣誓切莫“宣”偏方向“誓”错内容。从中可以读出一点不以为然的味道。果然,他们在“编者按”中说:“然而,对向来庄严神圣的宣誓,各大媒体和众多网民的忧虑、质疑和反感之声却远远高过对其的赞许、肯定和期待。”

  为什么会这样?值得思索。公职人员宣誓并非新鲜事。早几年,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率领原常务副市长马向东等就职时关于“廉洁奉公”的宣誓,还很为国人调侃了一阵。在我看来,宣誓与发誓虽然是两个词汇,但区别不大,前者庄重一点罢了。香港小说家倪匡先生对发誓有个观点,说这种行为之所以存在,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因为一个人永远无法知道另一个人心中真正在想些什么,凭借信誓旦旦,对方会比较容易相信;又因为誓发得越咬牙切齿,取信对方的程度也就越高,于是还有了“毒誓”。倪先生的这种判断,显然是基于他对社会现象的深邃洞察,而不是因为他有《六指琴魔》那样的奇特想象。在一度沸沸扬扬的陕西“华南虎”事件中,中科院研究员傅德志、农民周正龙都“以脑袋担保”自己正确,文化程度较高的以及几乎没文化的对立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毒誓,可见传统文化的这个要素还没有式微的趋向。现在,重庆武隆县100多名县级、乡镇、部门“一把手”宣誓省称“今年完不成任务,我主动辞职”,庶几近之。

  公职人员宣誓或发誓,同样可以溯源。我以前举过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中的一段记载,因为妙不可言,权且再搬出来一用。那是说有个叫郑九石的官员,“始事之日,即率公正良民人等至城隍庙设誓”,也是嘟囔一套恪尽职守之类。城隍,冥界中的“官员”。去年岁末广州城隍庙修复开工时,有所谓专家认为城隍可以借用为反腐队伍里的新兵,因为旧时该庙曾留有“人有千算,天只一算;阴谋暗算,终归失算”之类的“反腐格言”。但何良俊这个明朝人当时对这种做法即“闻而笑曰”,他笑得有道理:“朝廷大事,苟一心持正而峻法以行之,谁敢不肃,乃必假之盟誓耶?”接着,他又进一步点到了问题的要害:“夫朝廷赫然显著之法,彼不知畏,犯者接踵;若但怖之以冥漠无据之神,彼亦何惧哉!”实实在在的法律没人害怕,谁会怕那些虚无飘渺的东西吗?

  “信不由衷,质无益也,况要盟者无信乎此。”何良俊的这句话,更像是直接对今天的很多宣誓者说的。舆论所以质疑宣誓,要害也该在这里,许多宣誓的人正像“慕马大案”的那两位主角一样,其实有口无心。当然,我们不能因为那些践踏了誓言的人而否定宣誓行为本身,但对誓词,信而违背是一回事,根本就不信,鹦鹉学舌、惺惺作态则是另外一回事。“另外一回事”多了,“向来庄严神圣的宣誓”就有沦为儿戏之嫌,那么也就不要指望“旁观”的人们敬重起来了。潮白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孟德华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